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藝鑫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育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關注度日漸提升,音樂鑒賞課是引領學生聆聽音樂,感知藝術的殿堂,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提升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具有著重要地位。優(yōu)化課堂導入,創(chuàng)新授課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在欣賞中發(fā)現(xiàn),在實踐中探究,從而提升自我水平。本文將對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策略做簡要探究。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欣賞;策略
初中音樂鑒賞課程教學并非以傳授知識為唯一目的,同樣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藝術的感知和自身的感情,在音樂鑒賞課的學習過程中感受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的理性熏陶,感受多元化的文化與藝術,提升自身修養(yǎng)。但是在當前階段,初中音樂教學尚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對課程不夠重視,課堂形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等等,這都需要一眾初中音樂教師探究并解決,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從教經驗,從課程導入、課堂發(fā)展與內容拓展等方面進行初中音樂欣賞課堂的建設探究。
一、優(yōu)化導入設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主觀能動性是最優(yōu)的催化劑。目前音樂課堂學生興趣不高,對課程內容重視程度不夠,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優(yōu)化課程導入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課堂學習,使課堂效率有效提升。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后續(xù)學生學習狀態(tài),所以教師要抓好這一環(huán)節(jié),導入設計多樣,可根據(jù)歌曲內容及相關背景而異,導入的關鍵便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主觀能動性,以拓寬思路,引發(fā)聯(lián)想,從而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融入課堂,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紅河谷》時,在正式學習之前先進行相應的引導。這首歌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所以在課前可提問學生:“大家知道加拿大這個國家嗎?對這個國家有什么了解呢?”學生對民風、習俗、歷史趣事等紛紛發(fā)言,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情況,活躍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求知欲,進而對該歌曲進行介紹,是流傳在加拿大紅河一帶的民歌,紅河因河水中含有紅褐色的土而得名,整首歌描述了移居北美洲紅河一帶的人民通過辛勤勞動開墾荒地,建設的家園的故事。然后讓學生聆聽歌曲,對優(yōu)美的旋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激起的學習這首歌曲。
二、借助信息技術,拓展音樂教學內容
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各教育領域逐漸滲透,包括音樂鑒賞的課堂。信息技術與音樂授課相結合,視聽結合,聲像一條,拓寬了教學內容,賦予音樂鑒賞課程全新的生命。當前音樂課堂狀態(tài)不佳,需要信息技術與音樂相結合,并不斷探索實踐新的方向,使得音樂鑒賞的課堂隨著科技教育共同進步,在融合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賦予課堂新的活力。借助信息技術,使視覺與聽覺共同感受影像和音樂的沖擊,擴大課堂的知識量,在創(chuàng)新的教育手段中豐富了教學資源,使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青年友誼圓舞曲》的學習中,對于這首短小活潑的圓舞曲,可采用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幫助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這一曲子蘊含的青春活力。首先播放《青年友誼圓舞曲》舞蹈視頻,與學生給他欣賞樂律與舞蹈,帶動課堂氛圍,然后進行下一步的學習。這首歌曾在國慶六十周年的天安門廣場播放,在課堂中再可結合閱兵的相關視頻,在學生感受圓舞曲風格特點的同時,引導其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熱愛和平、珍惜友誼、團結與發(fā)展的精神力量。
三、設置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課堂的本質是學習發(fā)生的場域,實踐的過程是體味真知的引線。先前傳統(tǒng)單一的授課方式使音樂課堂平淡如水,學生參與度不高,效果不佳,對此,教師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根據(jù)真實學習過程,重視音樂鑒賞時思維的傳遞、方法的掌握以及學生能力的提升,設置相應的實踐活動。無論是欣賞或是唱、奏乃至創(chuàng)造新的樂曲等實踐活動,在形成審美觀念、積累審美經驗和拓展審美思維一系列方面都十分重要,對體會音樂的所表達的思想與感情有直接影響,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長江之歌》時,初步感受作品時,教師可先朗誦全篇,在請學生起來朗誦,以聲情并茂的朗誦初步感受作品中母親河長江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并且在此過程進行歌曲段落的劃分。隨后播放歌曲,讓學生邊聽邊畫旋律線,熟悉旋律,并直觀的感受旋律的上下起伏,正如長江波浪那般跌宕,使音樂的形象躍然紙上,難以理解的音樂形象也變得生動具體。隨后帶領全班學生一同唱譜,感受對長江的贊美與歌頌,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懷。
綜上所述,探究建設初中音樂欣賞課堂,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提升綜合素養(yǎng),需要教師對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在課堂安排上實事求是、有的放矢,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置適合的導入,在課堂中拓寬授課途徑,并結合實踐,在貼合初中學生實際情況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主觀能動性,參與課堂互動,沉浸在課堂情境中,在輕松愉悅發(fā)氛圍中鑒賞音樂,學習知識,提升感知與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1]周啟.初中音樂欣賞有效性教學的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3):35-36.
[2]]羅果. 初中音樂教學中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A]. 四川省科教創(chuàng)客研究會.2021年科教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期)[C].四川省科教創(chuàng)客研究會:四川省科教創(chuàng)客研究會,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