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飛 張明麗 趙志旭
(鶴壁市人民醫(yī)院消化血液內(nèi)科二病區(qū),河南 鶴壁 45803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type B,CHB)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大量增殖復制引起的肝臟嚴重病變,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惡心、腹脹、乏力、食欲下降等癥狀,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失代償性肝硬化,嚴重威脅生命安全。臨床上常采用替諾福韋對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1],但該藥在改善患者肝臟功能及抑制病毒等方面的療效仍不夠理想。研究表明,恩替卡韋是一種具有較高抗病毒活性的藥物,主要應用于治療HBV復制極為活躍的乙肝患者的治療[2]。本文將恩替卡韋與替諾福韋治療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陽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進行比較,探究恩替卡韋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的近期臨床效果。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間我科收治的97例HBeAg陽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8)和觀察者(n=49)。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齡26~42歲,平均年齡33.14±1.36歲;病程1~8y,平均病程3.41±1.20y;HBeAg滴度為6.14~15.32 DRU·UIP-1,平均滴度9.67±1.58 DRU·UIP-1。觀察組男性34例,女性15例;年齡25~43歲,平均年齡33.16±1.37歲;病程1~9 y,平均病程3.40±1.21 y;HBeAg滴度為6.09~15.40 DRU·UIP-1,平均滴度9.71±1.58 DRU·UIP-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診斷標準[3];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eAg陽性且不低于半年;乙肝病毒DNA定量(DNA quantif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DNA)不低于2×104IU·mL-1;血清谷氨酸轉(zhuǎn)移酶(Glutamate transferase,ALT)不低于2倍的正常值上限;患者同意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精神嚴重異常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耐受者。
對照組患者口服替諾福韋(規(guī)格:300 mg,成都倍特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36)300 mg·次-1,Qd。觀察組患者口服恩替卡韋(規(guī)格:0.5 mg,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37)0.5 mg·次-1,Qd。兩組均連續(xù)服用12個月。
1.3.1 臨床療效
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partic acid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下降幅度不低于50 U·L-1,ALT水平下降幅度不低于80 U·L-1判定為顯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AST水平下降幅度不低于20~50 U·L-1,ALT水平下降幅度不低于40~80 U·L-1判定為有效;未達有效者為無效。
1.3.2 HBV DNA及血清人軟骨糖蛋白-39(Human chondroglycoprotein-39,YKL-40)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
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抽血3mL,采用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血清HBV DNA水平,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YKL-40和CEA水平。
本文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2個月后觀察組總有效率97.96%(顯效27例,有效21例)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2.92%(顯效15例,有效20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686,P=0.0013)。
治療12月末,觀察組HBV DN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HBV DNA水平對比(±SD)
表1 HBV DNA水平對比(±SD)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 治療前(×105 IU·mL-1) 治療12月末(×105 IU·mL-1) 對照組 48 25.58±11.07 10.22±2.84* 觀察組 49 25.64±11.03 3.76±0.53*#
治療12月末,觀察組血清YKL-40和CEA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YKL-40和CEA水平對比(±SD)
表2 YKL-40和CEA水平對比(±SD)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YKL-40(ng·m L-1) CEA(μg·L-1) 治療前 治療12月末 治療前 治療12月末 對照組 48 75.61±48.34 34.15±18.53* 1.31±0.16 1.22±0.10* 觀察組 49 75.71±48.50 23.14±19.20*# 1.30±0.17 1.11±0.07*#
本文顯示治療12月末觀察組HBV DNA水平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恩替卡韋治療效果優(yōu)于替諾福韋。替諾福韋主要通過抑制逆轉(zhuǎn)錄酶的活性降低HBV聚合酶活性,對病毒DNA鏈的合成有終止作用;恩替卡韋能夠從擾亂HBV多聚酶的啟動因子、擾亂HBV-DNA的正鏈合成及擾亂前基因組mRNA在逆轉(zhuǎn)錄過程中負鏈的合成三個角度出發(fā),快速高效地對HBV復制產(chǎn)生抑制作用,降低體內(nèi)HBV多聚酶的活性[4],抑制病毒復制,發(fā)揮治療效果。相對于替諾福韋的單一降酶活性,恩替卡韋既有更低耐藥性,較高耐藥屏障,又有干擾病毒mRNA逆轉(zhuǎn)錄負鏈合成的整個過程的作用,能夠競爭性與三磷酸脫氧鳥嘌呤核苷結合,抑制HBV多聚酶活性,高選擇的對HBV復制進行抑制,緩解大量增殖的HBV對機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強烈刺激,能更顯著發(fā)揮抗病毒作用,減少機體血清中病毒載量,促進HBeAg的轉(zhuǎn)陰率,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療效果[5]。
YKL-40在癌癥患者呈高表達狀態(tài),能與胰島素樣相關因子協(xié)同對纖維細胞的增殖分裂起到促進作用,可作為臨床指標對肝臟纖維化程度進行判斷;CEA可作為廣譜腫瘤的血清標志物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本文顯示,治療12月末觀察組血清YKL-40和CEA水平低于對照組,故恩替卡韋改善肝纖維化效果更好。替諾福韋能夠降低HBV聚合酶數(shù)量,延緩病情,但是對整個肝纖維蛋白的沉積無明顯改善作用。恩替卡韋耐藥性低,強效抑制HBV快速增殖分化,改善患者HBeAg的轉(zhuǎn)陰率,減少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減輕肝細胞的炎性損傷,對肝星狀細胞的活性產(chǎn)生抑制,減少肝星狀細胞數(shù)量,同時抑制細胞外基質(zhì)的形成,對患者YKL-40和CEA的表達進行抑制,從多途徑抗肝纖維化發(fā)展進程[4]。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療效確切,能夠促進HBeAg的轉(zhuǎn)陰率,改善近期療效,降低HBV DNA水平及血清YKL-40和CEA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