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以生活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不僅符合培智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智力發(fā)展水平,而且使學生在生活化教育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抽象知識與具體生活實際有效融合的過程中體現(xiàn)"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思想,提高培智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培智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提供有力幫助。
關鍵詞:培智;初中語文;生活化
語文作為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兒童的日常生活存在著緊密聯(lián)系,可以說生活中有語文且語文中也有生活。但是目前培智語文教學情況并不理想,教師授課方向往往與實際教材相脫離,很難調動智障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智障兒童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只會影響整體學習效率。所以教師要想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應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而既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成績,又促進我國培智教育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初中智障學生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意義
由于智障學生具有顯著的特點,他們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智力存在障礙,面對簡單的知識,往往會存在很大的理解難度,這是不利于對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的。同時,他們在學習中思想還常存在不集中的情況,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這都對語文教學就造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而通過在語文教學中使用生活化的手段,就能夠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點通過生活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同時生活化的教學還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促進他們高質高效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掌握。另外,智障學生還存在生活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足,這對他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通過在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生活化,讓學生通過實踐進行學習,這樣就能夠促進他們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對他們后期的成長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初中智障學生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要求
因為智障學生和正常學生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對他們進行語文教學中就要采取一種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而生活化教學手段就適合智障學生的語文教學。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對智障學生的語文生活化教學,對教學活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首先,教師不能進行知識的一味灌輸,要注重對語文課本內抽象知識的生活化轉變和具體化呈現(xiàn),從而來促進智障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師還需要按照智障學生實際的特點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調整。因為智障學生在進行學習中,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情況,這就要針對性的對一些難度大的知識內容進行刪減,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第三,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還需要注重教學形式的生活化,通過不斷探索來對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和改進教學,從而更好地為語文高質高效教學所服務。
三、初中智障學生語文教學的生活化途徑
(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由于智障學生存在一定的智力缺陷,他們對事物理解的能力存在不足。而在語文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知識能夠被學生所理解,就需要做好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所選擇的內容要和實際的生活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夠切實實現(xiàn)提高學生能力的效果。在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生活化呈現(xiàn),如在進行《鋤禾》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古詩的意思往往是難以理解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鋤禾”的內容通過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將“鋤禾”的過程向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到鋤禾的辛苦,從而加深對鋤禾古詩的理解和認識。另外,在進行《有禮貌的孩子人人愛》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對課文中講禮貌的行為通過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通過生活中常見打招呼、問好和道謝等方式來引導和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禮貌的人。
(二)教學方式的生活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智障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就需要根據(jù)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地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包括了生活中常見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如直觀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實物演示教學法等,這些方法十分適合對智障學生的語文教學。同時,為了促進智障學生實踐能力和語言能力,豐富多樣生活化的教學也是必要手段。比如,在進行《洗衣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將洗衣服的場景和洗衣服的注意事項等進行直觀化的體現(xiàn),學生通過對洗衣服的生活化過程進行觀看,就能夠促進他們的掌握,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在進行《對不起》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單純的內容通過兒歌對答表演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從而將課文內容生動化、有趣化和生活化。
(三)教學環(huán)境的生活化
在進行語文教學中,智障學生往往認知能力存在問題,他們對抽象的事物或者概念并不能進行有效的遷移,這就導致他們學習和理解能力的不足,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學中就可以從教學的環(huán)境出發(fā),通過教學環(huán)境的生活化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比如,在進行辨別方向相關內容的教學中,智障學生往往對方向的辨認比較抽象,很多是沒有方向概念的,這也是他們正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而在教學中就將教室的四壁通過東南西北相應的字樣進行標注,在教室相應方位位置進行張貼,這樣就能夠促進他們在生活中反復的辨認與識記,從而逐步的對他們的方向感進行建立。另外,借助教室環(huán)境還可以對其它語文知識進行生活化的體現(xiàn),作品展示角和板報等,就能夠將語文知識在教室生活內進行展現(xiàn),實現(xiàn)語文知識和生活的有效融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四)教學實踐的生活化
通過對智障學生的語文教學,主要的目的就是實現(xiàn)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而想要有效地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教學的實踐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是對教學的內容知識進行鞏固與運用的必要途徑。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教學實踐的生活化來促進智障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從而提升他們的生活能力。比如,在進行《生活技能》中買菜和商店購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進行相應生活化場景的模擬,來讓學生進行不同角色的扮演,進而來對買菜和商店購物的過程進行模擬,促進學生的理解,然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或者鼓勵走出課堂和走入生活,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將買菜和商店購物的清單向學生進行明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來進行作業(yè)的完成,這樣就能夠對他們自身的能力進行鍛煉,促進他們對所學知識以及生活技能的合理運用。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將培智學校語文教學生活化能夠在提升培智學校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同時,順其自然地培養(yǎng)特殊兒童的生活能力,為特殊兒童在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娟.智障兒童語文教學生活化研究[J].新校園,2016,(4):23.
[2]張華伙.淺談智障學生的生活語文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