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本文論述在低年級開展朗讀教學的方法:豐富形式,讀出兒童詩節(jié)奏韻律;搭建“梯度”,讀出散文語言情韻;創(chuàng)設情境,演讀童話角色形象;突出示范,品讀古詩文化意蘊,從而讓學生掌握朗讀技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文體特征 朗讀教學 兒童詩 散文 童話 古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9-0118-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每個學段的“閱讀”部分,明確提出了“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要求。低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課文后面也都提出了“朗讀”的要求,將朗讀作為一項重要的閱讀能力來抓。但是,課文的文體不同,朗讀教學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低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主要以童詩、散文、童話和古詩等文體為主,筆者將結合文體特點,談一談不同文體的教學中所運用的朗讀策略。
一、豐富形式,讀出童詩節(jié)奏韻律
兒童詩對陶冶情操、發(fā)展語言、豐富想象、增長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觀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低年級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兒童詩(包括兒歌)占據(jù)閱讀篇目40%左右,足以見得此類文體在這一階段的普遍性與重要性。
教材中的兒童詩講究押韻,注重語言上的音樂感和節(jié)奏感。要么句式整齊劃一,朗讀時朗朗上口;要么結構相似,朗誦時有回旋往復的節(jié)奏感。兒童詩篇幅短小,短的三五句話,長的也就十幾行百來個字;主題單一,內容直白、通俗;富于想象,洋溢著盎然的兒童情趣。
郭沫若先生曾說:“節(jié)奏之于詩,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眱和瘜嵚膳c節(jié)奏的感受比成人更敏銳,需求更強烈,兒童詩和兒童的雙重特點,決定了讓兒童大聲地讀出來,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是教學兒童詩的首選。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變換花樣朗讀,如師生對讀、男女生合作讀、小組比賽讀、拍手讀、點頭讀等,使學生在富有趣味的大聲朗讀中熟讀成誦,對其中的道理、情感心領神會。
一位教師在教學《動物兒歌》時,先用不同的顏色標記出動物名稱、在哪里、做什么,然后有節(jié)奏地提問“什么/半空/展翅飛”“蚯蚓/哪里/造宮殿”“蝌蚪/池中/干什么”,引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回答。在教師的引領下,師生間采用合作對讀、拍手讀等形式,將這首充滿童趣的兒歌,讀出了節(jié)奏,讀出了韻律,讀出了趣味。接著教師讓學生仿照課文創(chuàng)編兒歌,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詩歌王國里自由翱翔,獲得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獨特的情感體驗。
教師不但要從兒童詩的內容出發(fā),教學生怎樣處理句子的停頓,使學生根據(jù)停頓的劃分,讀出兒童詩的節(jié)奏,還要從兒童詩的情感表達出發(fā),引導學生注重內部節(jié)奏,也就是情緒的變化。正所謂“情動于中而行于言”,只要情感達到了,讀出自己的心聲,每個人都是朗讀高手。
二、搭建“梯度”,讀出散文語言情韻
散文側重表現(xiàn)作者的內心情感和思想體驗,內容豐富多彩,語言精練優(yōu)美,最適宜聲情并茂地朗讀。低年段的散文,一般優(yōu)美短小,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范本,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將讀與思結合起來,讀出感情。
有時作者為了表達豐富的感受,會運用很多的修飾語或補語,文中就會出現(xiàn)多個長句子,給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帶來了較高的難度。如統(tǒng)編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項鏈》,就出現(xiàn)了帶有多個“的”字短語的長句子。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讀好“的”字短語,進而讀好長句子,最后連句成篇,讀通全文。以下是筆者執(zhí)教《項鏈》一課時朗讀指導的教學片段:
師:下面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邊讀邊想,課文中一共出現(xiàn)幾條項鏈,分別是什么做的。
(生自讀課文)
生:兩條項鏈。
師:哪兩條項鏈?
生:彩色的項鏈和金色的項鏈。
(出示“彩色的項鏈”指名讀)
師:除了“彩色的項鏈”,我們還可以說彩色的什么?
(生答略)
師:是啊,“的”字的本領特別大,可它卻十分謙虛,讀它的時候要又輕又短,一下子滑過去,聽老師示范。
(師示范讀,生跟讀)
師:彩色的項鏈是什么做的?
生:小小的海螺和貝殼。
師:誰來讀好它?(出示詞卡“海螺”和“貝殼”)
(生1讀)
師:他讀得多有節(jié)奏啊,因為他在“海螺”后面停了一下。誰再來試試?
(生2讀)
師:我們把“小小的”連上去,你會讀嗎?
生(齊讀):小小的海螺和貝殼。
師:那金色的項鏈又是什么做的呢?
生:快活的腳印。
師:把這些“的”字詞語放在一起,你會不會讀好它?(用課件顯示“的”字變淡的過程)你看,“的”字已經(jīng)隱身了。
(生齊讀)
師:現(xiàn)在這四個詞語跑進了句子里,變成了一大段話,有沒有信心讀好它?
(生齊讀)
低年段學生難以從理性認知的層面理解句子的結構與層次,教師將長句子進行合理劃分,指導學生先讀好劃分后的短語,降低了長句子的朗讀難度。像《我多想去看看》《端午粽》《一匹出色的馬》等課文,都可以采用先指導讀好長句子,再讀好全篇這樣的步驟來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應在對語言的品析、對作者情感的理解之上,輔以朗讀技巧,指導學生以聲傳情。著名學者朱自強教授曾說過:散文是寫“我”的藝術,更主觀,趨于“真實”。只要是基于原作的情感表達就算是準確的朗讀技巧。
還是以《項鏈》這篇課文的朗讀指導為例,教師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就可以讓學生先找出描寫大海、沙灘、浪花特點的詞語;再通過看圖片、做動作、聽聲音、說感受等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又寬又遠”“又長又軟”“雪白雪白”“嘩嘩地”等詞語的意思;再告訴學生朗讀的時候,要一邊緩緩地讀,一邊慢慢體會大海的遼闊、沙灘的柔軟、浪花的美麗;最后讓學生帶著對大海的贊美,用舒緩柔和的語氣讀好整段話。
需要注意的是朗讀技巧是在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準確把握和表達,而不應該脫離文本單純指導語氣、語調、停頓等。任何脫離文本意義的指導,都是沒有意義的。
三、創(chuàng)設情境,演讀童話角色形象
童話具有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形象和靈動美妙的語言,是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愛的文學形式。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選用了很多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教師該如何教學才能體現(xiàn)童話獨特的趣味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學生有著超強的模仿力,是天生的演員,筆者認為,利用分角色演讀的方式更有助于學生感受童話的趣味性。
生動具體的形象、真實有趣的場景對低年級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有的教師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時,經(jīng)常會讓學生戴上頭飾,裝扮成各種動物的樣子,模仿角色的聲音讀。這樣的分角色朗讀,看似熱熱鬧鬧,實質上是讀悟脫離,將指導朗讀方法與分析品味語言、體會情感割裂開來。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厘清角色形象(角色和講述者)的基礎上,聚焦角色語言,揣摩角色性格,再現(xiàn)生活場景,讀活角色形象。以下是筆者在教學《狐貍分奶酪》時的教學片段:
(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
師:狐貍是真心想幫小哥倆嗎?
生:不是的,他是想把蛋糕吃掉。
師:明明想占便宜,卻打著幫助人的幌子,這只狐貍怎么樣?
生:太狡猾了。
師:他此時的笑是禮貌的笑嗎?
(教師拿出狐貍頭飾,讓學生選擇貼上合適的表情;生選圖1:奸笑。)
師:現(xiàn)在,請你笑出聲來讀一讀。
(學生一臉奸笑地讀狐貍的話)
師:狐貍這樣笑不是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
生:狐貍表面上裝作有禮貌,實際上在打歪主意。
師:對,狐貍的笑應該笑得“真誠”,(換成圖2:真誠的笑)讓熊哥倆覺得它真是一個樂于幫忙的大好人。
(教師示范,學生再次朗讀。)
師:像這樣表面上扮好人,卻暗地里打著歪主意的人,我們就叫他——
生:狡猾的人。
(學生帶上頭飾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指導要著重引導學生找準“角色定位”,“講述者”要指導學生讀得通順、自然;“角色”要根據(jù)不同的角色特點讀出角色的氣質。案例中教師緊扣一個“笑”字,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體會狐貍表里不一的狡猾性格,再讓學生選擇合適的表情貼在狐貍頭飾上,將思維成果進行情景化的呈現(xiàn),使學生讀出了角色感、故事感和情景感。
四、突出示范,品讀古詩文化意蘊
低年級的古詩朗讀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感情飽滿真切,其感情基調往往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因此,讀出“感情”一定是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進行的。然而,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枯燥乏味的解詞析句的教學方式,會讓古詩的意蘊蕩然無存,很難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音樂、古詩和畫畫相結合,把學生帶入古詩描繪的意境,讓學生對詩歌的感情基調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通過聲音的輕重緩急、高低強弱的變化,呈現(xiàn)出詩歌誦讀的美感。
古詩朗讀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詩,前兩句寫的是登樓所望的情景,景象壯觀,氣勢磅礴,按照常規(guī)運用較高的聲音朗讀,實際上“入海流”三個字卻宜逐漸減緩力度,降低音量;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昂揚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語勢越來越強,聲音卻不能越來越高。教師如果生硬地講解這些朗讀技巧,學生只會越聽越糊涂,此時,教師的正確示范就顯得至關重要。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技巧和方法以最直接的方式傳達給學生,以此激發(fā)和感染學生。但是,教師的范讀要注意時間的選擇,在教學一開始最好不要進行示范朗讀,而應該在學生充分品味古詩內容的基礎之上,將自己的朗讀呈現(xiàn)給學生,再與學生的朗讀進行比較評價,這樣學生的理解才會更加深刻。
當然,如果想給予學生最好的朗讀指導,教師理應是學習朗讀的踐行家。教師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朗讀向學生展示朗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吳曉曄.讓低年級語文課堂“聲”入人心:語文低年級教師范讀之我見[J].小學教學研究,2020(19).
[2]陳紅梅.“分角色朗讀”的七大策略:以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8(3).
[3]翟立敏.淺談小學古詩教學的朗讀指導[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20(10).
【作者簡介】吳 瓊(1982— ),女,江蘇蘇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xiàn)任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澄學校備課組長,系大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普通話測試員,研究方向為朗讀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