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華
摘要:小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棟梁和希望,所以學校、家庭及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指導責任和義務。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道德和法治是公眾所認可的社會秩序,同時也是承載著我國未來發(fā)展希望的小學生所必須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而對小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兒童時期的未來公民能夠了解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同時也能自覺遵守有關道德與行為規(guī)范,盡可能避免學生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在發(fā)展過程中走入歧途。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1-211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融合法制教育的必然性分析
從理論層面分析: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助于提升我國社會文明精神水平。目前我國正朝著法治社會的建設方向不斷邁進,從國內(nèi)外法制發(fā)展史可知,能否向公民普及法治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在法治層面的水平。而公民法治意識的普及和提升離不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作用,在我國多年來的長期努力下,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大致建成,并且也基本夯實了法制基礎,但仍需要通過不懈努力來實現(xiàn)公民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這也是促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進一步工作。而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抓起,需要在個人形成完整世界觀前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yǎng)其發(fā)展法制素養(yǎng)。如果法制意識能成為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作為個人世界觀的重要成分,則會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清晰地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并擁有正確的法律觀念,并且能知法、懂法且守法。如果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擁有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則我國精神文明水平能得到整體提升和進步。所以要想讓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從小扎根于一個人的腦海中,就需要從小開始教育其擁有最基本的法制觀念,并且通過持續(xù)不斷努力,讓其一生都能擁有正確的法治理念。而小學教育過程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起來,也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的有效方式。因此,需要加強小學階段的法治教育,將法制教育理念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從社會現(xiàn)狀分析:法治教育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安全防范能力。近幾年隨著網(wǎng)絡的迅速發(fā)展,網(wǎng)絡詐騙在社會生活中十分常見,但小學生作為分辨能力極差的群體之一,是極其容易受到網(wǎng)絡詐騙的人群,而小學生接觸網(wǎng)絡的途徑和機會隨著網(wǎng)絡發(fā)展而大大增加,一旦網(wǎng)絡詐騙事件發(fā)生于小學生身上,不僅會對其經(jīng)濟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對小學生今后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會有重大的負面影響。而通過法制教育加強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其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通過法制教育能讓小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有效降低不法分子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對小學生造成傷害的概率。此外,從近幾年青少年犯罪調(diào)查可知,青少年犯罪出現(xiàn)了低齡化趨勢,且這種趨勢日趨明顯,小學生做出犯罪行為的案例在日漸增多,而小學生展現(xiàn)出犯罪意識的情況也越來越多,小學生本身已經(jīng)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但由于其分辨是非的能力較為低下,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誘惑或誤導,就有可能造成小學生被誤導而走上犯罪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需要對學生從小進行法制教育,這能有效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同時對小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身心健康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2.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法治教育有效融合的措施
(1)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既能幫助小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也能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法治教育的理解。而生活化教學需要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及豐富的教育資源發(fā)揮出課程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法,需要留意生活中的各種與法治教育有關的現(xiàn)象,并與教材結合起來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講解有關法治教育方面的知識,并讓學生通過對實際案例的了解,進而能夠強化學生的法治意識。
(2)運用多媒體設備,整合《道德與法治》課進行法制教育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在備課期間精心設計課件內(nèi)容,通過音頻、視頻及文字等多樣化的方式全方位地給學生進行法治教育,和同學分享更多與法治教育有關的教育材料,讓學生對法律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抽象概念層面上,而是切切實實與我們?nèi)粘I钣芯o密關系,同時領悟法律對我們?nèi)粘I畹谋Wo作用,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法律的認識,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
(3)情景教學,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嚴謹性
將法治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就需要將法治教育設為該門課程的教育導向。在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局限于有關法律規(guī)則和道德規(guī)范等方面的內(nèi)容,也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而需要采用能令人有深刻印象的方式來進行法制教育,比如可通過情景式教學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法律的存在,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對法律的認識。
(4)加強法律宣傳教育
除了在課堂中要加強法治教育,還需要重視宣傳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素質(zhì)。在宣傳工作開展時,需要豐富宣傳形式,讓法制教育能夠融入小學生的各個階段。比如在某些特定的時期需要加強法制教育,比如在開學和放假初期要進行法制教育活動,在重大節(jié)日前后也需要開展法制教育,對存在不良行為的有關學生通過重點幫教的方式來糾正其不良習慣。還可給學生發(fā)放普法資料,既能讓學生了解法律知識,也能讓學生帶回家對家長進行法律宣傳。
綜上所述,將法制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符合國家和社會的要求,法制教育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以及國家未來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需要通過豐富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地將法制意識滲透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參考文獻
[1]王和勇,王晶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9.5(05):85.
[2]林鎮(zhèn)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19(05):62-63.
[3]閆美麗.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9(14):70.
[4]張桂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19(07):131.
[5]馬秀娥.關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03):177-179.
[6]宋金花.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分析[J].華夏教師,2019(1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