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媛
(棗莊學院 山東 棗莊 277160)
我國近現(xiàn)代聲樂藝術教育大約自19 世紀末光緒維新變法中有識之士宣揚音樂教育的重要性開始起步。1927年11 月27 日,我國第一所體制比較完備的專科音樂學?!虾⒁魳穼W院正式開學。上海國立音樂學院的成立為我國音樂創(chuàng)作、專業(yè)音樂教育及聲樂演唱教學工作注入了鮮活動力,對聲樂藝術在國內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推動作用。
自1937 年開始,魯迅藝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等一系列專業(yè)藝術院校陸續(xù)成立,并在20 世紀50 年代經(jīng)歷了關于如何完善中國聲樂體系、唱法問題的“土洋之爭”。這一切都為我國聲樂教育事業(yè)提供了很好的實踐環(huán)境和平臺,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卻給中國聲樂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音樂教育受到了全面的沖擊,中國聲樂由此進入停滯低迷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聲樂教育事業(yè),學習國外先進的聲樂教學體系和方法,結合我國國情以及自身聲樂藝術特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更好地為我國聲樂教學服務。
2000 年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國際聲樂比賽,標志著我國聲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已得到國際認可,教學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也培養(yǎng)出了彭麗媛、閻維文、宋祖英、王宏偉、吳碧霞、雷佳等一大批優(yōu)秀歌唱家。到了21 世紀的今天,中國聲樂藝術以前所未有的繁榮態(tài)勢昂首向前,走出了一條欣欣向榮、兼收并蓄、百花齊放的蓬勃發(fā)展之路。
聲樂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表演藝術,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歌唱技能,還要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當今社會所需要的聲樂人并不是通過埋頭苦干、閉門造車就可以“造”出來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傳統(tǒng)聲樂課堂的弊端,不能只注重對演唱理論、技巧的教授,還應該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臨場反應等方面的訓練。
在以往的聲樂教學中,教師認為只要將學生的聲音訓練得連貫通暢,高音上得去低音下得來就可以了,因而會將重心放在聲音技巧和演唱細節(jié)的處理上,忽視了表情動作、演唱心理對學生的重要性,存在著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生在琴房唱得很好,但站在舞臺上卻與平日表現(xiàn)相差甚遠,直接影響了學生們的學習動力,更有甚者會對舞臺產(chǎn)生恐懼感,對自己失去信心。由此可見,對聲樂教學來說,演唱知識的傳授、聲音技巧的訓練固然重要,但積極參加藝術實踐活動更為重要,藝術實踐是培養(yǎng)當代社會所需藝術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學生演唱技能更快、更直接的方式。
聲樂藝術實踐指的是學生理解掌握課堂所學,最終通過舞臺演唱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是聲樂教學活動的展示與延伸。目前,聲樂藝術實踐的形式主要為各類音樂會、大師班及聲樂比賽等等。在藝術實踐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具有扎實的演唱功底,還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文化素養(yǎng)和音樂修養(yǎng)等。參加藝術實踐活動可以拉近課堂與舞臺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演唱技能結合到一起。保持自然、積極的歌唱心理與歌唱狀態(tài),是每一位聲樂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都應該注重的內容。
由于受到心理、生理及外界因素改變的影響,學生在藝術實踐中往往會暴露出很多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更為直觀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缺點,以便在今后的聲樂教學活動中進行教學調整,因材施教,使學生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和體現(xiàn),不足得到有效的改善和解決,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果學生在實踐中是因為心理素質較差而怯場,導致氣息淺、表情僵硬、忘詞甚至跑調的狀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不足,同時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讓其參與其中,以此來建立穩(wěn)定的歌唱心理,確保在舞臺上正常發(fā)揮。如果學生很積極,非常樂于參加藝術實踐活動,但基本功不夠扎實,導致演出效果不盡如人意。那作為教師要更加注重對其聲音技巧的訓練、演唱經(jīng)驗的傳授,監(jiān)督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杜絕浮躁心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
聲樂學科的學習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或許是一個更為抽象、漫長且?guī)е┰S枯燥的過程。想唱會一首歌很簡單,但想唱好一首歌著實有些困難。聲樂這門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學生通常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聲樂演唱的技巧與要領,比如歸韻這一項內容都需要很多時日。因此,在聲樂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練習。
作為聲樂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去參加各類演出和比賽,參加符合自身水平的藝術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面對臺下的目光,往往能夠激發(fā)演唱熱情,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也有可能會使學生過于激動出現(xiàn)本不該有的問題。正因如此,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缺點和與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一次次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改進不足,以便在接下來的聲樂學習中找準方向,力爭做到更好,期待下一次完美綻放。
在聲樂藝術舞臺上,藝術表現(xiàn)力大致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演唱者的基本功。扎實的基本功是藝術實踐活動成功的前提和首要因素,基本功越扎實,演出時受外界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就越小,演出效果就越有保障。二是歌曲的情感表達。了解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藝術內涵,準確傳達歌曲的藝術情感,傳遞正確的價值導向,同樣也是聲樂演唱中的重要部分。三是藝術舞臺的肢體表現(xiàn)。通過恰當?shù)闹w動作來輔助聲音塑造人物形象,能夠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將觀眾更好地帶入歌曲的情境之中,感知歌曲的藝術美。
在聲樂課堂中,老師和學生的重點通常放在聲音的處理上,往往會忽略表情和肢體語言的練習。有時候為了一個高音,學生唱得面目猙獰,表情實在是讓人不忍直視。在藝術實踐中,不僅僅需要好的聲音,更需要有感染力、有共情力的表演。因此,這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演唱不同的作品,面對不同層次的觀眾,演唱者需要及時且有效地調整自身的情緒和狀態(tài),以便更好地抒發(fā)歌曲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老師和學生在一次次不成熟、不完美的藝術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最終完善聲樂教學。
自1999 年高校第一次大規(guī)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從1999 年的10.5%提升到2019 年的51.6%,應屆畢業(yè)生人數(shù)由2001 年的114 萬增加至2020 年的874 萬,就業(yè)人數(shù)逐年增長,使得勞動力市場趨于飽和狀態(tài)。相對于其他專業(yè)來說,聲樂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就業(yè)面相對較窄,一般會選擇報考歌舞劇院、學?;蛘呤沁M入培訓機構代課,由于每年畢業(yè)生越來越多,用人單位的招聘標準也逐年提高。
一場藝術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需要的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共同合作,單依靠某一個人的力量是絕不可能完成的。無論是前期曲目的選擇、伴奏的磨合、燈光音響的溝通,還是演出過程中與同學、主持人之間的配合,都需要學生具備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與表達的能力,以保證藝術實踐活動的圓滿開展。
很多用人單位在初篩簡歷時首要考慮的就是應聘者參加過的藝術實踐活動。在面試過程中,同樣需要展示個人的演唱技巧和技能,如果學生在校期間經(jīng)常參加各類活動,就會有相對平和的心態(tài),自然會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僅可以得到專業(yè)技能上的提升,還可以學到書本以外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為今后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做好充足的準備。
藝術實踐與聲樂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階段異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兩個組成部分,聲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藝術實踐的基礎和根本,藝術實踐又反作用于聲樂教學活動,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缺一不可。
學生準確演繹聲樂作品、傳達作品情感價值的前提是有正確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演唱功底。只有通過聲樂課堂對相關知識進行系統(tǒng)學習、對演唱技能進行科學訓練之后,才能在藝術實踐活動中恰當?shù)剡M行展示。參加藝術實踐可以使學生找尋自身不足之處,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時還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成果,有利于推動聲樂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所以,教師在日常聲樂教學活動中既要注重科學教授學生專業(yè)演唱知識和技能,又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藝術實踐活動,使二者更好配合,形成良性循環(huán),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出當代社會所需要的聲樂藝術人才。
通過對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意義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如今越來越多的院校將藝術實踐課程列為必修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上舞臺,從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要充分發(fā)揮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推動和檢驗作用,使聲樂教學與藝術實踐二者更好地結合,努力在世界藝術舞臺上綻放出中國聲樂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