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召 李博
摘要: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與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運用新媒體工具制作微課來輔助課堂教學成為了一種最新型教師技能?;谖⒄n程的輔助課堂教學成為了一種合理的輔助主要課堂教學的形式之一,運用當代教育技術與手段調整了傳統(tǒng)式單一化的教學方法,也調整了知識與信息的傳播途徑,充分運用學生們主動學習能力,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個預習、課堂教學積極參與、課后練習的平臺,提升學生們自我學習、互助學習、拓展自學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和學習的方法,為探尋最新型教學方法帶來理論和實際根據(jù)。
關鍵詞:STEAM理論;微課輔助;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
引言
微課程的闡述在新媒體時代,學生們獲取知識的形式已不再限于教師的傳授和課本,相比較于傳統(tǒng)式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通過聲頻、視頻播放、圖片和文本等形式相結合新媒體課堂教學更能夠吸引住學生們的興趣。與此同時,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和實用化水平也大力加強,學生們不僅僅能在課堂教學獲取知識,在業(yè)余時間還可以通過網(wǎng)上及其視頻觀看的形式進行知識的獲取,微課程的概念應時而生。
一、如何理解STEAM理論
STEM是科學技術(Science),技術水平(Technology),工程項目(Engineering)和數(shù)學思維(Mathematic四門課程的首字母組合。STEM理論(STEM Education)來源于美國。美國科學教育專家學者最開始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明確提出科學素養(yǎng)定義,并取得了其他國家科學教育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可,覺得它是提高國民科學素養(yǎng)和國家整體實力的核心。在STEM理論實踐活動中,人們又將藝術美學、工藝美術知識(Arts)融進在其中,進而演化成STEAM或STEAM十課堂教學模式,促使課程融合更為充實。STEAM理論以項目為樞紐,學生們通過項目學習來獲得新知識、熟練掌握新技能、培育新思路。它不僅僅將知識做為培育的具體內容,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協(xié)作觀念等全部都是STEAM理論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在STEAM理論下學生們接受到的是整體而全方位的培育。當前階段,STEAM理論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取得了合理有效的推廣,這篇文章主要是解析STEAM在我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探討。在此過程之中,教師通過大量的在教學中進行STEAM理論的靈活運用,以此來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高效教學。
二、教師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自主思維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都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們對于案例型教學方面應用的認識不夠明了,大都只是注重這個案例本身所具有的的答案的單一化,在此過程中,也沒有學會去運用STEAM理論來將學生的不同階段之間的學習狀況進行一個歸類研究。這種老套落伍的案例教學方法不僅不利于課程教學目標的完成,還限制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們應學會去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始終堅持以STEAM理論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的思維為上課時候的主線,更多地強調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充分認識到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學習還是得靠學生的主動與自覺。信息技術學科是偏技術性的一門學科,STEAM理論恰恰是適合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的,他可以更好地反應學生的整體性差異情況,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踴躍的發(fā)言,善于提出自己與課程不同的觀點看法,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各類型學生們各方面綜合能力。由于在當代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只是傳統(tǒng)的老師教什么,學生才會去學什么,這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橫亙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永恒的一個課題。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是一個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之中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與理念,在整體掌握數(shù)學課程目標,特別是需要從整體去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核心形式素養(yǎng),整體去實施小學學科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性質的素養(yǎng)教學,讓STEAM理論具體的應用于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之中。
三、信息技術微課課堂教學應對的措施(STEAM理論為指導)
在現(xiàn)在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之中,能協(xié)調統(tǒng)一“理論性的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是一個優(yōu)秀信息老師的重要標準。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許多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往往只是針對于某一個知識點進行單一且老套的講解,根本沒有將這門學科的前后知識點與具體的知識體系進行一種較為有效的聯(lián)系。而STEAM理論在學生學習思維上的歸納整合能力也是十分突出的,學生們整體來說都是具有差異性的,因此STEAM理論能夠在不同學生的不同階段,以實現(xiàn)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能夠實現(xiàn)學習效率最優(yōu)化。一般來說,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是一門相對簡單的學科,我們的很多同學容易流于技術而忽視自身信息意識、信息素養(yǎng)等能力的提升。在這種時候,STEAM理論就可以補位信息技術流于技術教學的不足,不僅僅如此,結合高段的信息技術微課學習也比較容易去掌握信息技術科目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STEAM理論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學習情況,讓教師更加直觀的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情況。同時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也應善于引導學生們去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僅僅只有對某個老師的信息技術產生興趣,這些學生才能夠在課上去集中注意力,發(fā)散思維去思考,從而慢慢的攻克信息技術微課中的重難點。根據(jù)STEAM理論進行的微課輔助教學,對學生來說必然是一個思維和認知水平上的最好實踐。我相信,在課堂教學中融入STEAM理論,必然能夠實現(xiàn)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高效發(fā)展。
四、結語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網(wǎng)絡時代背景下,基于STEAM理論的微課資源應用在課堂中進行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一個學生需要對各科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有能力擺脫各科相互間的掣肘對知識進行整合應用。只有如此,才可以讓學生變成具備綜合性處理問題能力的人。只有學生具有了綜合性應用知識的能力,才能夠更好地融入將來社會的工作和競爭中,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林彩滿.”基于掌握學習理論下的微課輔助教學實踐.”小學信息研究(華南師范大學):下半月.(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