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世鹽
摘要:“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已很難跟上時代大潮,教育必須要現代化,教師也必須要更新觀念,擁抱信息化,警惕從“人灌到機罐”的換湯不換藥做法。當前,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中,并收獲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背景下,本文也探討了現代化教育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以期更好地改變傳統課堂形態(tài),變革教育模式,開啟高中歷史教學的新形態(tài)。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課堂;歷史教學;見解分析
在“互聯網+”背景下,現階段的歷史授課模式和方法已經進行了潛默的變化,授課形式創(chuàng)新了歷史教學的新渠道。網絡中豐富的授課資源和工具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力量,讓高中歷史課得到了熔鑄和重生,在本就較為有趣高中歷史課上又增添了色彩濃重的一筆,跨時代開啟了高中歷史教學高質量發(fā)展的新征程。
一、整理優(yōu)質課件,呈現歷史知識
當教師的教學課件能夠讓學生與教師產生共鳴時,師生之間就會無形中產生紐帶,他們才會產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在濃厚興趣的帶領下,學生們的歷史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有所提升。而如何探尋獨具特色的歷史魅力,信息化教學可助歷史教學一臂之力。這也啟示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教學內容,整理相關的教學資源,結合歷史教學實際與學生的學情,將其設計成更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課件,反復打磨課件,更完美地呈現在課堂上,豐盈歷史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的教學中,夏商周三朝制度之后,我國發(fā)生了很多巨大的變化。然而,學生們對以往知識的了解不夠透徹或者涉獵較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到這種變化的差異。對此,我在教學前搜尋了有關本節(jié)課的相關資料,并將其進行整理,制作成了一些課件,呈現在課堂上。這樣一來,學生們可以在課件的切換中感受到,石器時代的我國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尚存,并且在我國的歷史留下了濃艷的一筆。在此基礎上,對中華文明的起源、發(fā)展、變革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展示,讓學生了解私有制、國家與階級等等知識點
二、聚焦影視作品,再現精彩瞬間
站在客觀角度來說,當前很多以歷史為背景的相關影視作品越來越多,有些影視作品很切實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場景,而這些影視劇也成為歷史教學的有效資源。我們在立足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通過互聯網這一便捷渠道,搜尋一些相關的影視作品,然后將作品中有關教學內容與歷史知識的內容進行剪輯之后呈現在課堂上,以這些視頻內容為依托,為學生還原歷史精彩瞬間,呈現歷史場景,讓高中生跨過時空去觸摸當時的歷史,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教學中,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有關解放戰(zhàn)爭的影視作品與相關紀錄片,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剪輯。他們也能在各種人物關系、歷史場景中體味到國民政府的腐敗、中共中央的英明決策,進而領會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歷史道理。顯而易見,這些影視作品不僅極大吸引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而且激活了歷史教學課堂。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歷史氛圍中激活了歷史思維,更為深刻、透徹地理解歷史知識,再次煥發(fā)了歷史學習動力。
三、基于思維變革,重塑教學形態(tài)
在借助互聯網推進高中歷史教學之余,我們必須要明確關注到學生思維的轉變。由于引入互聯網+教學形態(tài),歷史學習由照本宣科變成了真相探究。對此,教師必須要突破歷史教材的限制,引入互聯網+思維,形成全新的歷史教學觀,帶領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甚至是“我想學什么就能學”。
例如,在“從明朝建立到清朝入關”的教學中,針對滅亡的原因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如朝廷腐敗、農民起義、宦官專權等。為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這段歷史真相,教師必須要突破教材與歷史學科的限制,轉變學生的思維,基于“跨學科思維”,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以點帶面,在借助互聯網豐富的資源下,了解到心學顛覆了理學,思想根基崩塌;東林黨賣國求榮,黨政滅亡等等。重塑歷史教學新形態(tài),開拓學生的歷史思維,更好地讓學生感悟歷史、愛上歷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探索“互聯網+”背景下高中歷史的教學新出路,讓高中學生歷史學識和素養(yǎng)得到拔高,使得教與學環(huán)環(huán)層疊相扣,進一步表現了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又迎合了絕大部分學生歷史學習需求,讓高中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充分延伸。
參考文獻:
[1]常小兵.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分層培養(yǎng)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21.
[2]李文志.“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主題化教學實施策略——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教學為例[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6):71-73.
[3]蘇文楠.“互聯網+”視域下教學交互軟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21.
[4]王虹月.論國際理解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融入[D].云南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