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劑量激素治療急危重癥風濕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選取甘肅省中醫(yī)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風濕病患者64例,采用Excel抽樣功能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2例。對照組選擇大劑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進行治療,研究組選擇沖擊量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急危重癥風濕病患者,沖擊量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關鍵詞:風濕病;糖皮質(zhì)激素;不良反應
風濕病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病因尚未明確,往往會誘發(fā)多系統(tǒng)疾病,同時病情變化較快,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1]。在急危重癥風濕病治療中,短期內(nèi)注射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成為當前主要方法,療效肯定。然而,臨床上針對激素劑量使用不當爭議較大,劑量使用不足或過度均不利于患者健康。本研究分析不同劑量激素治療急危重癥風濕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甘肅省中醫(yī)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危急重癥風濕病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44歲~77歲,平均年齡(60.64±2.28)歲。研究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1歲~75歲,平均年齡(61.21±2.3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4例患者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40例,無肌病性皮肌炎8例,系統(tǒng)性硬化癥5例,系統(tǒng)性血管炎2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ANCA)相關性血管炎3例,混合型結締組織病6例。納入標準:均符合第9版《內(nèi)科學》診斷標準,病情進展較快、累及多系統(tǒng)危重患者;常規(guī)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無激素沖擊禁忌癥;對本研究相關事宜完全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重癥感染、結核、活動性病毒性肝炎等易導致病情加重的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對糖皮質(zhì)激素存在過敏反應。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國藥準字H20010098),采用滅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將0.20 g/d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同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研究組采用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用滅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后將0.5~1.0 g/d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注射液同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兩組治療3 d。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顯著,重要臟器功能恢復正常、主要癥狀、體征明顯好轉,血清炎性指標恢復如初;有效:重要臟器功能改善、主要癥狀、體征好轉,血清炎癥各項指標漸漸趨于正常;無效:重要臟器功能、主要癥狀、體征無改善,炎癥各項指標依然異常。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風濕病是一種累及多臟器的免疫性疾病,尤其是難治性、危重癥風濕性疾病,如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累及腎臟、腦、心臟及肺等多臟器。多起病急,病情重,如果不及時診療可能危及生命,糖皮質(zhì)激素是治療的首選。作用機制為:對白細胞吞噬功能予以有效抑制,進而緩解炎性反應;可對磷酸酶A2進行有效抑制,有利于緩解滲出以及毛細血管擴張等反應;可對B細胞功能及增殖進行抑制,免疫抑制效能顯著。對不同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其療效存在差異。治療急危重癥風濕病時,采用低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雖能改善部分臨床癥狀,但療效不佳。然而,采用沖擊量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因此,沖擊量激素在臨床上存在較大爭議。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因此,沖擊量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急危重癥風濕病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丹陽.不同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沖擊治療風濕病臨床療效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1,25(11):152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