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
【摘 要】目的:探討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分析和護理對策。方法:將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8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患者,根據(jù)采取的護理方式進行分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全面護理對策。比較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結論:全面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有控制作用,值得推廣。
【關鍵詞】肺癌患者;PICC置管;常見并發(fā)癥;護理對策
與傳統(tǒng)的靜脈通路相比,PICC不需要頻繁的穿刺,減少了疼痛,可以有效地預防靜脈炎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操作簡單,使用安全,保留時間長。因其諸多優(yōu)點,PICC在腫瘤患者的化療、大手術、腸外營養(yǎng)支持和麻醉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導致PICC置管時間縮短,疼痛加重,治療費用增加[1,2]。本研究探析了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分析和護理對策,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80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患者,根據(jù)采取的護理方式進行分組。實驗組,年齡31歲~77歲,平均年齡(45.56±6.72)歲。對照組,年齡32歲~72歲,平均年齡(45.15±6.67)歲。兩組樣本比較顯示(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全面護理對策。
1.2.1 機械性靜脈炎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尿路紅腫疼痛,有時有局限性癥狀,常發(fā)生于導尿后2天~3天。機械性靜脈炎是 PICC的主要并發(fā)癥之一。①原因:穿刺置管時,機械摩擦刺激靜脈內膜和靜脈瓣膜,使穿刺鞘和導管產(chǎn)生過敏反應。尤以穿刺困難,血管反復穿刺,更易引起機械性靜脈炎。②預防和護理措施:在插管前仔細評估血管,并正確選擇合適的血管;在插管前向患者介紹插管的程序、用途、好處,做好心理護理,降低壓力反應強度;在插管時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消除緊張情緒;在接觸導管前,清洗手套上附著的滑石粉,并將導管充分浸入生理鹽水中。輕放導管,盡量勻速移動;盡量避免在已經(jīng)注射了化療藥物的血管內進行導管的放置,以免因化療藥物損傷而導致導管難以穿入內膜,最好在化療前幾天放置導管,讓體內有適當?shù)牟骞苓^程。抬高機械性靜脈炎患者的患肢,促進靜脈回流,緩解癥狀;濕熱敷腫脹部位,每天4次,每次20分鐘~30分鐘,連續(xù)2天~3天。用2%利多卡因+50%硫酸鎂10 ml+地塞米松5 mg濕敷局部疼痛部位,每天3次。聚磺化多糖軟膏外敷治療Ⅰ度 PICC靜脈炎,濕潤燒傷膏或聚磺酸膏外敷治療Ⅱ度和Ⅲ度 PICC靜脈炎,50%硫酸鎂濕熱敷,或按醫(yī)囑應用消炎消腫藥,促進水腫處吸收,改善血液循環(huán)。
1.2.2 導管堵塞 ①原因分析:護士不正確的沖洗和封閉方法導致血液血管回流,凝血后導管堵塞;藥物沉淀、導管脫落導致血液返流和凝血、形成纖維蛋白鞘、滯留時間長、腫瘤細胞可引起血小板聚集,腫瘤細胞釋放的血小板和促凝血因子可引起凝血增強,導致腫瘤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易合并血栓形成。②預防和護理措施。當灌注過程中滴速增大時,通過 PICC導管的液體重力滴速一般在80滴/min以上。滴速低于50滴/分鐘時,應能將導管堵塞。必須用壓力脈沖式方法密封管道。靜脈注射20 ml肝素溶液(250 nacl+0.4 ml肝素),接液前沖洗導管,靜脈推液時判斷導管阻力和堵塞情況。不能把重物抬起,也不能過度伸展,不能劇烈咳嗽或大小便,不能讓導管移位;在使用大分子藥物如脂肪乳劑、血液制品后,應立即沖洗導管,防止藥物沉淀;注意藥物配伍禁忌,避免藥物沉淀和堵塞。血栓阻塞一旦發(fā)生,應避免劇烈注射,肝素鹽水可溶栓,必要時,尿激酶(5000/ml)可三向負壓解除導管阻塞,仍不考慮拔管,不強迫溶栓藥物進入管腔,防止血栓脫落后形成血管栓塞。
1.2.3 (1)管道移位 ①原因:過度活動、換藥不當;胸壓改變;導管不正確拔除或自脫等;導管意外向外移動;貼膜受潮;患者淋浴和排汗。②預防:加強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固定導管的重要性,爭取患者的配合,加強科內護理人員的培訓,增強責任心;導管脫出時間過長,無法再入體內,可在無菌操作下進行修復(僅限于三瓣 PICC)。(2)導管相關性感染。①表現(xiàn):穿刺部位伴紅腫、發(fā)熱、疼痛或膿液分泌,血細胞增高,無其它感染源。②預防:嚴格無菌操作預防護理措施;24小時更換敷料,此后每3天~7天更換一次;隨時更換有臟血和松濕的敷料,每周更換正壓接合處;做好手部衛(wèi)生;加強患者自我護理,嚴格按規(guī)定周期更換。如穿刺點有腫痛,應立即更換敷料,用碘伏棉球進行局部消毒,必要時進行血常規(guī)及血培養(yǎng)監(jiān)測,并按指示服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PICC置管屬于深靜脈穿刺術,導管尖端置入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F(xiàn)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腫瘤化療患者,通過靜脈化療,增加導管保留時間,實行間歇反復治療。通過 PICC置管,患者能獨立工作和運動,保證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能顯著提高患者的整體滿意度。盡管該技術優(yōu)勢很多,但在實際應用中會引起靜脈炎、血栓等相關不良反應,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該研究的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全面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發(fā)生有控制作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熊慧,袁芳,胡婷.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分析和護理對策[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6):108-109.
[2] 吳瑩.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護理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0):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