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星屹
摘要:《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也是孔子思想和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在這本著作中,我們可以挖掘出很多的政治思想和相關(guān)的教育內(nèi)容,對高校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論語》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論語》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很高的地位,蘊含著很多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guān)的原則方法內(nèi)容的研究提供比較完整的理論和實踐支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汲取《論語》中有重要教育價值的理論,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shè),全面發(fā)展,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論語》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
《論語》中包含了許多與大學生相關(guān)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同時也包含了很多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我們?nèi)绾芜M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論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觀
《論語》中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在政治方面,二是在經(jīng)濟方面,三是教育方面??鬃犹幪幰匀藶楸镜奶幨涝瓌t,沒有過多的等級觀念,即使對最底層的勞動人民也時常關(guān)心與幫助?!墩撜Z·鄉(xiāng)黨》中的“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即體現(xiàn)了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
《論語》中體現(xiàn)的“仁”思想,隨處可見“人本理念”:“仁”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主要思想,能促進人內(nèi)在價值的體現(xiàn)。這能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的新思想。
“忠恕之道”說明,誠信待人是人和人相處的基礎(chǔ),我們在對待別人時,必須要有與人為善的心思,要將團結(jié)友愛的品格貫穿到底,而且要有寬容待人的意識,爭取做一個誠信寬容待人的人。這一思想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很多重要知識。
在個體取向上,《論語》重點關(guān)注的是具體的人。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也必須對大學生的生存有所了解。而這種生存狀態(tài)的了解,既有物質(zhì)層面的了解,也有精神層面的了解,更有心理層面的了解。大學生學習《論語》,能從中逐漸思考人生的真諦,對自己的生存價值和具體使命有正確的認識,讓大學生在不斷豐富自己的同時努力提升自己和社會的接觸度。在具體學習中,必須要積極了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引導、教育和溝通,讓大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學會尊重、理解和關(guān)心他人。
在經(jīng)濟上,《論語·學而》中提出了“節(jié)用而愛人”的觀點,體現(xiàn)了要愛護人民,平時減少財政支出?!墩撜Z·述而》中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體現(xiàn)了孔子事事親力親為的品質(zhì),凡事先從自己做起,生活中主張一切從簡的樸素性格。
在教育的問題上,孔子首先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這體現(xiàn)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具備盡職盡責的教育態(tài)度。如“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同時孔子在其他教育方式上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比如如何進行學以致用,如何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等。以上這些都是《論語》中關(guān)于世界觀的集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世界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論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觀
大學生的學習通常包含很多方面,其中有人生觀、價值觀等。而《論語》中的人生觀,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理想和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以及人生價值觀奠定了理性認識基礎(chǔ)。
孔子一向有著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和重感情、講義氣的價值觀,這值得后人深思?!墩撜Z·述而》中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說明,孔子把義氣看作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再富再貴,不講道義,就是浮云,就是沒有價值的。書中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充分說明了君子更加關(guān)注道德和情感,而小人則更多關(guān)注個人利益?!墩撜Z·學而》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到“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等都體現(xiàn)出孔子無論何時都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這告訴我們,面對各種困難,我們不應(yīng)該悲傷與退縮,應(yīng)該保持冷靜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應(yīng)對。我們通常會說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求學生在為人處世中要站在用自己的心思來推想別人的心思的角度上,設(shè)身處地替別人著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要互相理解,與大家共同生存與發(fā)展,不以犧牲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欲望。
(三)《論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觀
《論語》中也提出了很多關(guān)于道德觀的觀點。道德觀教育的基礎(chǔ)是“孝道”,論語從幾個方面具體描繪了孝順的含義。第一是尊敬,在書中,我們通常能看到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子夏問孝,子曰:色難?!边@是“敬”的表現(xiàn),只有互相尊敬,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第二是在對待父母親的問題上?!懊宪沧訂栃ⅲ釉唬簾o違?!边@里所說的無違,并不是說對父母就要做到言聽計從,不能對他們有任何的頂撞。如果父母有做錯的地方,也要及時指出來,但是要用尊敬的態(tài)度,也就是尊重為上?!叭收邜廴恕钡乃枷胍彩堑赖掠^方面的經(jīng)典理念,只有做到人與人之間互幫互愛,有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才能使社會關(guān)系更加和諧。大學生是建設(shè)祖國的主要人才,不同類型的大學生,都在建設(shè)祖國的基礎(chǔ)上添磚加瓦。由于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導致現(xiàn)在的大學生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往往缺乏長遠性的戰(zhàn)略目標,因此,教授大學生《論語》方面的知識,可讓大學生不斷增強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領(lǐng)悟。
《論語》重視“孝悌”思想的傳承。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論語》中的“孝悌”思想在每一時代每一階段都是存在的,目前由于存在利益多元化現(xiàn)象,使得人們的價值取向出現(xiàn)了多元化特征。對大學生來說,既要在當下追求一定的利益,但也要確保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貫徹到底,需要每個人去思考。在這方面,《論語》中的“仁愛”“忠恕”思想為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論啟示。當代大學生要在《論語》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自己的“正直”“誠信”“責任感”“理想信念”意識,做到仁愛為本,要做到大愛,學會尊重他人,同時,也要為社會做出應(yīng)有的貢獻。
二、《論語》中蘊含的原則
儒學中曾提出“內(nèi)圣外王”,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政治領(lǐng)袖,一方面要有圣人高尚的心靈和才德,一方面對外也要施行王道。其中蘊含了很多教育的原則,包括實事求是、寬容不慍、改過遷善的原則等,這些原則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一)實事求是的原則
實事求是的原則也稱求實原則?!墩撜Z·學而》中提到,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盵3]在書中,孔子也提出了相關(guān)的論言:“仁者,其言也讱?!边@就說明我們必須要做仁愛之人,說出來的話必須要慎重,并且說到做到。在《論語·憲問》中:“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痹谘孕幸恢律厦?,《論語》規(guī)定了君子應(yīng)有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要求學生做事要實實在在,要講究誠信,說話做事謹慎算數(shù),切忌說大話不做實事。在教育者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做到做事實事求是、保持言行一致,既不能說脫離實際的大話,也不能說違背黨的方針政策路線的錯話。作為教育者,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然后才能要求學生。
(二)改過遷善原則
孔子要求“過則勿憚改”,有過失沒關(guān)系,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不怕改正。在孔子看來,如果有了過錯卻不愿意改正,這才算是真正犯錯誤??鬃釉跁羞€描述了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也就是說我們犯錯沒有關(guān)系,但是最為可貴的就是要及時改正錯誤。所謂的“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這些思想教育我們,人的一生沒有不犯錯的,犯了錯應(yīng)該正視并及時改正。一個人只有具備隨時改過自新的優(yōu)秀品格,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三)寬容不慍的原則
《論語》當中有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挘骸叭瞬恢粦C,不亦君子乎?”這充分表露了人的寬容之心。即使別人不理解自己,也要采取相對寬容的態(tài)度,不怨恨,從心底寬以待人??鬃犹岢伺c人之間相處要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即使犯了錯也應(yīng)該寬容他們,這樣才能構(gòu)建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赦小過”就是寬容不慍原則的具體化??鬃舆€說過:“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边@說明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說了,已近完結(jié)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匡正,挽回;過去的事情,就沒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與責任了;事物還在完成的過程中,不可以制止,事情過去了后就不要多批評。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也不應(yīng)該一味地批評指責學生的過失,做到理解和包容學生的缺點,并幫助他們改正,體現(xiàn)老師應(yīng)有的“寬容不慍”的品質(zhì)。
三、《論語》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我們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借鑒《論語》中提到的各種教育方式,綜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固有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養(yǎng)和工作的實效性,從而加快促使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進程,開啟新局面。
(一)因材施教法
我們在現(xiàn)代教育史上非常注重因材施教這一個觀點。也就是在《論語》中經(jīng)常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盵4]意思是君子待人和順友善,但不會盲目附和,人云亦云,小人雖常和他人保持一致,卻是毫無原則、不辨是非曲直的“茍同”。這明顯表現(xiàn)了人的差異性,沒有人能與人保持完全一致??鬃拥膶W生顏淵、仲弓、司馬牛三人曾同問孔子何為“仁”,孔子分別給出了三種不同答案,體現(xiàn)了孔子因材施教的觀點。在《論語》當中,子路和冉求分別在一段對話當中,向孔子求教了同樣的問題。但是孔子在回答的時候,卻給他們不一樣的答案。公西華問為什么,孔子表示,冉求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需給予他適當?shù)墓膭?子路做事急于求成,需要提點壓制一下他。
由此可知,要提高教育水平,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及自身素質(zhì),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從而分清教育的差異性和層次性,不僅要堅持教育的漸進性和連續(xù)性,也要堅持做到特殊性和一般性的統(tǒng)一,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努力獲得最佳發(fā)展。
(二)實踐教學法
《論語》中提出“行為”的中心思想,這里的“行”指的就是實踐。《論語·學而》中,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表示孔子在教育中要求不要過分注重外在言語的修飾??鬃幼⒅睾筇斓膶嵺`和努力而不是先天的優(yōu)勢,在《論語·述而》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句足以體現(xiàn),沒有誰是天生就聰明的,靠的都是后天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吧w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边@句話就充分說明了我們要增加實踐,要通過更多的實踐活動來驗證書本的知識,同時也要理論結(jié)合實踐。如果沒有實踐,我們就不可能理解真正的知識。其實側(cè)重于實踐,也就是“行”。《論語》強調(diào)通過實踐提高人的道德修養(yǎng),講的就是社會實踐在教育中的重要性,重視實踐中的領(lǐng)悟和學習。
《論語》中的實踐觀教導學生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實踐出真知,避免盲目的無方法的學習,少走彎路。這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會實踐教育方面具有直接的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寓教于樂法
在《論語》中,孔子曾提出教育過程中人的主觀感受的重要性。個體主觀因素對教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他認為當做某件事時個體的感覺是開心的,那么對所做的事也會更加努力和堅持,都是值得的,當然最后也會事半功倍。反過來說,當個體對自己所做的事付出很大的努力時,無論結(jié)果怎樣,最終心情也都是踏實快樂的?!墩撜Z·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就是說雖然平時日子過得簡單清苦,每日粗茶淡飯,但我也是樂在其中的。因做了不仁不義的事而得來的大富大貴,對我來說也是浮云,也是不開心的。在《論語》當中,我們會看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也就是說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快樂的人。這也說明知道學習的那些人,遠遠不如喜歡學習的人,而喜歡學習的人遠遠不如那些把學習當成樂趣的人。這體現(xiàn)出快樂學習的重要性,教育還是要讓學生以其為樂,樂在其中才好!
綜上所述,結(jié)合實際情況,可以總結(jié)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真諦不僅僅在于其本身的思想政治相關(guān)專業(yè)知識內(nèi)容,而且還要求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在教育和學習的過程中保持一如既往的熱愛,結(jié)果就會事半功倍。同時教育者要打破傳統(tǒng)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在不斷實踐中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用學生喜聞樂見、符合時代潮流特色的教育方式方法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可提高工作的實效性;二也可讓學生樂在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大學生學習《論語》的過程中,這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大學生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促進自身“自強不息”精神的形成,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在困境中不斷促進自己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促進大學生多方面的發(fā)展。
總之,《論語》中處處體現(xiàn)了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大學生學習《論語》,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層面;大學生學習《論語》,能從《論語》中反映的相關(guān)思想出發(fā),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zhì),促進自身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從而成長為一個真正為國為民的人。
《論語》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是一種寶貴的思想文化教育資源,對人們的思維方向、價值取向、教育理念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大學課程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教育學科。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借鑒《論語》當中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在此基礎(chǔ)上增加新的教學理念,并且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方式,在日常工作中關(guān)愛學生,把握學生的成長定律,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著力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男聲r代四有青年。
參考文獻:
[1][2][3][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5.
[5]胡文明.《論語》所蘊含的教育原則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28-130.
[6]盧川.《論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學術(shù)研究),2007(8):99-100.
[7]韓沛.《論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
[8]馬愛軍.《論語》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7):150-151.
[9]鄧球柏.《論語》與思想政治教育[J].長沙大學學報,2008(3):1-4.
[10]周能.《論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原則和方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2010(10):64-65,69.
[11]劉曉軍.《論語》學習思想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前沿,2013(1):36-38.
[12]齊英喬.從《論語》修身思想談思想政治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8):63-64.
[13]鄧球柏.《論語》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初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6):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