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凌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語文整本書閱讀是構成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化、開闊視野、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實際經驗,因此有效的閱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自主閱讀、自主學習,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诖?,本文章對要讀就讀整本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外閱讀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重要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策略,改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
一、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從口語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通過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形成語言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整本書閱讀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可以接觸到豐富的語言,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吸收和借鑒,形成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比如,學生在讀到某位作家的作品,感觸很多,受到感染,就會在日記當中模仿這位作家,形成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發(fā)展自己的語言,這種學習方式和閱讀習慣將會伴隨學生一生,不斷給學生提供幫助。
(二)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任何一種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小學階段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整本書閱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也是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任務之一。
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
目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堂大概有以下幾種狀態(tài):第一種是教師要求學生讀一本書,不管學生讀得怎么樣,教師自己也不讀;第二種是教師要求學生讀一本書,并時常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但教師自己不讀;第三種是教師自己讀書,給學生導讀,并時常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第四種是教師堅持每天給學生朗讀,師生用一段時間共讀一本書,并進行簡單的交流;第五種是教師不僅與學生共讀整本書,還組織閱讀交流會;第六種是師生共讀完之后,不僅交流,還做各種各樣的延伸活動,形成整體的整本書閱讀課程。大部分教師處于前三種狀態(tài),極少的教師處于第六種狀態(tài)。
三、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一)重構整本書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更新自己對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以考試為導向的閱讀教學理念,將更多的關注點放置于小學生整體閱讀能力的提高上,充分尊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小學生開展必要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研究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探尋適合小學生的整體閱讀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堂,豐富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內容,在實際中,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整本閱讀教學課,比如,可以讓小學生自行為同班同學推薦自己閱讀過的好書,也可以是老師專門為小學生推薦閱讀的整本書,在推薦的過程中應該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也可以通過課堂讀書交流活動來開展,同學之間通過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達到思想的碰撞,也可以分享自己讀書的方法,以讓更多的學生學習科學的讀書方法,從而不斷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
(二)給予學生準確的指導,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在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閱讀材料的選擇,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及時和準確的指導,不能任憑學生自己自由選擇。因為小學生理解和判斷能力相對較弱,無法正確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大多數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針對低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圖畫書;中年級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兒童文學作品、自然科學作品等;高年級學生可以適當開闊視野,增加閱讀范圍,可以適當選擇《寄小讀者》《格林童話》等文學作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擇合適的書籍,教師同時也要給學生以合適的建議,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在保留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提出教師合理的建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三)組織專題活動,引導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的觀念并不只是出現在校園里,整本書閱讀已越來越多地被社會各界所認可,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近兩年來,一些著名的工作室連續(xù)舉辦了多次整本書閱讀探討研究活動,并相繼展示了三十多節(jié)整本書閱讀的課例。這些研究活動表明,當前的語文課本教學內容中,整本書閱讀已經逐漸成為教學的重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注重課內閱讀,而這種現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慢慢得到了改變,取而代之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書籍,改善了學生閱讀的碎片化特點,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涵養(yǎng)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拓展課外知識,實現情感共鳴
語文教材是根據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編制的,這就意味著很多知識是語文教材沒有涵蓋進去的,教師要在課內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涉獵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更加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語文教材。在教學中,如果有可以延伸的知識,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補充,讓學生閱讀相關的書籍或同作者的作品,查找相關資料,以透徹地了解課文內容,從而做到把書讀厚,將整本書閱讀的學習方法爛熟于心。例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課本內容時,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歌,寫出了一名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很多學生對親人之間的情感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整本書《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小學四年級男孩的成長故事,不僅充滿的童年情趣,而且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意義非常的小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寫出自己對整本書的讀后感,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張閱讀記錄表,記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整本書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想。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甚至有些學生長期受到家庭的溺愛,缺乏對自己親人的理解與感恩,如果僅僅憑借閱讀,可能無法實現最終的閱讀目標,教師在閱讀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開展讀后感的寫作,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的寫作字數寫作范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習慣,使學生主動寫出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感悟。
結束語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要著眼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整本書閱讀,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實際而制訂相應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獲得認知,豐富體驗,拓寬視野,培養(yǎng)習慣,這無論是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是其今后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許讓.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42.
[2]夏冰燕.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53.
[3]周麗君.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表現性評價實踐與研究:以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為例[J].教育觀察,2020,9(39):96-97,110.
[4]黃利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11-13.
[5]馬開華.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20(1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