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龍
【關鍵詞】虛擬學習社區(qū),學習資源,情境設置,中考語文命題
虛擬學習社區(qū),是指學習者借助網(wǎng)絡和通信工具,以交互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獲取知識、增進理解和提高技能的平臺。虛擬學習社區(q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并最終形成共識。中考語文命題可借助虛擬學習社區(qū)關注學生互動的思維方式,在自行構擬的情境中設計試題,檢測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優(yōu)勢:交互討論,形成共識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設置的學科認知情境是相對封閉、單純的,而學生在未來面對的現(xiàn)實生活是豐富復雜、瞬息多變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能力和品質,教育研究領域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核心素養(yǎng)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xiàn)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組成的動力系統(tǒng),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性品質”[1]。
虛擬學習社區(qū)的構建,為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模擬情境。對虛擬學習社區(qū)的應用,不是讓學生隨意在網(wǎng)上發(fā)表言論,而是針對某個問題進行有組織的學習、討論、交流,并力圖獲得共識。因此,思想觀點的交流必須以界定概念、辨析意義、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等方面為基礎,從而使學生對關鍵概念的理解朝著同一方向發(fā)展。這些訓練,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聚焦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討論的習慣。虛擬學習社區(qū)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并能及時獲得他人的評判;相比于線下課堂,更能讓學生進行多維度的思想交鋒和互動(線下討論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不能及時反饋)。在虛擬學習社區(qū)里,學生可查看各種觀點論述,將各種觀點進行比較。參與討論的學生可以贊成或反對他人的觀點,但必須提供證據(jù)支持或反駁他人的意見,這種辯論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理性精神。最重要的是,在虛擬學習社區(qū)中,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達成共識,放棄偏執(zhí)一端的固執(zhí),形成開闊的視野,學會從對方立場思考問題,最后形成以公共立場說理的習慣。
二、虛擬情境,設置提高學生公共說理能力的試題
虛擬學習社區(qū)倡導的思維方式主要指在思想交流中保持理性,在發(fā)表觀點主張時堅持從事實出發(fā),求同存異,辯證思考,寬容異見。這為命題帶來了啟發(fā)。
大型語文考試目前不可能在機器上進行,因此虛擬學習社區(qū)也不太可能應用到中考中。但是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平等交流、深入互動、達成共識”理念,可以為中考試題的設計所借鑒。我們看下面的試題:
某校規(guī)定,眼睛不近視或一個學期視力下降不超過0.1 的學生,才能評“三好學生”。人們對此議論紛紛。請寫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這規(guī)定的看法。
(100 字左右)(2020 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這道題是提供某種社會現(xiàn)象,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命題者提供如下答案示例:
示例1:這個規(guī)定不好!要求太苛刻了。因為我們平時作業(yè)多,看書學習時間也很長,自覺的同學還要主動找輔導作業(yè)來做,難免會近視。而且近視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遺傳,有的是其他身體原因,這樣一刀切的做法,似乎有點簡單粗暴,有失公平。
示例2:學校這個規(guī)定出發(fā)點是好的,是一種積極的導向,希望我們保護好視力?,F(xiàn)在好多同學都戴上了眼鏡,如果再不重視,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我們自己要保護好眼睛,同時也希望學校能真正減輕學業(yè)負擔,讓我們有時間多參加戶外活動。
遺憾的是,試題僅僅停留在了自由發(fā)表看法這一層面。虛擬學習社區(qū)則可以提供平臺讓各種意見發(fā)生交鋒,目的是通過思想交互,最后盡可能得出共識。這是對未來生活的預演,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要出臺一項政策,不能停留在眾說紛紜的層面上,必須在充分交流意見的基礎上做出決定,所以,站在公共立場上,在公平合理的背景下,全面辯證地思考問題,給出各方接受的合理結論,尤為重要。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這種可以促進整個社會進步的思考習慣和決策能力?;诖耍P者建議將試題修改為:
這條規(guī)定是否應該出臺?請站在公共立場上,寫一段文字,提出你的建議和思考。
答案修改為:
學校可以出臺這個規(guī)定。“三好學生”中本來就有“身體好”一項,而“視力”是身體健康的必要指標。將視力作為評選“三好學生”的指標很必要,因為它針對的就是越來越不容樂觀的學生視力現(xiàn)狀。但是,一項好的政策出臺還要考慮到現(xiàn)實問題的復雜性,如先天退行性近視,以及其他非因個人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造成的視力下降等情況都應排除在外。
修改后的試題和答案指向的是培養(yǎng)學生處置復雜現(xiàn)實問題的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及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性品質”。
下面的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運用虛擬學習社區(qū)原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目的。
教育部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說,從2021 年開始,要逐步增加中考體育科目的分數(shù)。以下是立場不同的兩位學生表達的看法,請結合本文觀點,任選一則進行評析。
甲:這對青少年的成長絕對是一件好事。如果說學習這件事情是一個磨煉意志力的過程,那么體育不但能夠提升一個人的體魄和精力,而且是最能夠磨煉一個人的意志力的。同時,體育教育也最方便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在體育競賽中學生會反復地經歷失敗,反復地前進,能夠很好地磨煉意志。
乙:這件事真的讓人感到崩潰。本來考文化課已經很難了,學生每天都要學習繁重的課業(yè)知識,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F(xiàn)在還要把剩余的時間拿出來鍛煉身體,這不是減負,這是增加學生的負擔。
這是在試卷上再現(xiàn)虛擬學習社區(qū),甲、乙為平臺上的發(fā)言者,而答題者則被要求針對平臺上的不同意見進行辯證思考,形成共識。
譬如,答題者可以這樣評議甲的觀點:“說理”是理性交流、表達看法、解釋主張的話語形式,甲同學首先鮮明地表達了個人主張——增加體育科目的分數(shù)是一件好事,然后解釋主張,指出學習是一個磨煉人的意志力的過程,而體育最能夠起到磨煉人的意志力的作用,且體育最方便在挫折教育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意志力。但是甲同學在語言表達上使用兩個“最”字,略顯偏激,是個小瑕疵。
乙同學的說法明顯不符合說理要求。他主要是在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而且他并不了解和尊重對方的看法,缺乏比較成熟、周詳?shù)乃伎肌?/p>
試題首先提供了虛擬的平臺發(fā)言,要求學生對他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比較甲乙的觀點之后作出修正、完善,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
三、虛擬社區(qū),將情境資源轉換為試題設計
紙筆考試必須借助書寫完成,所以這類試題的設置對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借鑒主要在于構擬可以自由發(fā)言的情境。借助虛擬學習平臺,是通過對現(xiàn)實問題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案,訓練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完善性,提升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如何進行情境設計和問題設計,顯得十分重要。我們看下面的案例:
【事件】沂河上沒有橋,兩岸來往靠渡船,河面寬闊,水流湍急,撐船要十分小心,來往一趟要半個小時。某天,艄公沒有清點人數(shù),任由乘客上船,等開船時才發(fā)現(xiàn)超載了。按照嚴格的規(guī)定,這艘木船每次只能載客20 人,可是現(xiàn)在船上有21 名乘客。
【問題】21 名乘客誰也不愿意下去,而且大家都不知道最后上來的那名乘客是誰。僵持了一段時間后,航運公司來人,強行將一名乘客帶下了船。這名乘客說他不是最后一個上船的,他到對岸有急事,不愿意離開,可他還是被拉扯著強行給帶下船去了。船上其他乘客集體沉默?!@是誰的錯?
在虛擬學習社區(qū)平臺上,學生可以針對“這是誰的錯”進行自由討論。如:
艄公的錯,他沒有注意清點人數(shù),沒能及時拒絕最后一個上船者。
航運公司的錯,他們沒有權力將一名不能確認是否是最后一個上船的乘客強行攆下去。
這名乘客的錯,即使他不是最后一個上船的,在特殊情況下,也應配合航運公司工作,不應該拒絕下去而發(fā)生拉扯的行為,失去個人尊嚴。
其他乘客的錯,每個乘客都有義務提醒艄公,清點人數(shù),在放任人群上船的過程中,船上每個人都難辭其咎。
航運管理部門的錯,他們沒有處理突發(fā)事件的健全機制。
如何將這一情境資源轉換為試題,值得我們思考。
提出“是誰的錯”這個問題,可以引發(fā)多角度思考。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分析造成渡船事件的眾多因素,只有將這些因素盡可能全面地考慮進來,才有可能完善地解決問題??梢赃@樣追問:
為什么艄公這次會沒有清點人數(shù)?這是偶發(fā)行為還是他一貫如此大意?為什么航運公司選擇了這名乘客?是完全隨機的還是有傾向性的?為什么這名乘客會拒絕離開渡船?他迫切到對岸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還是他覺得挑選他下船就是對他的不尊重?……
不停追問與情況相關的問題,就會揭示出一個復雜的因果關系網(wǎng)。如果試題設計為“誰應該為改變這個結果負責”,就能推動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想法去分析問題,盡可能考慮多種原因,分析和論證才有可能深入下去。這類試題會讓學生擺脫偏激的情緒,進行理性的思考。
新教材催生新評價,在此背景下,中考命題有許多創(chuàng)新的契機。借鑒虛擬學習社區(qū)的平等交流、深入互動、達成共識的理念,在紛繁的社會生活資源中尋找適切的片段,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的角度構擬情境,是中考命題值得關注的一個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