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摘要:歷史學科是初中教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存在,對于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民族發(fā)展觀念都會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院校在開展歷史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三維視角出發(fā),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合理規(guī)劃,將整個教學內容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結合,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開展相應的問題式教學,以此來確保學生的綜合實力能夠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對教學方式方法的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是近幾年我國教育行業(yè)一直都在研發(fā)的重要內容,在素質教育的需求下,初中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需要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彼此間互相滲透,以此來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能夠得到有效提升。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不同,三維教學可以說是歷史學科的主要教學模式,通過這一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不斷學習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并以史為鑒來培養(yǎng)自身的價值觀。
一、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歷史時空觀念
對于歷史學科而言,時空這一理念的存在是尤為重要的,也可以看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核心素養(yǎng),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先對整個歷史事件的時間線進行梳理,并明確相應的空間背景與影響,以此來構建較為完善的時空觀念。在這一背景下,學生能夠對歷史中所涉及的內容進行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梳理,并對相關現(xiàn)象有著更為明確的認知與聯(lián)系,通過這一措施,不但能夠提升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正確認知與理解,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在提高了學習效率與質量的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產生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1]。正因如此,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比如說在有關中國近代屈辱史時,完成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學內容進行思維導圖勾畫,并明確整個時期的時間軸與事件,找到導火線與背景,并明確其中所涉及的相關要素,以此來確保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能夠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二、通過設問的方式開展教學
當學生了解整個歷史內容后,相應的時空觀念也得到相關要求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相應的設問處理。比如說,在初中教材中有關原始人類的課程,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出設問,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相關渠道去搜索最早的原始人類,他們的活動地區(qū)與行為聯(lián)系,而學生在進行尋找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元謀人可以說是當前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原始人類,距離當今的時間大概在一百七十萬年,其他的也由此類推。而在課堂之中,學生將自己所找到的內容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簡單的整理,選擇符合要求的內容進行引申,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這方面的學習興趣[2]。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問題,在沒有任何通訊設備的情況下,這些原始人的活動需要通過哪種手段開展工作,由學生通過自己所記錄的資料以及翻閱課本知識來進行答案的尋找。對于初中生而言,想要提升其本身的綜合素養(yǎng),那么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尤為重要的,將被動轉變?yōu)橹鲃訉W習,以此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能夠因此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過范文來培養(yǎng)學生歷史評價能力
縱觀古今,所有的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所書寫的,很多著作本身都是有著被更改或者修補的印跡,這就導致學生在進行初中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迷失的情況。如果將歷史比作海洋,那么學生就是實習船員,需要在前輩所留下的線路中前行,為了避免發(fā)生不公正或者不客觀的情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相應的反問,要讓學生對歷史有足夠的尊重感,并要具備相應的質疑心態(tài)。對于學生而言,只有自身對整個歷史事件有一個明確的認知與理解,才能夠進行最為公正的評價,以客觀思想為主,避免了主觀臆斷的存在。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內容的講解后,對學生提出問題,由學生對整個事件所具備的意義進行思考,對相關歷史人物進行自我評價,因為這是一種開放問題,因而學生不怕說錯,只需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再由其他學生一同進行思考與討論,將整個教學主體交給學生,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較為客觀的思想理念,能夠對歷史事件產生一個明確的認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比如說,在開展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內容后向學生進行提問,你認為李鴻章是什么樣的人,由學生對這個人物進行分析與解答,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翻閱,了解整個時期清政府的真實狀態(tài),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去分析,這一點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還能夠避免受到歷史資料所給予的思維限制與局限性。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整個教學重心,并以學生的素質教育為基礎,將原本的教學內容進行轉化,在完成初步的時空觀念培養(yǎng)后,開展問題式教學,由學生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彼此間進行討論,這樣不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歷史觀念與思維素養(yǎng)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曉燕.巧設問題落實歷史核心素養(yǎng)——高中歷史問題式教學策略研究[J].中文信息,2019,000(012):163-164.
[2]馬奎.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文淵(小學版),2019,000(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