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修碩
摘要: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重視體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而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體魄。為此,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積極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中提升體育學習積極性,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合作能力與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體育;合作學習;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普遍比較薄弱,然而當前社會要求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就是合作能力[1]。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特點,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的加強對小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此促使小學生具備現(xiàn)如今社會對人才所要求基本能力。
1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需要遵循的教學原則
1.1不受系統(tǒng)制約的原則
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學,要本著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為根本的教學宗旨。在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時,可將跑、跳、投、球類、對抗的運動納入其中,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興趣。
1.2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原則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可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立足學生發(fā)展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運用游戲方式,建構集趣味、系統(tǒng)、終身性于一體的教學內容,從而形成新的小組合作教學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2]。依據(jù)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多開設一些學生自己的獨特項目,如輪滑、悠悠球、跆拳道、冰壺等,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健康發(fā)展,掌握一門良好的競技技能。
2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2.1讓小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屬于一項整體教學活動,面向的是一個班級的小學生。在這樣的體育活動中,可以很好的避免小學生被冷漠和歧視。像一些身體素質并不是很好,并且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說話的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也能夠獲得來自于其他同學的幫助與鼓勵,這時小學生很容易找到自我存在感,當小學生對體育活動充滿興趣,其通常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對小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的有利。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讓小學生充分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讓小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活動。
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三人兩足”的體育接力跑活動。首先,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合理的將小學生分為四個小組。隨后,將每小組內的成員再進行兩兩分組。隨后將兩兩分組小學生相鄰的兩只腳捆綁在一起。最后,各組小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向下一組小學生奔跑,以此類推,直到最后一組成員順利的到達終點[3]。其中用時最好的小組獲勝。在這一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體育活動中,很容易讓小學生體育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這樣更加有助于小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
2.2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奠定合作學習基礎
對大多數(shù)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具體表現(xiàn)展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著嚴重的人際交往素質偏弱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其自身對于合作學習活動的參與,以及整體學習效果。因此,為更好地推進小學體育合作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在日常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人際交往素養(yǎng)的培育,借助人際交往素質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展示自我、表達自我的信心。這樣一來,在合作討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踴躍發(fā)言、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從而以默契配合提高合作交流有效性,最終提升學習質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從小范圍的人際交往逐漸走到大范圍中,其人際交往能力必然會得到質的提升,進而保障后續(xù)合作學習的有效落實。與此同時,理論課堂圍繞簡單問題展開的思考,還可以讓學生思考體育知識的能力得到提升,這也能為合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3利用競爭增強學生團隊凝聚力與競爭意識
從目前的時代背景來看,社會競爭無處不在,不管是國與國之間,還是社會個體之間,競爭都是普遍存在的。有鑒于此,唯有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突出的競爭能力,方才能夠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當中擁有一席之地。對于小學生這一群體而言,其正處于身心發(fā)展時期,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注重對其競爭意識的養(yǎng)成,由此將幫助其在日后更好地立足于社會。因此,在小學體育課程當中,合作學習之余,教師還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各類競賽活動,以便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和成才都有著顯著的幫助意義。
舉例而言,小學體育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短跑活動時,應當先按照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體育運動參與意愿,將學生分配成小組,指定小組負責人,由小組負責人為組內的每個學生分配編號。在開始短跑競技時,體育教師應當在報出編號后,每個小組當對應編號的學生便開始沖刺,如教師報出2這個數(shù)字,每個小組當中的2號便應當全力沖刺。通過這一教學組織形式,將讓學生的團隊意識得到養(yǎng)成,競爭意識得到提高,而且還會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再如,小學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跑”競賽時,在分組完成之后,應當要求每個小組選派兩個學生參賽,這樣將會讓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并且讓學生更好地溝通和交流。
結束語
總之,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活動中,需要根據(jù)體育學科的特點,加強對小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小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小學生積極的與其他小學生展開合作,提高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進而促使小學生日后更好的學習,同時促進小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佟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J].辦公自動化,2020,25(20):26-27.
[2]蔡木明.探究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家長,2019(03):174+176.
[3]趙凱佩.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J].新校園(中旬),2018(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