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冉
【摘 要】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音體美教學逐漸得到重視,高中教育中不再只是重視應試教育,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高中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培養(yǎng)。德育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德育教育既能使學生提升個人品質,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本文將對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展開討論,提出建議。
【關鍵詞】 高中美術? 德育? 教學策略
引言:在當今社會中,學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德育是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德育的滲透,美術課程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觀察美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品質。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滲透德育。這樣既能使學生學到知識,還能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師如何在美術欣賞的教學中,進行對德育的滲透,是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高中美術鑒賞與德育融合的教學現(xiàn)狀
在新課改背景下,美術課程變得愈來愈重要,因為美術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審美能力。但隨著德育在美術課程中的滲透,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其一,一部分教師沒有掌握美術內容和德育在課堂中所占比例及重要性,教師應以美術內容傳授為主,德育為輔,但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德育的傳授,還有一部分教師對其不重視,認為這不應該是美術老師需要完成的任務。其二,學校對美術教育不重視,很多學校的美術課程被其他老師占用或取消,學校更注重對三大主科的課程講授,從而減少美術課程的課時,使學生在美術素質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在美術鑒賞中滲透德育更是無從談起。
二、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實施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設計教學情境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會對學生在美術欣賞中產生約束,學生反饋也會受到影響,教師應該擺脫舊觀念的影響,建立方法多元,方式多樣的教學,情境教學就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情景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更多可能性,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的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方法來進行對美術的鑒賞,并從中學到美術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突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為了在美術欣賞中可以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師還要合理地設計情境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設計的情境要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需要。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既可以緩解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壓力,也能在美術欣賞中更好地滲透德育,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培養(yǎng)其意識。以山東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為例,比如在《20世紀中國油畫與版畫創(chuàng)作》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要讓同學參與到課堂中,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生成的作品可以贈予其他人,既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又能體現(xiàn)出德育的滲透。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欣賞《北京故宮與巴黎凡爾賽宮》,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相關一些小故事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可以從創(chuàng)作背景的一些故事中找到有關德育的內容,自然過渡到德育教學。
(二)通過欣賞作品滲透德育
很多作者通過創(chuàng)作的方式將情感寄托在作品中,讓同學解讀其想要表達的感情,在美術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名人著作來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學習作者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tài)度。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所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對美的理解也不同。學生在欣賞不一樣的作品時,會有不同的感受,體會多姿多彩的情感,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提高學生的個人品質。還是以山東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中的《北京故宮與巴黎凡爾賽宮》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同學課前熟悉內容,查閱資料,讓他們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和與其相關的一些小故事,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文學的熱愛之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該作品欣賞后進行小組討論,互相交流體驗自己的感受,從而提升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讓同學在欣賞作品的同時,還可以從創(chuàng)作背景的一些故事中找到有關德育的內容,自然過渡到德育教學。
(三)實踐活動滲透德育
傳統(tǒng)的教育都是在課堂進行的,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再只是單一地在課堂中傳授知識,還可以通過開設實踐活動進行教學,并在學生欣賞美的時候滲透德育。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大自然,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加深學生對事物美感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增加參與感,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以山東出版社高中美術鑒賞教材為例,在《山水畫》這一課中,為了加深學生對山水畫的認識,教師可以開展以山水畫為主題的課外實踐活動,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通過對山水進行觀察,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找到創(chuàng)作源泉,融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將其描述出來。教師還可以帶領同學去博物館參觀,或者帶領同學去圖書館查閱與中國書畫有關的資料,先通過閱讀、觀賞自主學習,了解中國書畫的繪畫風格和特點,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通過課外實踐活動開展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熱愛,可以更好地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滲透德育。
三、結束語
美術本就是陶冶學生情操的一門學科,教師可以根據(jù)美術學科教學的特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在高中階段的美術課堂上,根據(jù)素質教育的要求,要在美術欣賞中滲透德育,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美術欣賞的教學,也要重視在美術欣賞的過程中對德育進行滲透。高中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
參考文獻
[1] 謝永輝.高中美術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策略探究[J].山海經(jīng):教育前沿,2020(07):0168.
[2] 張麗芳.高中美術教學與德育滲透[J].幸福生活指南,201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