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利
摘要:中職作為現(xiàn)代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以及貫徹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途徑。在對學生進行文化課,專業(yè)課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面對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貫徹全面發(fā)展的思想觀念。進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成為當代中職教育的科學發(fā)展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中職教育 育德樹人 職業(yè)素養(yǎng) 思想政治 具體培養(yǎng)策略
一、認識當代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1.學生思想、心理狀態(tài)
首要方面便是學生本身,在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還處于少年階段,學生們的思想跳躍跨度很大而且很不情愿死搬教條認死理,他們更向往的是有激情、有活力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并且處于價值觀與世界觀在發(fā)展完善的過程中。其內心對未來懷揣著種種美好幻象以及向往。也渴望著在不久的將來有那么一天自己的幻想和向往成為可以握在手中的現(xiàn)實??墒窃谶@個對未來懷揣幻象的年紀,又怎能經(jīng)受得住現(xiàn)實的打擊,他們也從未受到過否定和打擊。當這些美好的向往破滅或是被殘害的時候,孩子們將會出現(xiàn)種種的負面情緒以及悲傷情感,如失望、煩躁、壓抑、抑郁等負面心理表現(xiàn)。而作為老師在中職學習生涯中與孩子們最久接觸的人,應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負面心理的學生,斧正他們即將形成的價值觀、世界觀,或是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2.在學生中存在的思想習慣問題
中職的學生大多是統(tǒng)招高中的落榜生以及去學習技術的特長愛好生,入學時,相對于統(tǒng)招生而言,分數(shù)較低。其次中職學校人員混雜,年齡分差也極大。這些學生有一個整體性的問題,即學習習慣不良好以及在進行基礎學習的時候并未好好學習,導致學習基底薄弱。在我國教育部的關注下進行中職教育的深化改革,教材也隨之改革,現(xiàn)在大多中職院校的教材書本都提升了難度。對于這些學生而言,那就極大地提升了學習難度。以至于學不懂到不愿意學自甘墮落,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學的情況,上課睡覺、曠課、逃課、不完成作業(yè)、抄作業(yè)、玩手機、看小說等一系列滋生的惡行習慣,導致學生學習的欲望動力低迷。懶散、自由自在、不服管教便成了常態(tài)和習慣。而這些學生在任課老師眼中是課堂紀律和授課完整的始作俑者,也是另一部分想去學習的學生眼中前進的絆腳石,本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卻被老師一句對這些學生的呵斥而打破,想再平復心態(tài)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更是難上加難。老師對這些學生大多采取的手段是呵斥和嚴苛的管教,起威懾作用致使其被動接受,可這些方法總歸治標不治本。
3.教師以及家長中存在的教育理念問題
在許多中職學校中,老師和家長對新型的教育理念保持著不支持、不理解的觀望反對態(tài)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又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和家長的金錢,更可怕的是一些教書育人的老師也沒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設的意義。更多家長在將孩子送至中職學校時更多的因為迫不得已,走投無路才會做出如此選擇。所以在中職學校中存在著大量學習成績差且有著許多的不良習慣,這些學生對學習失去熱情和動力,更有甚者嚴重地影響到了學習課堂的紀律。中職學生的年紀大部分是處于15~17歲的年紀,在這個年紀,學生的心智和是非觀念并沒有成熟,且還處于高速發(fā)展階段。老師要做的不應該是讓學生因為害怕所以不去做,如此做法只是口服心不服,依舊無法改變大環(huán)境下的現(xiàn)狀,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學生與老師的正面沖突情況,所以身為老師應該去想如何將學生引入正軌。很多學生進入中職學校是因為家長的無奈安排,中職學生學習的是專業(yè)性的知識內容,所以就會出現(xiàn)喜好和選擇上的沖突,家長選擇的肯定是將來畢業(yè)后容易拿“鐵飯碗”的好工作,卻從未問過學生們的所喜所好,也就導致了從一開始學生就不愿意學習專業(yè)課知識。作為老師,可以私下單獨詢問去了解這些學生為什么不喜歡學習本專業(yè)的課程。他們所給的答案肯定是非常單純的原因,比如不喜歡這個專業(yè),聽不懂上課內容。學生在這個年紀并沒有太深入的思考較,作為老師應該去引導學生走向自己喜歡的路,可以去和家長進行交流,告訴家長,如果學生不愿意去學習,那么等其畢業(yè)進入社會再仕途廣闊也無濟于事,不如讓他在喜好的專業(yè)做到拔尖,定然也會光芒萬丈。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實施方案
1.培養(yǎng)原則、基礎方針
首先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體是學生本身,而老師、學校、家長、校內活動,教學方式等都是輔助載體。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活動的選擇和實施計劃的選擇方向盡量要以有利于學生接納積極參與的方式去進行,以保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熱情。其次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適用于中職校園內的學生,他們普遍學習熱情低迷、學習能力差。教育模式與大部分學生相矛盾的情況下,導致學生在老師教學授課的過程中長期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他們非常被動地去接收老師們所傳授的知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很大程度決定了教育成功與否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程度。而一再的口頭“理想型”勸說,例如出路、未來、不學習以后就怎樣怎樣等這樣的大道理他們已經(jīng)聽得不厭其煩了,甚至產生了“抗性”,并且對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沒有一絲有利作用,反而使得學生產生更強烈的叛逆感。與其如此,不如將主動權交付給學生自己。促使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其中。教師則負責點評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對發(fā)表的觀點進行點評,保證學生的自尊和被肯定的前提下,提升學生對學習的信心以及自信。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從而有利于學生完善價值觀。
2.學生在生活中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沒有人可以做到過目不忘,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所以長期持久的進行鞏固也是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貫徹學生整個中職學習的始終。職業(yè)技能與素養(yǎng)并不是信手捏來的,需要長期以往的反復提及和強調,才能在學生的意識深層次下打下牢靠的基石。于此同時,職業(yè)素養(yǎng)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身邊的人便成為效仿和學習的對象,受到老師、家人、學校、同學、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自己處于大環(huán)境之中,就像在龍卷風的風眼中,邁錯一步就有可能是萬劫不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中職的學生也不例外,如果將學生的愛好變成了終身所用,那么他們怎么會沒有學習的動力。至此便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地去考慮教育的資源以及教學的方式,利用多形式的授課理念,以及提高自身文化底蘊。教師將思想政治與職業(yè)技能素養(yǎng)雙管齊下的影響和培養(yǎng),長期以往,學生在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下會受到正確的思想、習慣的影響,進而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