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兵 周亞平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針對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在慢性蕁麻疹診斷評估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方法 針對2020年1月-2021年1月慢性蕁麻疹患者中的100例進行研究,研究期間,對血清特異性 IgE 抗體利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法進行檢測,讓對檢測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 本次對100例患者共檢測出過敏原494個,其中食物過敏原166個,吸入性過敏原328個,在年齡低于10歲的20例患者中出現(xiàn)食物過敏原的有12例,占比(60.00%),出現(xiàn)吸入性過敏原的有18例,占比(90.00%),在年齡≥10歲的80例患者中出現(xiàn)食物過敏原的有26例,占比(32.50%),出現(xiàn)吸入性過敏原的有54例,占比(67.50%),不同年齡段過敏原情況差異明顯(P<0.05)。結(jié)論 慢性蕁麻疹評估中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據(jù)有較高的準確性,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促使患者快速康復,以此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慢性蕁麻;血清特異性IgE抗體;過敏原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疾病的一種,在臨床的出現(xiàn)率非常高,它主要是由于血管刺激性體內(nèi)其他物質(zhì)的過敏反應,導致血管擴張,局部水腫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由于導致蕁麻疹的原因較多,因此臨床對于致病原因檢出較困難,從而導致藥物用錯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促使治療難度增加,導致病情加重。所以,利用慢性蕁麻疹血清特異性 IgE 抗體進行檢測非常關鍵[1]。本次文中主要針對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在慢性蕁麻疹診斷評估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針對2020年1月-2021年1月慢性蕁麻疹患者中均自愿同意參加本次實驗的100例進行研究,經(jīng)統(tǒng)計,其中男性共52例、女性48例,年齡最小者5歲,最大者61,其中<10歲的有20例,≥10歲的有80歲。
1.2 方法
抽患者3ml空腹血,血清離心分離,作為檢測標本。然后采用變應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試劑盒和ELISA法對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進行定性檢測和分析。若檢測到的顏色顯色,即陽性;如果檢測到的顏色不顯色,即陰性。食物過敏原和吸入性過敏原是主要兩種過敏原,雞蛋、牛奶、蝦、小麥、大豆、花生、堅果等是食物過敏原;貓毛、榆樹花粉、艾蒿花粉、梧桐花粉、螨混合、點青霉 / 煙曲霉、蟑螂等是吸入性過敏原[2]。
1.3 判定標準
分析食物過敏原和吸入性過敏原及不同年齡患者的血清特異性 IgE 抗體陽性情況[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1.0是本次研究所用的處理工具,分別用(n%)、X2計數(shù)和檢驗,如數(shù)據(jù)之間存在意義,則用P<0.05表示。
2 結(jié)果
本次對100例患者共檢測出過敏原494個,其中食物過敏原166個,吸入性過敏原328個,在年齡低于10歲的20例患者中出現(xiàn)食物過敏原的有12例,占比(60.00%),出現(xiàn)吸入性過敏原的有18例,占比(90.00%),在年齡≥10歲的80例患者中出現(xiàn)食物過敏原的有26例,占比(32.50%),出現(xiàn)吸入性過敏原的有54例,占比(67.50%),不同年齡段過敏原情況差異明顯(P<0.05)。
3討論
通常情況下,飲食、 感染、 生物、藥物等均與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生存在一定關系。此病較難治愈,病程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本文研究后可體現(xiàn)出,慢性蕁麻疹評估中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據(jù)有較高的準確性,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促使患者快速康復,以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宏思. 血清特異性IgG和IgE聯(lián)合檢測在小兒過敏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9, 48(20).
[2]劉芳松. 血清特異性IgE檢測在過敏性皮膚病病因篩查診斷中的應用[J]. 皮膚病與性病, 2019, 41(02):100-102.
[3]鄧斌, 許華, 羅瓊. 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檢測在小兒蕁麻疹過敏原中的診斷價值[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9, v.12(27):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