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晶
[摘 要]新課程標準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將生活理念融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文章中的知識點,還能借助這一理念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面向生活的基礎上,文章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主動觀察、分析、挖掘生活中的語文素材,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真正將語文和生活進行有效銜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始終面向生活去組織一些趣味性強的閱讀活動,既能概括、總結理論層面的知識,也能主動揭示語文知識來自于生活的這一基本特點。因此,新時期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教師要秉承因人而異的基本原則,遵循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將閱讀問題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效整合,以此來推動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借助生活理念,培養(yǎng)小學生的生活意識
陶行知先生倡導“教育源于生活”,后者決定前者,將兩者進行有效結合才是真正的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心理認同感,強化閱讀教育的效能。統(tǒng)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閱讀文章都來自于生活,當教學越貼近現(xiàn)實的生活時,教師也應該借助生活理念去組織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如何改造生活。
如在《落花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主動融入生活理念,這是一篇非常貼近現(xiàn)實的文章,也是作者童年時期親身親歷的事情,采用“借物喻理”的手法來表達思想感情,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文字和現(xiàn)實的潛在關系。所以,教師要主動挖掘文章中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按照時間順序,體會文章中作者在收獲花生時的心情,并以此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將“花生”作為標準,真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讓學生初讀文章,想象現(xiàn)實生活中的花生是什么樣的?作者以“花生”為線索,闡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是略讀,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居然”一詞存在的意義。然后是詳讀,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從對話中分析“我”有何種感受。在角色感受的時候,學生能夠深入到課文中,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觀察那個年代的生活,這樣才能讓閱讀活動具有人情味。閱讀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教師既要在做的基礎上融入生活理念,還要在學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意識,通過關鍵的詞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到花生的可貴品質。最后,教師要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告誡學生:每個人身邊存在的事物都能給人深刻的啟示,也能從中學到道理,不僅是“花生”,還可以是一支粉筆、一塊石頭。只要教師在面向生活的基礎,組織一些新穎且生動的閱讀教學活動,這些都能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長期的體驗中強化他們的認知感受。
二、設計生活場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
新課改時期下,為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營造熟悉的生活場景,讓閱讀教學工作極具趣味性,學生不知不覺就融入到相關活動中,更容易引發(fā)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對此,教師要善于去設計生活場景,讓學生在閱讀體驗中開放思維,憑借自身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主動去辨析周圍的情境,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目的。當然,在生活場景的設計中,教師也可以選擇多媒體等信息輔助設備,將教材上的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效整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如在《四個太陽》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巧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投影儀來模仿現(xiàn)實中的太陽,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可是當學生看到“四個”太陽的時候也會產(chǎn)生疑惑,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主動閱讀文章,并在讀中感悟和體會。接著教師對其進行語言描述,主動從學生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為出發(fā)點,進一步拉近文章與小學生的距離,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熱情。對于“彩色的”太陽,同學們在春天還看過什么顏色的景物?這個問題讓教材中上的內(nèi)容回歸到現(xiàn)實,學生開始陷入想象中,當他們在回答“春天的色彩”時,多媒體上也要演示一些春天的景物,體會到“春”的顏色的是多變的,而且在想象中也能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效銜接。而“金黃的”太陽,學生在閱讀前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情景:“為何在秋天太陽就成了金黃色的?”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但這些答案大多是來自于學生對現(xiàn)實的感悟,將親眼所見的畫面搬到課堂上,在愉悅的氛圍下,學生體會到現(xiàn)實中太陽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因此,教師不應將語文課堂看作是一場封閉性的訓練,而應秉承因人而異的基本原則,設計開放性、生活化的教學場景,當學生在闡述答案的時候也能發(fā)展自身的邏輯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真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整合生活資源,提高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生活資源來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一方面,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的時候,要貼合當下小學生的基本需求,主動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逐漸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探索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與時俱進,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教學背景,采用家校合作的形式去整合生活資源,優(yōu)化閱讀環(huán)境的時候也能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能力。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所引起的肺炎,影響了線下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大規(guī)模在線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利用生活資源,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這樣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以統(tǒng)編人教版中《火燒云》為例,閱讀教學之前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集資料,還應該及時向家長傳授一些閱讀方法,教師也可以將大自然作為主題,采用視頻直播的形式,讓學生在觀察中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主動帶領學生去閱讀和感受火燒云的顏色變化情況。然后利用“超星閱讀”這一在線網(wǎng)絡平臺,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檢測,或者布置一些題目,當學生答題完成以后自動提交,系統(tǒng)會給出相應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教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寫作活動:課文中作者仔細觀察下發(fā)現(xiàn)傍晚時天空在不斷變化,通過豐富的想象對火燒云進行了具體描寫,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也存在著諸多有趣的事物,如春天飛揚的柳絮、夏天流淌的小河、秋天金黃的麥田、冬天的雪花等,要求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有效整合生活里的實際資源,寫下自己最近在生活中觀察的事物。
四、組織生活體驗活動,增強小學生的實踐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結合“三維目標”,組織一些生活體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語文閱讀的趣味性和真實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周圍的人、事,然后親身實踐,這樣才能將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理論性知識巧妙地運用到體驗中,從而體現(xiàn)出閱讀的價值,如活動體驗、社會調(diào)查、讀后感等,這些都能讓閱讀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學生在實踐中也能培養(yǎng)自身的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人和人的雙向溝通。
以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閱讀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文章大多是以親情為主,對此,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形式,將三篇文章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到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文章中的修辭方法,在對同類型文章進行探討的時候,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為了深化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師組織以“親情”為主題的生活體驗活動,引導學生跳出固定的思維,真正在體驗中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這樣才能懂得如何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延伸來說,能夠家校合作,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為學生組織生活體驗活動,畢竟生活場景在家庭中比比皆是,更具實踐意義,學生能得到家長有效引導,實踐能力的提升事半功倍。
小學統(tǒng)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章大多是比較基礎的,教師在組織閱讀活動的時候更新觀念,以“生活”為媒介,為學生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結合當下的教學情境,巧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構建一個開放型的閱讀情境,并將知識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認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魯統(tǒng)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7).
[2]張國琪.課外閱讀課內(nèi)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舉隅[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9).
[3]張曉英.生活處處皆語文——略談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2,(08).
[4]丘芳榮.與“生活”的對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策略之我見[J].考試周刊,2019,(35).
[5]蔡雅雪.施教之功? 巧在授法——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加強語言實踐初探[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