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月 姜靈爽
摘?要:中高職英語課程不銜接對教育教學造成了很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分析中高職英語課程銜接不暢的原因,提出應對措施,以促進英語課程改革,完善職業(yè)教育體系。
關鍵詞:中高職;英語;課程;銜接;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71
1?研究背景
2018年,高職擴招百萬,40%-60%的中職生通過單招進入高職甚至應用型本科學習,中職生的升學通道被打通,導致高職生源與學情發(fā)生劇變,相應地,教學計劃、培養(yǎng)目標、教學模式、評價機制、教學側重點等也要適應新形勢的變化,這使得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提上日程。“一帶一路”的穩(wěn)步推進以及中國在世界舞臺強化話語權的需求使英語教育變得愈發(fā)重要,中高職英語課程的銜接因此變得愈加緊迫。
2?中高職英語課程不銜接的具體表現(xiàn)
2.1?教學大綱執(zhí)行不力
中職和高職的教學大綱都既強調聽說讀寫基本技能也強調職業(yè)性和實用性,高職要求更高一個層次,從表面看來是銜接的,但在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中職英語教學更注重實際操作能力,輕視基礎文化課的學習,英語更是因為缺少使用的環(huán)境導致社會不重視、學校不重視,高職英語教學因為有專升本、四六級考試、自學考試等需求,所以教學與本科更為相似,多是理論教學,并未突出大綱所要求的職場實用性和職場交際能力。
2.2?教材內容重復、斷層
中職英語教學內容分三大模塊:基礎、職業(yè)和拓展模塊;高職英語分為A級和B級,可見中高職的英語教學內容沒有經過統(tǒng)一規(guī)劃,對比中高職的英語教材也會發(fā)現(xiàn),不僅編寫體例不同,內容重復、斷層的現(xiàn)象也很明顯,說明中高職教材的選擇上也是互不交流、各成一體的。此外,紙質教材欠缺動態(tài)開放性,難以與時俱進,不能體現(xiàn)行業(yè)及崗位前沿信息。教材信息陳舊、編寫質量不高也導致更換頻繁,加劇內容的不銜接。
2.3?教學方法差異大,缺乏有效過渡
中職因為以前是終結性教育,所以英語課多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主,強調師生間的互動,因為沒有升學的壓力,課堂氣氛是相對輕松的;高職因為課時少,有考試和考證的壓力,所以要充分利用時間滿堂灌,中職到高職教學方法跳躍大,起點低、英語基礎薄弱的中職生無疑適應不了。
2.4?課程評價方式不全面
中高職學生作為將來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最終要走向職場,所以并不能單純學習語言技能,唯分數(shù)論的終結性評價不能全面科學評價學生,對學生職業(yè)生涯更為重要的團隊合作、工匠精神、良好溝通能力等體現(xiàn)個人素養(yǎng)的內容在英語課程評價標準中沒有體現(xiàn),評價內容重英語知識,忽略核心職業(yè)能力,與職業(yè)教育的辦學宗旨不符。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為主,沒有體現(xiàn)多元參與,評價結果難免偏頗。
3?中高職英語課程不銜接的后果
3.1?重復教學,浪費寶貴教學資源,師生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
中高職都存在重專業(yè)課輕基礎課的傾向,有些院校英語甚至縮減到了只開一學期,每周4課時,但社會對英語的要求卻越來越高,難度逐漸增加,所以在課時如此寶貴的情況下高職階段再重復中職的教學內容,重新吃夾生飯,無疑是人力物力精力的極大浪費。
3.2?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
中職生和普高生英語基礎差異巨大,把普高生和中職生放在同一個班級會給中職生帶來巨大的自卑感和心理壓力,進而挫敗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英語課上無所事事,勢必會違反課堂紀律,玩手機、睡覺、打鬧,普高生的學習會受到影響,英語水平大幅下滑,甚至不如高中畢業(yè)時的水平,結果必然是中職生和高職生都不滿意,教學效果無從談起。
3.3?影響教師教學熱情
中高職課程的不銜接增加了教學難度,教學進度不好把控,教學效果差,學生紀律差,難以管理,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維持課堂紀律之上,無暇從事教改和科研,長此以往不少高職英語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感。
3.4?學校聲譽受損
畢業(yè)生的素質反映著學校的辦學水平,高職畢業(yè)生的英語水平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會對學校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就業(yè)困難,影響學??诒M而影響招生,生源素質逐年下降,造成惡性循環(huán)。
3.5?不利于學生個人職業(yè)發(fā)展
高職畢業(yè)生去向基本兩種:專升本和就業(yè),無論升學、就業(yè),還是以后的職稱晉升,甚至部分公務員崗位,都對英語能力有明確要求,英語學不好會影響學生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4?中高職英語課程不銜接的原因
4.1?銜接研究工作量浩繁,難度大
課程改革難度大、復雜,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區(qū),中高職課程的銜接沒有現(xiàn)成的模板可以借鑒,涉及教育行政部門、社會、中高職學校、師資、經費等方方面面,工作量巨大,成本高,短期收益小,所以一線教師難免出現(xiàn)畏難情緒,英語在職業(yè)院校屬于“邊緣學科”,英語欠缺應有的地位與話語權,英語課程的銜接難以獲得頂層支持。
4.2?中高職各自為政
中高職已經各自發(fā)展出一套相對成熟的課程體系與運行機制,各自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目標為己任,沒有意愿與動力相互銜接,本質原因還是存在制度壁壘,目前的中高職銜接只停留在形式層面,比如學制、學歷的銜接,更深層次的真正內涵意義上內容的銜接還沒有深入展開。
4.3?中高職社會認可度不高
中高職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都處于劣勢,雖然為社會培養(yǎng)了大量的技術、技能人才,為社會經濟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整體上資源占有率、社會認可度都不高,所以中高職的課程改革難以獲得各方的支持。
4.4?高職生源復雜
由于現(xiàn)在的招錄體系,高職一直存在生源之痛,高職院校生源不像本科學校整齊劃一,有普高生、中職(中專、職高、技校)生、農民工、退伍兵等,成分復雜,同一個班級里可能有過英語四六級的學生,英語水平不亞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又有不及小學畢業(yè)生水平的學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十分嚴重。
5?中高職英語課程不銜接的應對措施
5.1?修訂中高職英語教學大綱
中職教學大綱向高中教學大綱看齊,強化英語基礎知識,高職教學大綱與中職教學大綱在編排體例上最好一致,目標要可量化詳細,不能籠統(tǒng)模糊,根據(jù)形勢變化,及時修改,現(xiàn)行的高職英語教學大綱已經20多年未變,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在行業(yè)英語方面更要保持連貫性,就崗位要求定教學目標。
5.2?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中高職課時少的情況下,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向學生進行策略指導,指導學生利用元認知策略監(jiān)督自己的學習行為,同時進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克服焦慮情緒,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利用網絡、新媒體等展開自主學習,彌補課時不足的問題;教師也可利用網絡大數(shù)據(jù),對學生學習情況實時監(jiān)控,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及內容的掌握情況,隨時給予個性化的支持。
5.3?改革教材內容,使具有連貫性,自編銜接教材
中高職教材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統(tǒng)一制定連續(xù)的教學單元,每一單元分為基礎、專業(yè)和延伸模塊,這樣既可以保證知識的系統(tǒng)性又有效避免雷同內容,在難度上要層層遞進,螺旋上升,并且體現(xiàn)行業(yè)和崗位特點,注重知識和能力的銜接,各院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為目的,開發(fā)自編銜接的英語教材。
5.4?多元化評價體系
第一,主體多元化,來自教師、同學、家庭、企業(yè)培訓人員等的真誠、客觀及時的評價能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第二,形式多元化,重視愛與包容、寬嚴相濟的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達到教育目標。第三,內容多元化,溝通交流能力、無私奉獻精神、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等都可作為評價的內容。
5.5?分層教學
在生源復雜的情況下,分層教學勢在必行,普高生、中職生單獨組班,教務要協(xié)調好各系部各專業(yè)的師資、教室、設備等,普高生要補上職業(yè)英語,中職生要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最終與高職英語課程銜接。
5.6?中高職英語教師加強合作
中高職建立溝通交流的機制和渠道,相互時時密切關注對方英語課程發(fā)展的動態(tài),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中高職的教師可到對方學校交流授課,共同開展課題研究、課堂觀摩等活動,中職為高職打好基礎,高職根據(jù)中職學情調整教學計劃、教學目標等。
6?結論
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中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紅利解決英語課程不銜接的問題,使中高職英語達到分工明確、權責明晰、有機鏈接、相互融通的狀態(tài),利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長期累積推進、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國慶.課程銜接體系: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的基石[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21):187-191.
作者簡介:孫迎月(1969-),山東濰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職業(yè)教育;姜靈爽(1994-),山東青島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