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潔
摘 要:在幼兒健康教育實踐活動中,落實家園共育模式,可以突破以往教育模式的束縛,讓幼兒得到更加全面的教育指導。鑒于此,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教師應該落實家園共育理念,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為幼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本篇文章主要圍繞“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展開探索,旨在尋找到促進幼兒健康教育成效得以增強的可靠途徑,發(fā)揮出家園共育模式的價值,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成長。
關鍵詞:家園共育 幼兒健康教育 實施策略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谶@種背景,幼兒教育也在積極改革與創(chuàng)新。為了讓幼兒得到更好的教育,幫助幼兒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幼兒教師與家長就應該攜手共進,構建家園共育模式[1]。但家園共育對幼兒教師和家長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基于家園共育視野,開展日常教育活動,仍然是一大難題。對此,基于家園共育視角,探索幼兒健康實施途徑,就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1 組織親子活動,關注幼兒身心健康
從以往的幼兒健康教育狀況來看,大部分家長只負責關心幼兒在家的情況,而很少關注幼兒的在園情況,同時,大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而幼兒教師也很少從家長方面了解幼兒的身心健康狀況,僅僅只是通過自身對幼兒的觀察,對幼兒身心健康程度進行簡單判斷。這種教育模式下,教師與家長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但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成效。為了突破這種狀況,幼兒教師就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借助各類活動,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健康教育活動中。親子活動,是構建家園共育模式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2]。日常健康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在開學之初,就制定一個詳細的教育方案與活動計劃,充分重視和有效發(fā)揮家長的教育功能,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健康教育活動中,形成教育合力,增強教育效果。
例如,幼兒園可以每個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邀請幼兒家長來到幼兒園共同參與健康教育活動。具體的親子活動內容和形式,則可以由教師和家長協(xié)商而定。如,目前比較受歡迎的親子活動有“兩人三足”游戲活動、親子接力活動、親子拔河活動、親子角色扮演、親子講故事比賽等等。以“兩人三足”這一親子游戲活動為例:準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家長利用空閑時間,與孩子在家多做練習。因為這項游戲活動對于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配合度和默契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通過反復練習,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3]。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則可以為家長提供一些游戲小技巧,并告知游戲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保障幼兒和家長的安全性。游戲活動中,教師則可以充當啦啦隊的角色,給每個家庭加油助威,讓游戲活動的氛圍活躍起來。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活動感受與活動經驗分享會,引導家長之間展開互動交流,分享自己在游戲過程遇到的一些困難或者比較有趣的事情。借助這類親子游戲活動,讓家長有機會參與到幼兒健康教育活動中,讓幼兒的身體素質得到有效鍛煉。事實上,無論是游戲準備環(huán)節(jié),還是游戲活動環(huán)節(jié)以及游戲結束后的交流分享環(huán)節(jié),都是家長拉近與幼兒之間距離,增進親子情感的機會。幼兒們則可以借助這類游戲,有效鍛煉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
2 密切聯(lián)系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問題
幼兒教師為了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有必要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4]。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群、QQ群等,與家長保持溝通和聯(lián)系,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了解教師的日常教育工作內容和成效。同時,在與家長展開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掌握更多與幼兒健康有關的信息,從而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指導方案。而除了日常溝通之外,家長會就是必要的溝通形式了。從目前情況來看,幼兒園通常會每個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讓家長有機會坐在一起,相互交流教育經驗,分享教育成果,也讓教師與家長擁有了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但結合幼兒身心成長規(guī)律和健康教育要求來看,每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的頻率遠遠不夠。因此一兩次的面對面溝通,無法讓教師和家長交換所有與幼兒相關的信息,何況幼兒的身心健康問題也處于不斷變化中。對此,幼兒園應該適當調整家長會的召開頻率,或者可以引入彈性機制,給幼兒提供更多入園參觀和學習的機會。
例如,在每學期一次家長會的基礎上,增加家長開放日、家長入園講課日、家園合作教學等安排,讓家長擁有更多的入園機會。以家長開放日為例:每學期,幼兒園可以選擇合適的機會,鼓勵家長前往幼兒園進行參觀學習,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了解教師的日常工作,促使家長在日后的家園共育工作中,能夠給予教師更多的理解和支持[5]。在家長開放日,幼兒教師可以從家長口中得知更多與幼兒健康有關的信息,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存在的身體和心理問題。如,現(xiàn)在有很多幼兒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大多嬌生慣養(yǎng),思考問題時,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幼兒園集體活動中,這類幼兒容易與同伴產生沖突,不懂得分享,難以與同伴進行和諧相處。長此以往,幼兒容易形成自私的心理,這對于他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很不利。針對這類問題,幼兒教師就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或者家長會的機會,與家長們展開積極的互動交流,相互分析教育方法,傳授教育經驗。此外,在家長會上,教師也可以引導家長說出一些孩子的異常舉動,然后相互分析和交流,分析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積極尋找引導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方法。
3 引導互助管理,增強家園互動交流
幼兒教師的日常工作任務都較重,他們不僅需要關注幼兒的日常表現(xiàn),關注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狀況,而且需要關注園區(qū)環(huán)境建設、幼兒教育改革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家委進行互助管理,一方面,可以增強家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但在引導幼兒家長參與園區(qū)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制定一些規(guī)則,確保管理工作有序進行。以幼兒健康教育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家長自行反饋孩子每日健康情況,然后根據(jù)這些信息,給每一位幼兒安排每日活動[6]?;ブ芾砟J较拢處熍c家長之間需要從思想和行動方面達成一致。首先,教師應該把握家長的心理,尊重家長的想法;其次,家長也需要理解教師的工作,并且共同為教師開展幼兒教育工作出謀劃策。
例如,幼兒園可以成立家委會,鼓勵家長輪流參加園區(qū)和幼兒健康教育管理活動,構建互助管理模式。教師應該保持與家委會成員之間的聯(lián)系,在組織活動或者日常教育工作中,爭取得到家委的支持。如為了保障食品衛(wèi)生安全,保障幼兒飲食的安全性,為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打下基礎,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前往幼兒園進行參觀,然后鼓勵家長以監(jiān)督和管理者的身份,共同參與幼兒園衛(wèi)生、飲食管理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衛(wèi)生問題或者飲食方面的安全隱患,共同制定改進方案。在后疫情時代,為了防止出現(xiàn)幼兒帶病入園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保障在園幼兒的健康問題,幼兒教師還可以組織家長參與每日的晨檢或衛(wèi)生消毒活動。如,安排家長給每一位入園的幼兒測量體溫,當發(fā)現(xiàn)某位幼兒的體溫異常時,則需要請校醫(yī)進行復檢。除了測量體溫之外,還可以安排家長給每一位幼兒的手部噴灑消毒劑,給幼兒進行手部消毒,做好基本的衛(wèi)生安全管理工作。每個周末打掃教室衛(wèi)生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在家長群體中征集志愿者,壯大衛(wèi)生健康管理隊伍[7]。日常健康知識講解過程,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群中,發(fā)布一些健康常識,引導家長進行學習,然后引導家長對幼兒進行健康知識教育。通過家園共育模式,落實互助管理模式,增強家園互動交流,發(fā)揮出家長的健康教育功能。
4 組織戶外活動,增強健康教育成效
組織開展戶外實踐活動,是鍛煉幼兒身體素質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幼兒教師應該重視對戶外活動的組織和實踐,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通常情況下,幼兒戶外活動包括兩種具體的組織形式:一是,以幼兒園操場作為活動場地的戶外活動;二是,以幼兒園之外的場地作為活動空間的實踐活動。以園區(qū)內的戶外活動為例,教師可以在帶領幼兒完成室內學習和自由活動之后,帶領幼兒來到戶外場地,組織幼兒參加戶外體育活動,以此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而在組織開展幼兒園外的主題實踐活動時,教師則需要對周邊資源進行充分利用[8]。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戶外實踐活動資源選擇時,需要綜合考慮幼兒的實際情況,考慮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需求。無論開展何種形式的戶外活動,教師都需要對現(xiàn)有資源進行充分挖掘與合理選擇,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增強活動效果,幫助幼兒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目標。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教師可以選擇恰當?shù)臅r機,組織幼兒參加戶外主題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在春節(jié)的時候,組織親子游活動,聯(lián)合幼兒家長組織開展郊游或者登山這類戶外實踐活動,讓幼兒擁有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以登山活動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身體素質狀況,選擇一個坡度不大的山,組織登山活動。借助這類活動,讓幼兒的身體素質得到鍛煉,同時還可以讓幼兒親近大自然,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幼兒懂得享受生活,培養(yǎng)幼兒積極健康的心理。又或者,教師可以在周末的時候,帶領幼兒前往附近的公園,然后選擇一片草地,組織開展親子戶外游戲活動,鼓勵幼兒家長積極參與,如“老狼老狼幾點鐘”就是目前備受幼兒歡迎的一種游戲活動,教師和家長可以在游戲中扮演老狼的角色,然后讓幼兒扮演小羊的角色,教師、家長與幼兒在游戲中實現(xiàn)了有效互動,活動氛圍濃厚,這對于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很有利。此外,“老鷹捉小雞”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戶外游戲活動,幼兒教師也可以適時組織。通過組織開展有趣的戶外游戲活動,讓幼兒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同時讓幼兒擁有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讓幼兒的身心素質都得到有效鍛煉,如此,教師也實現(xiàn)了對幼兒的健康教育目標。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家園共育是目前教育部門積極倡導的一種教育模式,也是教學成效較為顯著的一種教育模式。在組織開展幼兒健康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自身的教育職責,而且應該重視家長的教學指導功能。日常工作中,教師應該借助恰當?shù)姆绞?,組織親子活動,關注幼兒身心健康;密切聯(lián)系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幼兒問題;引導家長進行互助管理,增強家園互動交流;組織開展戶外實踐活動,增強幼兒健康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1] 蔣恒鳳.實施健康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陽——幼兒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4,3(08):83-84.
[2] 周念.新課改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創(chuàng)設情境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0(11):99.
[3] 沈曉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合作有效性策略探討[J].新課程(綜合版),2019(08):221.
[4] 徐蓓.培養(yǎng)活動常規(guī) ?讓幼兒健康成長[J].名師在線,2016(08):40-41.
[5] 張學圣.淺談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策略[J].家長,2021(14):159-160.
[6] 黃偉珍.幼兒健康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20(04):21-22.
[7] 王歡歡.讓勞動成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階梯——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06):93-94.
[8] 屈月娟.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融合教育——多方合力 ?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教育界,2021(2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