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燕
摘要:語法教學是英語學科的教學難點,于是常出現(xiàn)學生因為畏難而不愿意學的問題,教師因為怕學生不會而包場講課的現(xiàn)象。因此,就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方面,筆者列舉了演、背、比、疑等有效的方法與實例進行英語語法學習。
關鍵詞:英語語法教學;乏味;演;背;比;疑
學生對英語語法越來越不感興趣,覺得語法學習很枯燥乏味,于是就會上課走神,知識點隨之就會斷層,練習與測試就會挫敗,繼而是害怕學習語法,甚至是討厭學習語法。學生不喜歡英語語法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1、語法難學;2、教師授課形式單調;3、學習語法枯燥無味。
英語語法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經(jīng)個人的實踐及觀摩大量優(yōu)秀課例后,我認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習慣,改變英語語法授課形式千篇一律的狀況,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使語法課也能上得生色出彩。
一、演
初中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生活體驗與知識的儲備,再加上他們想象力豐富、好表現(xiàn)、喜歡模仿的特點,在講授英語語法時,我們不妨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學生“演”出來。如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時態(tài),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比較喜歡的人物。讓學生說說自己正在干什么。自己喜歡的人物正在干什么。學生很快就會使用現(xiàn)在進行時的時態(tài)了。把語法課變?yōu)楸硌菡n,這樣,還怕學生不積極參與嗎?當然,大家會有疑問:學生能自己理解語法并且進行語言的輸出嗎?其實,這樣的設計,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語法罷了。試想,要求學生根據(jù)語法內容去表演,他們當然得主動去熟悉語法內容,并且設法去探索不懂的語法點。同時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當遇到不懂的語法點的時候,小組同學就會主動發(fā)問,并相互討論交流確定答案。如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還可以幫忙解決。當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同學表演時對語法理解的正誤作出評價,并把本節(jié)課的語法點進行小結,這樣就可以把語法學習這一教學重點落實了。我采用這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上過被動語態(tài)這一節(jié)語法課,效果不錯。首先,我指導學生瀏覽整體語法點,把握被動語態(tài)主要內容。跟著,我把時間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小組合作表演上,要求每個小組任選一個故事或情景用被動語態(tài)去進行表演。結果,這節(jié)課是我上英語語法課以來,學生表現(xiàn)得最積極的一節(jié)課,授課效果當然是不言而喻了。
這節(jié)課,因為“演”的創(chuàng)新形式,使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使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這確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興趣的好方法之一。
二、背
在學習英語語法時我們不妨設計另一種上課的形式,把重點放在讓學生背誦書本上學習語法。可以背誦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背誦喜愛歌曲的歌詞、諺語、故事句子等來學習語法。例如教定語從句時,讓學生背誦“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等。當然這“背”也要分重難點。教學中我們可以想出很多方法教學生背記語法,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找到適合自己學習語法的方法,效果一定比枯燥乏味的講解好的多。總得來說,背的形式多樣,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背的過程中主動的去理解內容,體會語言。當學生對語言點熟而能背的時候,對于不懂的地方,教師稍作點拔,學生就容易明白了。而背的關鍵,是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主動性,學習的效果當然也會更好了。
三、比
對學生來說,最深印象的莫過是經(jīng)過對比的語法了。為了將繁瑣的語法簡單化,上英語語法課不妨也讓學生去比一比。對比的語法教學是在學過的一種語法后,學習另外一種語法是,將兩種語法進行對比。對于一些易錯點進行比較。那就令學生對對比較的兩種語法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解讀。例如在學習五種動詞時態(tài)后,就五種時態(tài)用法、語義、運用等方面進行比較區(qū)別,幫助學生鞏固語言點。特別在初三復習時,比較法的語法教學更是重要。但語法比較應該是在足夠真是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比較,而不是單純的語法概念、術語的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就會主動去看語言點,不懂的地方就會主動去問同學、老師。最后,教師再作總結性評價,對學生還沒提及的知識點進行補充,一節(jié)課的重點就在學生的主動比較學習中解決了。
四、疑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最希望學生能通過自學掌握語法的內容,而對難以解決的問題就主動問老師,以此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自學能力。為了讓大部分同學都能主動去問,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才會敢發(fā)問,才能提出學習疑難。這時,教師設計讓學生提問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例如,可以讓學生把不理解的知識點用本子寫下來交給老師;可以讓學生把疑難點寫到黑板上等等??傊?,盡可能讓學生把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難較全面的反饋給老師,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有重點地進行分析解決。這樣的析疑的方式,能使學生感覺學習的難度降低,不至于對語法望而卻步。例如講授倒裝句時,教師在學生基本熟悉了倒裝句后隨后要引導學生對于倒裝句的句型結構、特征、使用方法等展開分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學生對老師設計的一些問題而展開質疑,實現(xiàn)知識的不斷獲取,直至最后完全掌握倒裝句。而老師設計的問題可以從易到難,讓學生的思維有一個遞進的過程。如:Q1、倒裝句與陳述句有什么區(qū)別?Q2:所有的倒裝句都是一樣嗎?Q3:一般什么時候可以使用倒裝句?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能力與進度,同時還要了解質疑的思路是否正確。必要時給與學生幫助與指導。這會讓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收獲更理想的語法學習效果。
無論用哪一種創(chuàng)新的授課形式都好,都只是為了激起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罷了。當然,我們不能只為了追求形式的創(chuàng)新,課堂氣氛的熱烈而忽略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不要忘了語法課的根本,在創(chuàng)新的語法課堂中,一定要把握好演、背、比、疑這些教學方法的度,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一改英語語法授課的無味狀況,使語法課也能上得生色出彩。
參考書籍:
[1]朱荔 《英語語法教學與學習現(xiàn)狀研究綜述》 佳木斯教育學院報,2013(12)
[2]宋曉敏 《研究性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青年文學家,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