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
摘要:人的生命成長過程中,幼兒階段是人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幼兒的道德教育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目標中,德育尤為重要,幼兒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德育的一個重要場所就是家庭,家庭的道德教育對幼兒起著重要作用。筆者選擇了幼兒教“幼兒德育”作為主體思想中心,圍繞這一主題 展開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幼兒道德教育; 德育方式; 家庭教育; 德育意識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0-247
一、幼兒家庭道德教育的問題分析
1.家長對幼兒道德教育缺乏重視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幼兒生活的基地,是幼兒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家長是家庭中主導的人物,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輕德”現(xiàn)象,家長過分在乎孩子智力方面的發(fā)展,忽視了幼兒德育方面的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學校化,從而失去了應有的功能?,F(xiàn)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德育意識并不強,毫不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缺乏重視導致了教育方面的偏差。
2.家長自身存在的道德缺陷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道德方面都存在缺陷,這對孩子的道德養(yǎng)成無疑帶來不良的影響。家庭中沒有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圍,這就不能給孩子的德育帶來好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不利于孩子的道德教育。幼兒德育中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是榜樣示范,即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形象榜樣;幼兒由于認知的限制,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在家庭中的一些小小的行為習慣都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有的家長在家里及孩子面前對其父母表現(xiàn)得不尊重的行為,對孩子的祖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吼大叫,并且斥責老人等等行為讓孩子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就會學習這種行為,對父母不尊重,對家長大聲吼叫,沒有禮貌。
3.幼兒家長注重知識忽略道德的教育方向
有很多的家長說: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樂。家長一般所說的健康是指身體健康,大部分家長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而家長認為孩子的快樂就滿足物質(zhì)需求,只要孩子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就是快樂的,對于道德習慣總是忽略,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旦形成后是很難改正的。在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中,家長往往以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為導向,沒有考慮幼兒身體發(fā)展的年齡價段特征和認知水平,忽略幼兒的接受能力,強制性的給幼兒灌輸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這就給幼兒的道德養(yǎng)成帶來阻礙,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獎勵和懲罰
沒有合理的科學理論指導是當前最缺乏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感到煩惱的問題;對于幼兒來說,“正強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簡單的一句普通的口頭表揚就可以強化他們的好的行為,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品德習慣的積極性;那么反過來,“負強化”呢? “負強化”所謂的懲罰,可以抑制或減少他們的不好的行為。這一正一反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有效地引導幼兒向父母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二、對策分析
1.家長自身觀念的轉(zhuǎn)變
家庭教育是為了維護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基礎上,在嬰兒和年幼的孩子和家長的互動為核心內(nèi)容,以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促進新生人口整體素質(zhì)提高為目的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早期教育。親子活動的主題是父母和孩子,親子活動的父母是一個活動的軸承的交付活動,因此,需要調(diào)動他們的參與熱情,讓他們得到適當?shù)慕逃砟詈头椒〒狃B(yǎng)孩子和集成的概念和方法,和孩子們相處得很好,最終促進兒童健康、和諧發(fā)展。父母提高其質(zhì)量的各個方面,努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成長,這些孩子的德智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2.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yǎng)
家庭和睦是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礎,也是幼兒道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提高家庭成員的精神文明素質(zhì)、做好家庭道德建設,有利于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家庭成員對幼兒德育發(fā)展有著隱形的作用,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yǎng)給孩子帶來的是直接的影響,孩子的模仿天分是他們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家庭成員必須完善自身道德修養(yǎng),給孩子的秘方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在無形中對孩子灌輸良好的道德氛圍,這要比刻意的培養(yǎng)要來的實際。
3.家長要確立正確的素質(zhì)教育觀
大多數(shù)家長對孩子的首要愿望是學習好,他們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就是分數(shù)和名次,因此需要幫助家長認識這一誤區(qū),把孩子的“成人”、“做人”作為著力點,懂得面臨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僅有智力開發(fā)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健康的人格,包括豐富多彩的情感,穩(wěn)定靈活的性格,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的自我觀念等等;這些在孩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比一般的知識技能要大得多,沒有這些素質(zhì)支持即使有知識也不可能發(fā)揮好作用,從而引導家長把孩子道德修養(yǎng)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訓練作為實施家庭教育的重點,貫穿于孩子教育的始終。
4.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
在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做好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要做到:
(1)言傳不如身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yǎng)出好孩子的;
(2)要注意親子教育,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jīng)常溝通。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3)無條件信任孩子,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yōu)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四是多贊美、少批評,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最后,要與孩子平等相處,學會傾聽孩子,不要和親友做對比,這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是后面所不能彌補的。
參考文獻
[1]汪筱華,2001:《幼兒園德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湯萌,1996:《如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教育理論與實踐。
[3]戴玉華,《關注幼兒德育現(xiàn)狀采取相應德育對策》,《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第三期。
[4]王海珊,2007:《關于幼兒德育若干問題的思考》,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