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要: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重要目標之一,我們應該使學生會說、樂說、愛說。當前數學課堂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極度欠缺的現狀中,本文闡述了數學課堂上的“語言表達”的內容以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話”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 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yǎng)
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和工具。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的發(fā)展是兒童獲取知識的先決條件,是人們用來思維的武器,一切掌握了語言的人們都是用語言來思考問題的 ?!闭_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一、小學生數學課堂上“語言表達”的現狀
作為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學習載體“學生的數學語言”已被眾多的人所忽視。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中,經常有如下現象:①幾個學生的發(fā)言代替了整體學生的發(fā)言,殊不知不會說的還有一大片;②發(fā)言的同學語言羅嗦、條理混亂、表達不完整;③學生缺乏自信心,不敢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者發(fā)言聲音太輕;④課堂上只聽到教師的“精彩講解”而很少聽到學生的聲音。
二、數學課堂上不同課型的“語言表達”內容
(1)在數與代數領域:①概念教學——說本質。在概念教學中,把對具體的事物由直觀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是在學生的口頭表達中一點一點抽象出來。因此,概念教學必須重視說出本質,讓學生不但能說出定義、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還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口頭來闡述概念。對于近似概念,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共同點與內在聯(lián)系。②計算教學——說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計算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重視說的過程。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多種算法;同時對于計算中的錯誤,要讓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如何訂正,以及如何減少類似的錯誤。
(2)在空間與圖形領域。圖形的教學要重視說其特征,幾何圖形的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更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我首先出示實物,讓學生看一看,初步摸一摸,接著同桌相互說一說初步的感受;再拿出學具袋里的模型進行觀察,進一步進行動手摸一摸、說一說,討論得出長方體的特征。全體學生先自己說,然后組內說,最后班里說,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這樣不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說”的教學活動中去。
(3)在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小學生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不十分協(xié)調,解決某個問題往往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針對這個特點,在教學中就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在綜合應用領域:①解決問題教學——說思路。解決問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問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學習解決問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說出個所以然。這就要從語言訓練入手,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②活動課——說過程和收獲。數學活動課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較多,感悟也更多,所以教師要組織好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表達,說活動的過程,說活動中的收獲。
三、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
(1)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說”。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要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多參與到課堂中來。很多學生膽子小,聲音輕,怕說錯,怕老師批評,所以不敢說。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放下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的“威嚴”,打破師生之間那一道看不見的鴻溝,做學生真正的朋友、伙伴,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才可能實現,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創(chuàng)設語境,使學生“樂說”。小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注意力的無意性很強,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新教材提供的主題圖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這些都為學生的說做好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也可根據實際將書本提供的內容進一步生活化、具體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產生迫切想表達內心思想的欲望,快樂地參與到說的過程中去。
(3)手腦結合,使學生“會說”。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數學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數學語言要準確、縝密,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俗話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數學課不但要讓學生意會,心理明白,更要讓學生“言傳”,把心理明白的東西通過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達到說的最高境界——會說。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把操作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可以通過自己小聲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合作交流說等多種形式促使學生“會說”。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使用簡明、準確的語言來完整地回答問題,也可適當地示范。例如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常用句式,比如說解題思路時,可以說:“我是這樣想的,因為……所以……”,“我先算……后算……”,“要求……也就是求……”等等,以此來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這樣大大降低了說的難度,學生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所想提升地更快。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準確、精煉、清晰、完整的語言表述觀察過程、操作過程、算理和解題思路以及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長久下去學生既會想也會說,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說”出口才,“說”出膽量,“說”出本領,更“說”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