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燕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念迅速形成,法治意識不斷形成,參與社會公共活動越來越多,那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發(fā)展上給與正確的引導和有效幫助非常有必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促進初中生發(fā)展道德品質、培養(yǎng)健康心理、樹立法制觀念,養(yǎng)成公民意識,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與人生理想,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有效進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一個必要的文化支持,直接關系到青年的前途和民族、國家的未來。集中注意策略是認知策略中的一種,集中注意策略應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研究,為該課程的教學研究和建設打開了一個新的視角。在新的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有目的、有意識、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集中注意策略教學,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將這種集中注意策略轉化為其學習習慣,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有效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愛教學過程中運用集中注意策略進行教學,激活學生認知興奮點。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大概念;集中注意策略
一、提出問題
在九年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課本中有很多大概念,而且是學生不大容易理解的,為了講述這些知識點,總是篇幅比較長,學生會發(fā)現(xiàn)讀完一段內容,根本不知道到底什么意思,學生不能在大段的文段中快速有選擇地注意重點信息,不能準確地找到關鍵詞、大概念,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很好理解知識點,從而學習效果差。另外隨著中考制度的改革,我們發(fā)現(xiàn)在中考的試卷閱讀量很大,每道簡答題都有三到五百字的閱讀量,很多學生不能精準地找出關鍵信息,而導致做題時不知如何下手。
這告訴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本中有很多文字材料,學生閱讀信息量很大,但是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只是一些幫助學生理解的思維輔助材料,而非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大量信息材料中找出關鍵詞,形成相應的知識點。因此,教學要善于幫助學生恰當?shù)胤峙渥⒁饬蜁r間,讓學生在學習材料時,注意力進行合理調節(jié),并加快思考效率,激活學生認知興奮點。
二、集中注意策略
集中注意策略,又叫選擇性注意策略,是指學生在學習材料中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主動將注意集中在重要的、與學習有關的信息上而忽略其他無關信息的學習策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將心理活動指向并集中于所學材料,才能對該材料有效地進行記憶、思維、想象等加工編碼;另一方面,學生所面對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材料內容一般都比較多而復雜,而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對所有的學習材料都熟練的接收、理解、記憶,而只需對大概念集中注意、編碼和信息加工處理,其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集中注意策略就如一個“過濾器”,把無關信息過濾掉,減輕大腦學習的“負擔”,防止無關信息對學習的干擾,集中注意關注相關的重要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提取、編碼、加工,提高學習效率。
三、集中注意策略的運用
隨著新課改的進展,學生的主動性在學習中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學生去主動學習而非被動要求學,能夠“學會學習”,為將來的學習奠定重要基礎,成為重要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過程中自發(fā)地使用集中注意策略,對大概念進行主動選擇,凝神關注,積極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注意力。
(一)確定學習目標,使學生主動對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策略強調的是對大概念的注意是由學生主動發(fā)出來的。學生應該對哪些大概念加以注意,這由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目標所左右的。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目標是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效果的預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指引和規(guī)范的作用,也是教師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是否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直接影響學生能否集中關注有關的重要信息,并積極采納這些信息,形成認知與覺悟。發(fā)揮目標的導向性作用,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能有選擇地集中注意與學習目標有關的信息。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根據(jù)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確定學生的學習目標,并在授課時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明確告訴學生,使學生有目標意識。例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第三課第一框《青春飛揚》這一框內容的時候,在講授新課之前,向學生展示本框的學習目標為:知道個人意愿與集體規(guī)則有一致也有沖突,明確個人意愿與集體規(guī)則沖突時的正確做法;要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學生明確了本框的學習目標,在上課的過程中,就能更加的關注與學習目標有關的知識,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也可以讓學生復習前一框的知識點,并預習本框的內容,由學生自己確定本框學習的目標。教師再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把自己確定的目標與老師的對比,教師與學生討論之后確定最后的學習目標。例如在講授第四課第二框《情緒的管理》這一框內容時,讓學生先復習了第一框的知識點,知道情緒的特點、種類、影響因素、作用,青春期的情緒特點。預習第二框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確定《情緒的管理》這一框的學習目標為情緒的表達和調節(jié),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學會恰當?shù)谋磉_情緒的原因、以及怎么做,怎樣調節(jié)情緒、調節(jié)情緒的意義。
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是為了在學習中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的興奮程度、集中程度和有效性。
(二)以問題為導向,指引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集中注意力
有效設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能讓學生對與問題有關的信息保持高度興趣與敏感性,是一種很有效的集中注意策略。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根據(jù)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提出自主預習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生就會有意識(下轉第55版)(上接第50版)地集中注意與問題有關的重要內容,而忽略其他無關信息。
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設計活動或直接提出問題。例如,講第六課第二框《集體生活成就我》這一課時,上課之前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分別是:1.集體生活成就我們的表現(xiàn)是什么?2.集體生活可以涵養(yǎng)我們哪方面的品格?3.如何在集體中發(fā)展個性?使學生直接帶著這個問題進入學習,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集中注意力去關注與問題有關的重要知識,回避無關的內容,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時效性。
(三)巧妙做筆記,幫助學生對大概念集中注意力
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內容,是比較豐富的,但是內容之間有邏輯層級的,學生可能自己理解不到這些大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時覺得內容多,效率不高。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巧妙的做筆記,可以用下劃線、波浪線、著重號、圈、不同顏色的筆等多種形式把大概念標注出來,突出要學習、理解、記憶的重難點。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師的板書,自己繪畫出本節(jié)課的思維導圖,來理順各大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課堂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講授《集體生活成就我》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圈出“集體生活”,在用著重號標注“成就”。再用下劃線劃出“涵養(yǎng)品格”、“發(fā)展個性”。講授“在集體中涵養(yǎng)品格”這一目中,引導學生用波浪線劃出“培養(yǎng)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能力”、“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態(tài)度和能力”。講授“在集體中發(fā)展個性”這一目中,引導學生用波浪線劃出“展示個性”、“發(fā)展個性”、“完善個性”、“豐富個性”。通過做筆記,把本節(jié)課的大概念標注出來,同時也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出大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知識點上,更好地理解、記憶,等到復習的時候,再次翻到這框,也能快速找到本節(jié)課的大概念,并對之回憶鞏固。
(四)關注教師的變化,把握課堂中的注意重點
俗話說的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對重要的知識點特別的強調。也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抑揚頓挫,有激情。教師的語速要根據(jù)教材的難易程度有快慢之分。學生要關注教師的停頓、重音、追問、反復的地方,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意識到注意重點。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老師一節(jié)課中多次提到的大概念。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集中注意策略教學,讓學生把有效的精力分配到重要的知識點的學習上,方便學生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避免無關信息的過度干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導學生運用集中注意策略進行學習,充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田學紅,丁錦紅.兒童認知策略的特征、構成及分類[[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5),111.
[2]王稱麗.中小學注意力發(fā)展及培養(yǎng)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肖谷清.中學化學認知策略教學方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