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婷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強調素質教育,廣大教師和學生逐漸對數學游戲投入了較多的關注,同時數學游戲實施的探索研究力度逐漸增加。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通過數學游戲展開教學,能夠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學習當中,促進學生實現個性發(fā)展,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如何對數學游戲進行有效運用,強化教學質量是廣大教師深度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探索
引言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剛走進小學、系統(tǒng)化學習數學知識的開始階段,基于此,小學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需要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在游戲教學的開展中,可以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游戲過程感受學習樂趣。此外,教師可以將具有教育價值的數學游戲引進數學課堂中,實現寓教于樂,引導學生喜歡上數學。
一、小學低年級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實施游戲教學策略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對數學游戲的正確認識
多數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實施游戲教學策略的作用,盡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力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因為傳統(tǒng)固化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依然存在,且發(fā)揮著一定作用,要想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思想必須經歷較長時間。多數教師認為數學課程是一門十分嚴峻且抽象化的學科,游戲存在較強的開放性以及趣味性特點,且不容易把控。如何將兩者特征實現有機結合,是一項需要深度探索和實踐的課題。
(2)游戲內容存在嚴重的教科書形式
低年級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并且思維方式還停留于形象層面,抽象思維尚未完善,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教學內容展開設計時往往受到陳舊教學思想的影響。盡管教學內容實現了與游戲的緊密結合,但是卻難以彰顯實質性作用,過度依靠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始終沒有改變以往的被動狀體。
(3)游戲活動不具備自主性以及創(chuàng)新性
游戲模式對于游戲教學的整體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直接影響。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積極設計和安排數學游戲,但是始終難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具體原因在于組織游戲教學過程中,難以突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游戲與教學內容之間缺乏緊密結合,僅僅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順序來進行游戲的組織,導致數學課程的游戲教學僅僅發(fā)揮著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但是卻無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1]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課程中利用數學游戲展開教學的有效策略
(1)構建趣味游戲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需求,明確游戲場景的設計方向,游戲情境的構建避免過于繁瑣,應盡量貼合教學需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豐富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呈現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彰顯游戲教學構建相關情境的重要作用。此外,秉承以生為本原則,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占有的主體性。因為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存在思維能力的限制,因此,教師給予學生認真有效的教學指導,通過雅俗共賞的語言熏陶學生,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體現游戲教學情境構建的合理性、規(guī)范性。例如,在“100以內加減法”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問題:某班級教師組織全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需要乘車前往,如果每輛車能做12人,那么坐滿3輛車的人數一共是多少人?通過這一問題,學生會產生豐富聯(lián)想,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2)融入生活元素,豐富教學方式
現階段多數小學數學任課教師在通過游戲教學展開教學時,缺乏對知識的全面性延伸,尤其是游戲教學中不具備生活化元素,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純地認為游戲教學就是游戲。倘若有些游戲相對單調,可能能會導致學生初選厭煩心理,進而對學生提高思維能力產生影響。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融入生活化元素,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進行數學知識的科學處理,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開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例如,在“元角分”相關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買賣”活動,即讓班級幾名學生分別擔任導購員和消費者角色,讓學生還原商場買賣的真實場景。在游戲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買賣活動,順利購買自己有用的商品。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學生出現錯誤認知時進行及時指導,通過游戲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逐漸喜歡上數學課堂,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效率以及質量。
(3)展開競賽游戲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好勝心較強,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進競賽游戲,以此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熱情,進而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分析數學知識。教師在設計競賽游戲活動的時候,應當對學生的各個方面展開綜合考慮,如,認知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等,保證學生能夠通過競賽游戲實現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講解“表內乘法”相關內容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乘法口訣傳遞”形式的競賽游戲,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各個小組的學生按照順序依次做好,教師負責開始口令的下達,口令一旦喊出,每個小組成員中第一位學生則需要說“一一得一”,第二位學生會需要接著說“一二得二”,以此類推,最后到小組的成員的最后一位截止。各個小組在結束“乘法口訣傳遞”游戲任務之后,教師需要評判出哪個小組完成的最準確、用時較少,哪個小組為獲勝方,并給予其他小組成員一定的鼓勵,調動其他小組成員的斗志。借助這種競賽游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表內乘法,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樹立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2]
結語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當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和組織游戲活動,將教學內容滲透到游戲當中,引導學生通過游戲活動掌握相關數學知識,以此強化小學數學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雪年.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的教學探索[J].教師博覽,2021(09):73-74.
[2]陳莉瓊.游戲教學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才智,2020(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