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雪梅
(安徽省淮南二中 安徽 淮南 232000)
受應試教育影響,語文教師會以如何提升成績作為主要任務。無論教師如何努力,學生的成績提升不顯著。究其原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足,導致失分嚴重。很顯然,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這一點,仍舊使用傳統(tǒng)方法。為滿足新課改要求,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基于此,本文先闡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意義,再總結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旨在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隨著時間推移,能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加劇了兩極分化局面。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輕松完成任務。閱讀理解能力若的學生,無法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了高中閱讀量,這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既能完成新課標目標,又能提升語文成績,可謂是一舉兩得。
2.1 培養(yǎng)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敝挥袑W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才會自主開展閱讀活動,繼而鞏固提升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實踐中,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吸引學生目光。在指導中,教師要擺脫教材束縛,盡可能豐富閱讀材料,以喚醒他們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就可播放事先準備的視頻資料。通過瀏覽視頻,學生腦海中形成對應場景。這時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播放配樂。通過此舉,讓學生將自己幻化成作者,這對加深文本理解大有益處。要想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要讓閱讀“動”起來。
2.2 閱讀教學手段的豐富?!墩Z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提出,學生需在積極的課堂活動中進行理解體驗,并獲得感悟與思考,由此可知,教學手段的豐富對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有著重要影響。首先,整體感知法。語文教師需為學生確定具體閱讀內容,以此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掌握文本的脈絡,充分掌握文本的主要內容以及中心思想。學生則根據(jù)教師的指導,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與理解,并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形成相應的個性化思想④。其次,語文教師可通過概括要點、理清思路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化理解閱讀材料,比如,教師可設置問題:作者通過什么思路開展情節(jié)的?學生則通過細讀文本,了解到文本先描述什么,后續(xù)寫什么,這種寫作的好處是什么?學生根據(jù)該思路,對文本段落要點深入概括,并在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總結、概括、歸納文本的能力。例如,在《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說:“同學們,在開始這篇文章的教學前,我先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準備,你們以‘我的夢想’為題開展一次三分鐘的主題演講活動,比如可以從自己夢想的內容是什么?怎么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為什么要實現(xiàn)夢想?這幾個方面來講?!痹趯W生完成討論和演講活動之后,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看看是否能與作者的想法不謀而合,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碰撞和深層次的對話,更加理解作者的夢想。
2.3 傳授閱讀技巧。閱讀的本質是獲取信息,每種體裁的文章,閱讀重心不同,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方法。若文章屬于小說,要以人物特點作為切入點,全面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若文章屬于記敘文,要重點關注事件本身。若文章屬于議論文,要準確找出論點及論據(jù),以全面視角進行分析。在做閱讀理解時,學生要認真閱讀文章內容,準確找到關鍵詞句,圍繞這些詞句開展研究。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快速找到關鍵詞句,如何有效挖掘詞句含義。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不僅解題速度提升,解體質量還有所保證。需注意的是,單純的摘取原文,并不算準確作答。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對內容進行擴充或縮短。為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能力,教師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閱讀理解能力必然提高。
2.4 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拓展知識面。雖然課內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但是高中語文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內文章的教學,還應該以拓展學生知識面為主,進行更多的課外教學環(huán)節(jié),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工作的重點,選擇合適的內容擴展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這才是高中階段新課改素質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在語文教學中,其實課本涉及到的知識面及其有限,僅依靠課本或許可能應付過考試,但是絕對滿足不了學生提升自己的要求。教師要注意不斷督促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提高知識水平和閱讀能力。
總之,閱讀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認真思考,結合教材內容選取適當?shù)慕虒W方法,拉近學生與文本間的距離,與文章作者一道品味情感,感受審美愉悅。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突破傳統(tǒng)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