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最后都有一個“單元學習任務”專欄,它是教師實施學習任務群的導向。一線教師應該在“單元學習任務”的導向下,研究課程標準,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單元學習任務;統(tǒng)編教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左高超,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行為優(yōu)化策略。
在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的最后都安排了一個“單元學習任務”專欄,這是學習任務群實施的重要導向。因此,教師需要認真研讀單元學習任務,并在其指導下,研究課程標準,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忽略單元學習任務的導向價值,依然采用經驗性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效果不明顯,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教師沒有厘清單元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群以及學習項目三者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二是缺乏落實單元學習任務的路徑與方法。
基于此,筆者將對“單元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群、學習項目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進行簡要闡述,探索單元學習任務的實施路徑,以期有助于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
一、聚焦課程標準,辨明三者關系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聚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并據此設計了高中語文課程目標,設置了18個學習任務群。其中,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1]。
1.如何理解學習任務群?
學界對學習任務群的研究頗多,孔凡成認為,學習任務群隸屬于“課程內容”板塊,是命名語文課程內容的大概念,是根據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求而確立的語文課程內容體系[2]??追渤傻挠^點明確了學習任務群的價值屬性,厘清了它的概念體系。然而,部分教師將統(tǒng)編教材概念的學習任務群理解為教材設計或教師自行設計的學習任務的組合群,甚至有的教師還會將教材中每個單元后的單元學習任務簡單地理解為學習任務群,很顯然,這些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偏差。
2.什么是單元學習任務?
單元學習任務是若干個學習任務的組合,是教材為師生學習單元課程所提供的目標任務。這些目標任務是實施學習任務群的導向,正如新課程標準中所明確的那樣:“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钡窃趯嶋H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誤將其作為實施教學的模式或載體。如此理解和運用,勢必會造成教學內容的生搬硬套,貪大求全以及學生學習時的囫圇吞棗、消化不良等現(xiàn)象。
3.什么是項目學習?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項目是實施學習任務群的模式和載體,學習任務群要“以學習項目為載體”。學習項目的教學理念是體驗式學習,它是由學習內容、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及學習資源構成的統(tǒng)整性言語實踐活動[3]。
弄清楚了三個概念之后,我們才能進一步理順三者之間的關系。其實,由上可知,學習任務群是課程內容的大概念,學習任務(包含單元學習任務)是實施課程內容的向導,學習項目是在學習任務導向下實施課程內容的載體。如此,我們便厘清了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包含單元學習任務)與學習項目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從而也明確了單元學習任務既不是學習任務群,也不是可以直接當作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學習項目,它只是教師實施單元教學的向導。
二、單元學習任務的實施路徑
教師在展開單元教學時,需要定位單元所對應的學習任務群,對單元學習任務進行研究和梳理,提煉出該單元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后,對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進行整合,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學習項目,在學習項目的完成中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接下來,筆者將結合統(tǒng)編高一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具體談談單元學習任務的實施路徑。
(一)梳理單元任務,提煉目標內容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教材編寫方式的改變,即由過去的單線(主要以文本類型為單位)組元變?yōu)楝F(xiàn)在的雙線(人文主題+學習任務群)組元。以統(tǒng)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以下簡稱本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青春的價值”?!扒啻骸笔俏膶W的重要母題之一,同時,該單元又從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關注“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教學建議。這些建議在單元學習任務里有明確體現(xiàn),教師應該把這種“體現(xiàn)意圖”轉化為讓學生思考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路徑。
溫儒敏提到本單元時曾說,這個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寫作”學習任務群,而“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就是依據不同體裁、從不同角度精讀文本,舉一反三,最終掌握閱讀詩歌和短篇小說的一般方法[4]。結合溫儒敏的思想和本單元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建議,筆者通過思維導圖對本單元的學習任務進行梳理后,清晰地看到各個學習任務之間的層次和聯(lián)系(如圖1)。
如圖1所示,在精讀文本的基礎上,掌握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鑒賞、創(chuàng)作和記錄),領會和思考“青春的價值”,是本單元的兩個主要學習任務。其中,掌握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創(chuàng)作的基本方法(鑒賞、創(chuàng)作和記錄)為外顯型任務,領會和思考“青春的價值”是內隱型任務。內隱型任務的實現(xiàn)有賴于外顯型任務的落實。因此,教師在將單元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習項目時,必須聚焦外顯型任務所包含的的目標和內容,整合學習情境、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
(二)整合相關要素,創(chuàng)設學習項目
鑒賞、創(chuàng)作和記錄是需要整合的目標內容。單從鑒賞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著十分清晰的層次,從語言到構思再到形象、意蘊和情感,這既是學生需要鑒賞的具體內容,又是學生展開鑒賞的基本規(guī)律。學生可在鑒賞的基礎上,把握作品內涵和詩歌小說的一般規(guī)律,再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閱讀創(chuàng)作經歷,嘗試個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
因此,在創(chuàng)設學習項目時,教師應該以鑒賞為核心,將創(chuàng)作和記錄相機融入各個階段的學習項目中。同時,要在學習項目的創(chuàng)設中,注意學習情境、學習方法整合的科學性。
還是以統(tǒng)編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由五首詩歌和兩篇小說組成。在五首詩歌中,有古體詩和現(xiàn)代詩,有中國詩和外國詩;兩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背景也不同,一篇反映的是戰(zhàn)爭年代的犧牲,一篇反映的是改革開放時代人們對城市生活的向往??梢哉f,單元內容選材十分豐富。結合本單元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教師可以按照階段化分解的方式,層層推進,創(chuàng)設五個學習項目,具體設計如下。
【學習項目1】班級詩歌朗誦會
請你閱讀詩歌,選出你認為最精彩的一首(可以在本單元中選也可以從課外選),先在小組內誦讀,然后由小組推選1名代表參加班內復賽,由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組成評委,對各參賽選手進行打分,選出優(yōu)勝小組和個人進行表彰。
這個學習項目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語感,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要求。在這個學習項目中,我們通過閱讀古今中外的詩歌,讓學生了解詩歌語言的共性特點;通過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引導學生品味詩歌語言;通過打分評價,引導學生認識詩歌語言的表達效果,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學習項目2】模擬人物訪談
學生自主研讀單元中的文本作品后,可以把五首詩歌的作者作為研讀對象,也可以把兩篇小說中的人物作為研讀對象。進行深入研究后,將自己代入角色,接受班級小記者的采訪,暢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歷程或者“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個學習項目的推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落實“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目標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力。但在推進這個學習項目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支點和典型樣例。比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看人物訪談類電視節(jié)目或者文章,幫助學生從整體架構上形成有效認知。
【學習項目3】班級詩評大賽
學生課外閱讀埃德加·斯諾的《毛澤東自傳》,了解青年毛澤東的革命歷程,用“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針對《沁園春·雪》撰寫詩評,班級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刊發(fā)于《班級報》并發(fā)放給家長閱讀。
舉行班級詩評大賽,還原《沁園春·雪》的創(chuàng)作背景,意在啟發(fā)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詩歌創(chuàng)作和鑒賞的一般規(guī)律,如詩言志、借景抒情、無理之妙等。在這個學習項目中,教師也可以引入本單元其他四篇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在比較閱讀中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加強對詩歌創(chuàng)作構思的認識,同時,進行詩評寫作訓練也是對“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素養(yǎng)的落實。
【學習項目4】排演“詩文里的中國”短劇
請你自主選擇不同年代的中國詩歌或小說作品,借鑒央視欄目《典籍里的中國》,對所選詩歌或者小說進行改編和排演。該學習項目可以分為四步開展:(1)選擇并深入研讀文本;(2)集體討論,改編文本,形成演出劇本;(3)進行排演,準備演出;(4)正式演出,評議總結。
學習項目1~3是完成學習項目4的基礎。在進行項目4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建議或鼓勵學生撰寫短劇策劃書、改編書、排練日記、排演反思以及觀劇體會等,把過程性寫作和評論性創(chuàng)作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
【學習項目5】編寫班級詩集
請你以“青春之美”為主題,充分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創(chuàng)作一首詩。注意語言的錘煉和意象的選用。同時,請你為班級詩集取一個特別的名字,并設計封面、制作目錄和插圖等,設計完成后,我們將采取班級投票的方式,選取優(yōu)勝者予以錄用。詩集制作完成后在全校展覽。
該學習項目的推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當然,這也需要教師提供一定的學習支架和典型樣例。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詩集《繁星》《飛鳥集》等,讓學生知曉詩集的基本樣式和編纂方法,幫助學生整體架構,形成整體認知。
總之,以上五個學習項目是在單元學習任務的導向下,整合了合理的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并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觀照下,基于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創(chuàng)設完成的。五個學習項目按照時間進程順次展開,從文本語言和人物形象入手,深入文本內核;以詩歌、小說的文字解讀為切入口,幫助學生完成對兩種文學體裁基本規(guī)律的認知;從語感到語理,從感性體驗到理性認知直至完成“文學閱讀與寫作”的終極目標——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和表達交流能力。
單元學習任務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統(tǒng)編教材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單元學習任務作用和價值,充分發(fā)揮單元學習任務的教學引領作用,在設計中將其整合轉化為落實學習任務群的載體——學習項目,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曹公奇.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路徑探析[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1):27-30.
[2]孔凡成.審視“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認識誤區(qū)[J].中學語文,2020(5):3-5.
[3]吳欣歆.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筆記[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溫儒敏.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的特色與使用建議[J].語文學習,2019(9):4-10.
(責任編輯:蔣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