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菊紅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也需要進行改革。語文的學習不只是對文字的理解,更要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背后作者情感的理解,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要介紹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接著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具體途徑,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具體策略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是對課程要求的書目進行閱讀,還要擴展閱讀量,做更加精細的閱讀。閱讀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更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以及豐富學生的情感,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進行閱讀時,可以與海量的文學作品進行面對面交流。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和記憶自己喜歡的語言表達方式,在實際寫作中運用所學知識,使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可以從模仿書中的文筆和表達方式,到發(fā)展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表達方式。由此可見,語文閱讀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可以在閱讀當中進行比較。如,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走進外國名著”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閱讀《魯濱孫漂流記》這一作品時,跟隨主人公一起冒險,體會這世界的美妙。與此同時,通過人物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不同表現(xiàn),學生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學會從多個角度評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豐富人物形象。另外,教師可推薦學生一起閱讀同一題材的書籍———《格列佛游記》《愛麗絲夢游奇境》等,讓學生在閱讀當中進行比較,體會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促進學生從多個角度對事物進行思考。
(三)豐富學生的體驗
每一本書中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信息,每一本書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表達。學生通過深入品讀閱讀素材,學生也在這一過程中,審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并且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認知。在《湯姆·索亞歷險記》閱讀教學中,以“湯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時引導理清人物關系。以“哪些情節(jié)特別吸引你”引導學生重點閱讀,體驗人物的生活。最后,再次感悟:湯姆的變化、湯姆變化的原因等,達到個人閱讀水平的提升及心理認知水平、道德審美水平的提升。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具體途徑
(一)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從現(xiàn)階段教育的發(fā)展情況來看,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用于新課改下的教育。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減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處于被動學習地位的學生,無法進行除了聽課和記筆記之外的其他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和思維意義的活動,這就導致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學生會認為學習閱讀教學知識僅是為了提升語文成績的一個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要讓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閱讀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本。教師在教授《匆匆》這一閱讀素材時,不要說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先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對文章的主旨大意進行概括。然后教師再根據(jù)文章主旨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接著提問:作者怎樣把無形的時間寫得可感可知?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質疑,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關注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文學水平
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包括語文能力、語文積累、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認知能力等。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如,在《好的故事》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先要求學生熟讀文本內容,并找出故事中“好”的部分,體會作者如詩般的語言;其次,借助歷史背景,“昏暗的燈火”“昏沉的夜”等,初感象征之意,體會作者字里行間的情感;課堂結束后,開展全文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學水平。所以,教師不論是在選擇閱讀書目還是安排閱讀活動時,都應該將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基本目標,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讓學生在閱讀和積累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三)更新教學理念,拓展閱讀資源
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是進行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前提。小學生進行閱讀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內閱讀。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接觸到的閱讀資源通常都來自教師在課堂上所提供的文章或者教材,閱讀資源相對來說較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做好拓展教學和延伸閱讀,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勇于提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創(chuàng)新閱讀方法,加強學生的積累意識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會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文化課補習工作,以此來應付考試,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閱讀方法,教師給予閱讀方法的指導;進行有效的督促,制定表揚制度;家校聯(lián)系,保證學生堅持閱讀等。當學生通過閱讀記錄的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后,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積累意識也會隨之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感悟也會越來越深刻。這一過程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三、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的生命就是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季嫻.小學語文第三學段主題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9.
[2]周玉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黃石:湖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