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思考方式和良好的數學思維,有助于未來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而學生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7-0014-02
引? 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經驗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歸納數學知識。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
學生的性格存在差異,內向的學生不愿意和同學、教師交流,且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而外向的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有較強的回答欲望,且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積極踴躍,也非常樂于與其他同學交流意見。另外,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學生的知識儲備存在差異,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也不同。這就使課堂教學提問和交流環(huán)節(jié)出現有的學生因害怕回答錯誤而不敢說、有的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兩極分化現象。根據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引導所有的學生樂于表達、勇于探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保持和藹的態(tài)度,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辯論。
無論學生回答得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引導他們進一步深入思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1]。比如,有的學生有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容易出現思維跳躍、思路不清晰的問題。針對這些學生,教師不能打擊其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要逐步引導其回答問題。例如,在筆者提出問題后,一位學生立刻舉手,表現出較強的回答欲望。但是,考慮到有的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還沒有理清思路,如果立刻讓他回答會讓這些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受到限制和影響,筆者對他的積極行為給予肯定,并讓他等一等其他同學,繼續(xù)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這樣,他既不會排斥等待其他同學思考這個提議,又能進一步深入思考問題。又如,在教學排列組合問題時,筆者拋出這樣一道題:小紅有兩件上衣,一件藍色的T恤、一件紅色襯衣;有三件下衣,一條長褲、一條短褲、一條短裙,問小紅有幾種搭配方案呢?一開始,幾位學生都只考慮了數量,而忽視了上衣和下衣的區(qū)別,導致回答錯誤。學生思考一段時間后,有個細微的聲音進入了筆者的耳朵:“上衣和上衣怎么能一起搭配穿呀?”筆者定睛一看,原來是幾乎不怎么回答問題的一位女生。筆者肯定了這位女生的想法,并引導學生:“這位同學思考得仔細,我們不要只從數學視角看問題,要從生活實際出發(fā),看一看兩件上衣在生活中能搭配穿嗎?”學生一下子就反應過來,被筆者表揚的女生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隨后,筆者再進一步細化問題:“搭配時只能選擇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衣,最多會有幾種搭配方案?”讓學生接著思考,并鼓勵那位內向的女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從那堂課后,這位內向、靦腆的女生在課堂上敢于回答問題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筆者想,這就是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的意義所在。
二、創(chuàng)設科學、趣味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fā)展
沒有疑問就沒有思維的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生發(fā)首先源自問題的產生。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正確解析問題是教師要重點關注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基于此,筆者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探究欲望。
(一)創(chuàng)設趣味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在對知識產生強烈興趣和學習欲望后,能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學習閏年知識時,教師可設置情境問題:蘭蘭的爸爸已經37歲了,但是他只過了9個生日,這是為什么呢?這一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新知識學習中。
因為成人和小學生的思維認知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教師應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多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在和學生的日常對話中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設計問題時多想一想學生是怎樣思考問題的,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是否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如果創(chuàng)設超出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情境,會打擊學生探索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知識矛盾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好奇心是學生產生求知欲望的源泉,而求知欲是學生對陌生事物進行探究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數學中很多知識點存在聯系,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而這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關鍵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沖突,并據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 )78(? )。學生在括號里面分別填寫“米”和“厘米”。接著,筆者拋出另一道題:小明的爸爸身高是1780(? ),此時括號中填寫米和厘米都是不正確的,這就和學生的認知產生了矛盾,使學生心中產生疑問,激發(fā)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此時,筆者引出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新課學習。
三、利用先進教學輔助工具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現如今,各種先進、科學的教學輔助工具已經走進課堂,多媒體設備就是普遍使用的教學工具之一,它可以將傳統(tǒng)的文字呈現形式轉變成動畫、聲音、視頻等多樣的呈現形式,使知識變得更加豐富、形象,從而有效擴充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多媒體教學符合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聲音、視頻、圖畫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知識直觀地呈現出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把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知識形象地呈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順利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把生活中的平移、旋轉現象呈現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理解什么叫作平移、什么叫作旋轉。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想利用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小學數學教材,對教材有宏觀和微觀上的認知,還要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多媒體課件設計技術,能夠借助這些電教設備和技術把教學內容和設計意圖靈活、準確地表現出來。另外,教師還要通過網絡收集、整理各種可以應用的優(yōu)質的圖片資料、視頻資料等教學資源,建立好教學資源庫、多媒體素材庫,并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課堂設計。
結? 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不能單純地停留在知識傳授層面,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探究能力得到提升。教師要在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及思維能力提升方面下足功夫,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陳小彬.高階思維:超越“低階”認知的全息思維[J].江蘇教育,2017(73):34-36.
作者簡介:顧福發(fā)(1984.6-),男,江蘇鹽城人,辦公室副主任,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