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紅麗
摘要: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比較窄,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閱讀,才能更好地拓展視野,使自己的閱讀水平得到提高。閱讀是一種通過視覺系統(tǒng)將書面用語傳遞到大腦的信息模式。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獨立思考問題,對那些自己感興趣的好詞、好句,可以摘抄積累,以便在作文時進行應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鑒于此,本文淺析了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
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閱讀教學則是學生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因素。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闊視野,擁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還能陶冶情操,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小學低年級階段起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教師需要了解當前學生閱讀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無論是低年級學生還是高年級學生,對于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閱讀教學,先要做的便是激發(fā)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需要首先做好的便是利用巧妙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閱讀形式單一
學生在平時的閱讀學習中,接觸最多的便是課本。教師根據(jù)每一單元所編制的文章給學生講解,在講解時,就文章本身進行一遍又一遍的閱讀。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便會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學心理。如果教師只按照課本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的話,會讓學生與許多名著名作失之交臂。
二、培養(yǎng)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認知狀況、學習能力等。在實施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轉變語文教學觀念,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通過情境教學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讓學生時刻保持注意力,進而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并通過各種閱讀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讓整個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例如《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篇文章講述了傣族的潑水節(jié),而1961年的潑水節(jié)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難忘的一次潑水節(jié),周總理和邊疆人民共同度過了這個富有趣味性的節(jié)日。如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讓學生生硬地閱讀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可能會導致學生應付式完成學習任務,整個學習過程缺乏趣味性,因此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也不能讓學生體會到文章中傳達出來的情感。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進一步地了解文章,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展示傣族潑水節(jié)相關的照片、視頻等,然后再將周總理與大家一起歡度潑水節(jié)的場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進而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課文內容。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內容,而且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更能體會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情感,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大力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可以拓展小學生的思維,也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課外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捐書,組建一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在家中拿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來學校進行分享,但在借閱的時候要注意做好登記和保護工作。在閱讀文章的同時,也可以講述這本書帶給自己的一些感悟和自己對作者的一些寫作看法。學生在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既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又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
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對自己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交流,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分享一些好故事,去留意一些生活中發(fā)生的趣事,這樣不僅使得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積累自己所喜歡的素材,也可以教會學生更好地熱愛生活,珍惜生活。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多舉行朗誦會,鼓勵學生大膽地挑戰(zhàn)自我,朗讀優(yōu)秀文章,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提升表達能力。
(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閱讀策略,擴展學生課外閱讀量
低年級階段學生在語文閱讀時,由于閱讀水平能力有限,需要對文章進行反復的閱讀和理解。由于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在學生參與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明確學生的閱讀范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以便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層次內涵。對于一些重要的內容,讓學生背誦記憶,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還應進行課外拓展,并輔助相應的閱讀書籍,讓學生在課堂中將自身掌握的豐富閱讀技巧有效地運用于課外閱讀中,讓學生擁有更豐富的閱讀量,彌補教材的不足,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在課外閱讀書籍的選擇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剡M行指導,如引導學生閱讀一些關于地理、歷史、人物、童話等相關的書籍。這些類型的書籍生僻字相對較少,難易程度適中,尤其適合低年級階段學生閱讀。
(四)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是學好語文以及其他各個學科的關鍵。我們在學習其他學科的時候,可以看到有好多需要記、背的重難點,在學習過程中,很多概念和定義性的內容,也需要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來支撐。對于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停留在課內的學習上,還應該靠平時的日積月累。教師在教低年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時,對其中遇到的一些名詞或者意象進行講解時,可以拓展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引導學生掌握。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學習現(xiàn)狀,分析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科學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霞.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J].人文之友,2020(05).
[2]南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好家長,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