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秋 丁家琪 羅慧慧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從改革開放大力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中國已經(jīng)加入WTO十多年,中國經(jīng)濟與世界經(jīng)濟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在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的過程中,少不了要語言交流、文字交流、合同簽訂,還有我們的國事外交,英語是主要溝通交流的橋梁,英語儼然已經(jīng)成為一門國際交流必備的語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英語從以前的只有初中才開始學習,到如今的幼兒園都已經(jīng)開始接觸,小學三年級正式學習了,這充分說明英語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英語教育的重視。曾經(jīng)的高考英語口語分數(shù)并不算進總分,到如今總分包括聽說和筆試。有人就認為這種調整是因為國家不重視英語教育了。但是我認為,如果說原本我們學的是“啞巴英語”,現(xiàn)在的英語學習更具實用性,除了會聽和寫,還要求我們會說,而且口語考試的分值也在增加,這對學生的綜合要求更高了。我們想考入一所好的高校,對英語都會有較高的要求,如果達不到要求,即使你別的科目考得再好,也上不了心儀的學校。由此可見,國家對英語教育不重視的說法是不可信的。由高考英語筆試分數(shù)比重的下降,斷章取義為英語變得不重要,是不可取的。
關鍵詞:師資力量;硬件設備;觀念陳舊;留守兒童
如今的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實在是讓人擔憂。我認為造成這種情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學校原因
(一)學校的硬件設施問題
很多邊遠的農村小學存在缺少多媒體設備的問題,想要英語課堂有趣,多媒體設備必不可少。我所在的學校雖然處于邊遠山區(qū),但是有熱心的鄉(xiāng)賢給教室教室配備了多媒體,平常也能用多媒體給學生上課,然而,這些硬件設施多數(shù)已經(jīng)老化,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問題。由于學校經(jīng)費有限,經(jīng)常不能及時修理。本來認認真真做好了課件,想給學生展示一節(jié)生動有趣的課,一上課,卻發(fā)現(xiàn)電腦開不了機,滿腔的熱情被一盆冷水澆滅了。這樣的情況時有發(fā)生,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課堂會大受影響,多媒體設備的更新刻不容緩。
(二)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力量為我們英語的教學提供一些最基礎的保障,專任英語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在農村小學很常見。在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師基本上都是由任教別的科目的教師轉型過來的,這些轉崗的英語教師也沒有受過很專業(yè)的培訓,教師的口語教學存在很大的不足,學生在做一些判斷單詞發(fā)音的題目的時候,這就容易吃虧。在農村小學,教師走教也是常有的事情,相比一個教師擔任幾個科目的情況,這種教師更加辛苦。課時多就不說了,每天上課來回兩個學校之間,更重要的是在山區(qū)小學每天兩個小學來回跑著給學生上課,時間精力都有大半是花路途中的。有的沒有每天走教的,每周規(guī)定的英語課的節(jié)數(shù)會上不夠。有的可能一個禮拜專門花一兩天來上英語。這樣雖然每周英語的節(jié)數(shù)達到了,但是效果會比每天正常上英語課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算有學英語,學習的效果就會比較差了,也可能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變得不濃,這也是不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要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很難得到保證,這會對以后他們的學習之路產生很大的影響。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我認為國家投入在培養(yǎng)專任英語教師的資金必不可少。
(三)英語專任教師“不專任”
眾所周知,在農村小學師資力量本來就相對不足。而英語教師到村小教書,僅僅只擔任英語這個科目的教師是很少的。就算有,也可能是在一個人擔任了四個班的英語,這種情況才可能發(fā)生,而一般的情況都是英語與語文或者數(shù)學一起教,再加上一些別的科目。我記得幾年前,我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就上了兩個年級的英語和一個年級的語文。由于剛畢業(yè)不久,也不是語文專業(yè)畢業(yè)的,所以那一科語文就成了讓我特別頭疼的科目,備語文課都要花上很多時間。再加上兩科英語,又有一個是畢業(yè)班,感覺每天都是一個字忙。我相信這種狀況不是個例,在農村學校應該比較常見。
二、家庭原因
(一)老一輩陳舊的教育觀念的影響。
現(xiàn)在義務教育是九年制,很多農村家長就認為現(xiàn)在國家出錢讓孩子讀書,自己不用出錢,家庭比較貧困的還有補助,他們有的不在乎孩子是否學習到知識,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缺少對學生學習的督促,更有甚者,教育學生不要太在意學習,導致很多學生沒有產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認為學習不重要,即使沒有好的學習成績一樣可以活得很好。加上以前有些人會文化不高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大老板,也能賺到很多錢,這讓很多家長很是贊同“讀書無用論”,對學生在學校能否學到知識一點也不在乎,反倒希望孩子早點出去工作,掙錢養(yǎng)家。再者,由于在農村見識不廣,對生活質量追求不高,他們有人會認為,一輩子也不會走出這個山村,學了英語根本一點用也沒有。他們不但自己沒想過會出去,也沒考慮過讓孩子出去,讓他們對孩子教育的觀念仍停滯不前,這勢必對孩子的學習熱情造成影響。
(二)學生中多為留守兒童,帶孩子的老人對孩子的學習,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偏遠農村的不發(fā)達,生活水平較低,所以很多家長都跑到大城市打工,很多大半年都回來不了一兩次。在農村很普遍的是,一兩個老人在家里帶著孫子孫女生活,負責照顧他們的起居。這里出現(xiàn)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很多帶小孩的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帶,學生回到家需要幫老人分擔家務,有的學生可能幫爺爺奶奶把家務做了,自己學習的時間就少了。
總之,在我們小學的英語教育中遇到的許多問題,不可能單單靠哪一個人就可以改變。想要在實際的教學中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國家各級政府、學校還有家庭等的配合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波峰.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英語廣場,2018(0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