廣西百色市第一中學 左國云
教學質(zhì)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得以發(fā)展的源泉和基石。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呢?這是學校領導、老師都在探討研究的問題,作為普通的任課教師,我個人認為提高成績比較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師的課堂提問。
教師要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前,我們要走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在預習時發(fā)現(xiàn)哪些問題比較簡單,哪些問題有困惑,到正式上課的時候,我們就著力去解決這些共同的問題,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各個突破。課下,同樣走到學生當中去,一起聊天、活動,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所以,走近學生是課堂提問的一個前提,是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一個細節(jié),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作為教師,對每一個課時、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學生都要了解清楚,一個大問題又可以劃分成幾個小問題,這些小問題的難易度如何?這些學生的基礎層面又怎樣?對哪一類的學生該問基礎層面的問題,哪一類學生該問發(fā)展層面的問題,哪一類學生該問應用層面的問題?這些都應該在教師的腦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做到課堂提問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必然能學到相應知識,提高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例如,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復習課中,對于基礎層面的學生,我們要求其能在本子上默寫這兩個定理及其變式;而對于發(fā)展層面的學生,我們要求給出具體的題目,讓學生能夠靈活選擇公式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對于應用層面的學生,我們給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實例,要求他們能夠綜合運用這兩個定理去靈活解決,并判斷是否符合生活實際。
提問的“量”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時間多少,二是問題數(shù)量。首先,標準的一個課時就是40分鐘或45分鐘,有些老師整節(jié)課都不提問,一直在講臺上面滔滔不絕地講解,下面學生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有吸引力嗎?正如我們?nèi)ヂ犚恍┧^的專家講報告,他在臺上為了完成任務滔滔不絕地講,甚至滿頭大汗,臺下聽講的學員都昏昏欲睡,效果好嗎?聽了報告真的學到東西了嗎?學到了多少?這都值得我們深思。但是有些教師又走極端,整節(jié)課都在提問,全部問題都讓學生完成和解決,對此,我個人不敢說不好,但總覺得是不是有點“過”了?我認為,無論學生基礎有多薄弱或多扎實,提問的時間應該合理控制在本節(jié)課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時間之內(nèi),這樣學生既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又不會覺得課堂形式單一,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績才會提高。
要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課堂提問的時候必須講究方法。首先,備課時要備學生,按照發(fā)展程度把學生分為幾個層次,基礎薄弱的為一層,中等的為一層,基礎好的為另一層;其次,我們要備教材,按照教材的難易程度把各個問題劃分為三個部分;最后,在課堂教學的時候,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獲得最大程度的發(fā)展,共同提高成績。例如,我們在講解《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課時,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我們可以提問:直線和直線垂直是怎樣定義的?直線和直線垂直一定相交嗎?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面對中等基礎的學生,我們可以提問:直線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中,平面內(nèi)的兩條直線一定要滿足什么條件?不滿足這個條件結(jié)論還成立嗎?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給出一個題目,要求在前兩個層面的基礎上還要給出證明,并上臺講解給其他同學聽。
課堂氛圍很重要,學生積極投入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對課堂要真心真情地付出,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這樣學生會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使提問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傊?,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讓學生覺得學習很快樂,這樣對提高成績一定會起到促進作用。
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方法千千萬,課堂提問只是其中之一,相信只要教師用心、用情備好每一節(jié)課、備好每一位學生、上好每一節(jié)課、批改好每一份作業(yè)、講解好每一道題目,我們終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