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秀
摘要:不同于學前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中學生也可以在自主學習之中不斷豐富學習技巧。不過在應試教育模式之下,我國的中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也更高,所以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本文從歷史學科進行切入,從而探討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策,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以及教師的教學效率,都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結(jié)合我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來看,仍然存在很多教師收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以“一言堂”式的講課模式進行教學。教師的滔滔不絕雖然干貨滿滿,但是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吸收能力非常有限,所以整堂課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而且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yǎng)成被動學習的習慣,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或者引導,無法獨自解決問題,這也是目前我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的原因。因此,結(jié)合川教版初中歷史課本的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展開討論,不僅可以提高課堂質(zhì)量,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都有明顯的益處。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落后
教師在長達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職業(yè)生涯之中,也形成了固定的教學習慣,對每一屆的學生展開教學基本都是采用固定模式和方法。尤其是歷史這樣的文科課程,教師更愿意憑借經(jīng)驗去開展教學活動。尤其是一些年長的教師,不愿意接收新鮮的事物,對于新型的信息技術設備,也愿意予以使用。而且目前幾乎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身為歷史教師,無法跟緊時代的步伐,接收新的觀念和方法,這并不符合歷史發(fā)展觀。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無法得以明顯的增強。
(二)教學目標定位不準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唯成績論的教學目標短時間內(nèi)還無法得到改變。尤其是初中升高中這個關鍵階段,家長追求的就是獲得更好的成績,上一個更好的高中?;谶@樣的教育需求,學校除了升學率,對其它方面的關注也非常少。這樣的教育氛圍也給教師傳遞一種信號,即學習成績是唯一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會在課下安排更多的考試,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此外,從學科地位的角度來看,初中歷史相比于數(shù)語外等主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歷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是遠遠不夠的,至于單獨抽出時間培養(yǎng)學生歷史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很難予以實現(xiàn)。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學生課堂體驗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強,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教學觀念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過去的課堂教學由教師主導,而新時代的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性,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作為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應的歷史場景,以川教版歷史課本中的《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充分依托新型的信息技術設備展開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構(gòu)建歷史邏輯,比如日本對中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內(nèi)因和外因,從中國人的視角對戰(zhàn)爭進行反思。情境體驗式的教學,不僅會讓學生對這一課時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具有邏輯性的歷史觀一旦形成,學生對于其它的歷史課程也可以舉一反三,甚至還可以將這種自主學習能力應用到其它學科之中。
(二)增加提問,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
獲取一些基礎的常識和事件信息,并非是歷史課程設置的初衷。中國有一句俗語:讀史使人明鑒。意思是通過閱讀歷史,從歷史事件之中獲取人生的經(jīng)驗和教訓,人也就會更快的成長。而對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而言,在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階段,更需要充分挖掘歷史元素,讓學生形成愛思考、愛探索的好習慣。作為初中的歷史教師,更要懂得循循善誘,不能一蹴而就地將知識塞給學生,而是通過引導滲透的方式,讓學生形成自主思考能力。比如在川教版初中歷史課本之中《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拋出問題:人們明明知道鴉片的危害,為何還是屢禁不止?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當時的歷史背景,如腐敗的官員為牟取私利,與英國鴉片商官商勾結(jié),再如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不敢與英國相抗衡。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將歷史事件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jié)合的能力,比如拋出問題:分別從個人和國家發(fā)展兩個層面,討論從鴉片戰(zhàn)爭中得到的啟示。通過提問式的滲透教學,讓學生形成自我思考的能力,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結(jié)束語
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社會上已形成了“嚴師出高徒”的教育輿論。但從教學實踐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過于干預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當然,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并非是放任不管,而是通過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更加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教師需要給學生更多提出質(zhì)疑和表達觀點的機會,尤其像歷史這樣主觀性與客觀性并存的學科,更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完善思維,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陸益民.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4:268.
[2]張華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09:44.
[3]王家會.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8,02:94.
[4]王韓.關于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