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曉強
摘要: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優(yōu)質(zhì)的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能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但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挑戰(zhàn)和壓力,還需要教師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最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性,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方法
引言:語文學習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小學生年紀尚小,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教師應該加以利用這一優(yōu)勢,積極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性,進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提升閱讀教學實效。
一、增強閱讀教學實踐性的意義
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其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極強的實踐性,是人與人間交流溝通的橋梁。閱讀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閱讀思維,開拓視野,豐富學生文化底蘊,提升人文情懷。教師應增強閱讀教學實踐性,不斷豐富學生知識,傳授閱讀技巧,提升閱讀速度和質(zhì)量,給學習和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未重視閱讀教學
現(xiàn)階段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以分析講解教材為主,鮮少有實質(zhì)上的閱讀教學,進而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師并沒有正確的閱讀教學觀念,開展閱讀教學主要以閱讀課外書為主。現(xiàn)階段也會有部分教師未充分認識到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致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未能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1]。
(二)缺少有效的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大部分教師已經(jīng)逐漸更新自我的教育理念,但也會有部分教師未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會出現(xiàn)部分教師僅傳授給學生一些基礎閱讀技巧和知識,未能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能及時更新教學方法,進而導致教學模式落后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進而降低了閱讀教學的實效。
(三)缺少有效評價
在實際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未重視閱讀評價。閱讀評價可以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方向,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效的揚長避短,還可以給予學生閱讀學習的信心。目前會有部分教師忽略了閱讀評價,導致學生沒有閱讀動力,喪失閱讀興趣[2]。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實踐性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面對閱讀教學的困難和壓力,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增強閱讀教學實踐性,激發(fā)學生閱讀積極性和興趣,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一)重視課前預習
有效的課前預習對于增強閱讀教學實踐性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課前預期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學生在課前就關注到生詞以及生僻字,課上教師講解時學生就會重點關注,進而可以更深刻的學習和理解,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效率。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這篇文章屬于童話故事。小學生年紀較小,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會對這種題材的課文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自主進行預習,教師可以結(jié)合課文給學生設置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如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究竟誰才是小蝌蚪的媽媽;最后小蝌蚪有沒有找到媽媽。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還可以有效加強了預習效果,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能力[3]。
(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教師可以合理運用情景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多運用多媒體設備或者分角色朗讀等方法,將學生代入課文內(nèi)的情境,進而更透徹理解文中情感和內(nèi)涵,提升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分別找學生扮演小鳥和青蛙,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吸收理解這篇課文。
(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
閱讀教學還需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閱覽能力等多方面的語言能力,進而可以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實踐性。教師可以運用分組教學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可以不斷累積語文知識,教師在分組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組。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葡萄溝》時,教師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4-6人的小組,可以向?qū)W生提問,如是否喜歡葡萄溝并說出自己的理由,然后學生之間可以按照小組進行討論,之后選出小組代表對組員發(fā)言進行總結(jié)。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營造了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了學生集體榮譽感,簡化了課文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多角度了解課文,進而增強了閱讀實踐性。
(四)有機將寫作和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
教師也可以將寫作和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吸收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引導學生對字詞等的運用,可以多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文章的相關寫作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豐富學生寫作素材,提高學生文筆,進而提升閱讀教學的實踐性。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慈母深情》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自己母親的小短文,進而更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豐富了學生寫作的真情實感。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應及時更新自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水平,在閱讀教學實踐中不斷累積經(jīng)驗,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shù)慕虒W方法,有效增強語文教學實踐性。教師應重視課前預習,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重視基礎知識積累和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有機將寫作和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積極給學生提供閱讀實踐機會,提升閱讀教學的實效,促使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秀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踐性內(nèi)容的滲透[J].山西青年,2019(23):174.
[2]董靜.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9(18):43.
[3]王娟.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內(nèi)涵、生成與測量[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