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艷娥
摘要:新課程改革為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這項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要求促使著整個高中教學體系要及時完成改革和升級的任務。高中生物是高中理科的基礎學科之一,生物知識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識,也是理科高考必考學科。本文主要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的思考與實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438
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無法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該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堅持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等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也要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的主要目的
實施新課改的目的主要包括:第一,改變課程的知識教授傾向,強化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樹立相關的學習思維。第二,對于課程結構的改革,在新時期要注重對于綜合科目的設置,加強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適應不同地區(qū)學生發(fā)展的基本需求。第三,改變課程內(nèi)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通過對于課本知識的強化理解,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xiàn)代技術與科技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第四,新課改注重改變傳統(tǒng)的那種機械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勤于動手、自主思考,善于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五,改變課程評價過于注重甄別與選拔的功能,使其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第六,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是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通過不同地區(qū)的形式,實行差異化的、符合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教學內(nèi)容。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的粗淺思考
(一)轉變教學觀念
我覺得在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之前,應該先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決條件。在高中生物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先進、創(chuàng)新的思想引領,這樣才能保障創(chuàng)新的有效性。尤其在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的背景下,生物教學也應該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一方面,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不僅要創(chuàng)新教的方法,還要改進學的方法,提升學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確保教學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二)轉變師生關系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原本的師生關系,積極與學生構建平等、友善的關系,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形成在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型關系。新課改提倡平等、寬容、理解的師生關系,要在人格、情感上保持平等,多傾聽學生的聲音,了解學生的訴求。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確保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滿足。生物教師也要給學生表達、展現(xiàn)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這樣才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促進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三、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轉變的初步實踐
(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之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十分重要。在新型學習模式下,生物學習的效果不只來源于課堂教學,也來源于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學質(zhì)量的整體提升既要從教師的層面入手,也要從學生的層面入手。教師應該充分明確教師推動力和學生主動性之間的關系,將這二者做充分地結合,形成教師引領學生、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循環(huán)。由于教師的授課過程是一對多,所以難免會因為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而產(chǎn)生教育效果的差異。所以,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主動學習,為自己的學習成果查缺補漏。自主學習的主要難點是學習興趣的維持,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利用群體的互相監(jiān)督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堅持學習,從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高中生物的總體教學質(zhì)量。
(二)要求小組合作探究
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始終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合作意識得以有效提高。我把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一起學習和探討相關內(nèi)容。在每個小組的內(nèi)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小老師”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給他們講解知識。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夠重新思考,切實提升他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收獲著成就感。而學習能力相對弱的學生,通過傾聽其他同學的講解,也可從中學到知識,有所收獲,同時能切實體會到團隊的溫暖,培養(yǎng)合作精神。我每學期教學中都注重所教各班小組合作,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我從教學模式升級的角度入手,重點對學生各項實踐能力的優(yōu)化方向進行細致的研究。根據(jù)不同的信息表征,讓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知識具體的淵源和路徑。比如,在對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進行展現(xiàn)的過程中,我就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生物多樣性的各項特征,并結合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的課題內(nèi)容,讓學生自主地對其內(nèi)容進行探索,在課程學習之余,鼓勵學生自主尋找與知識相關的資料。這樣可以通過動態(tài)化過程的把握,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新課改的要求,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生物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則,貼近學生生活、強化學生思維、促進師生交流,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生物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賈亞蘭.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路徑探討[J].新課程導學,2020,000(009):P.65-65.
[2]廖玲玲.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研究[J].神州(上旬刊),2020,000(00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