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夢
摘 ?要:初中學生的理解能力仍然在持續(xù)發(fā)展中,對于物理這門初學的抽象學科,學生理解起來常常覺得較為晦澀,需要實驗予以輔助教學。但由于部分學校物質條件和實驗設備的制約,開展物理實驗常常受到阻礙,教師可以借助一些低成本的生活原材料,通過一些趣味豐富的實驗形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文章從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出發(fā),提出低成本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低成本
初中是學生初步接觸物理的階段,初中階段的物理相對今后的物理學習比較基礎跟簡單,但這個階段的物理學習的重要性非常突出。這個階段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物理思維,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最基本的原理。而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的最好的方式,便是開展物理實驗。物理實驗是化抽象為具體的最好方式,學生通過較為直觀的物理實驗對物理的光學、聲學、電學、力學等基本問題有了最初的理解,為今后高中乃至高等教育物理的學習打下基礎,同時能夠讓學生透過生活本質更好理解世界,達到物理學習的最終目的。
一、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與實踐性人才的必然途徑
過去應試教育背景下,物理教學與學習都是從理論出發(fā),再回歸理論,這樣的教學與考試形式過于機械,無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其擁有教高的綜合素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過程能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學生動手開展實驗能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學生將所學實驗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運用能力;這就足以證明實驗的重要性。
(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形式
初中物理雖然在整個物理教育體系中是比較基礎和簡單的,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其又是最初接觸物理學習的階段,很難清楚地認識物理中較為晦澀的原理。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穿插實驗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
二、通過低成本初中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策略
(一)借助生活材料開展物理實驗
1.導入部分小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導入部分借助物理小實驗,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通過設置懸念等形式,引導學生對接下來所學新課知識進行思考。在這一部分教師借助低成本材料開展物理實驗,要注重選擇時間短、簡便的實驗,避免占用課堂過多的時間。例如,在教學升華現(xiàn)象時,可以準備兩根試管,在試管里加入碘這種物質,一根試管加入冷水,一根試管加入熱水。這些材料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容易取得,成本低,適合在課堂導入階段開展小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在觀察的基礎上導出課堂。
2.借助實驗開展問題教學
在傳統(tǒng)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導致學生容易陷入題海戰(zhàn)術,缺少思考和探究的機會。教師可以借助低成本小實驗,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用設疑和解疑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和自我回答問題,教師將課堂主體交還給學生,只在教學中扮演引導的角色,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教師在教學“力的作用”這一知識點時,可以設置一個磁與小車的實驗,教師準備模型車和磁鐵,在兩輛車上分別放一個磁鐵,讓學生觀察車的運動形式。教師可以一點點提問:當我們在車上不放磁鐵時,車會怎么運動?當車上放磁鐵時,車的運動方向?思考為何會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當學生結合觀察結論開展思考之后,教師再得出最后教學結論,即同名磁極相互排斥,而兩物體向相反方向運動說明兩小車受力是相互的。
3.引導學生合作動手開展實驗探究
學生除了要觀察實驗,也要盡可能自己動手實驗,學生自己動手開展物理實驗,能夠有效提升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與應用能力,強化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自己動手開展的實驗材料,必須是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輕易獲得,且要具有安全性。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水放入一個不漏水的小塑料袋,并用橡皮筋將塑料口扣緊,再將其放入水中。這個實驗可以小組合作完成,小組成員部分準備塑料袋等簡易實驗材料,部分記錄實驗過程,部分進行實驗總結等。學生準備幾盆不同材料的水,一盆是清水,一盆裝鹽水。學生很快觀察到,加水塑料袋在清水中懸浮在鹽水中上浮。而此時,如果在塑料袋中加鹽水會如何?學生換上裝滿鹽水的塑料袋,驚訝的發(fā)現(xiàn)該塑料袋在清水中會下沉。學生得出物體沉浮條件: ρ物>ρ液,物體下沉 ; ρ物<ρ液,則物體上浮 ;ρ物=ρ液,物體可停留在液體內部任何深度的地方。
(二)利用多媒體開展物理實驗
除了使用生活中一些容易取得的物質材料,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物理實驗,多媒體模擬進行物理實驗,不僅可以增強實驗的可視化,也能模擬一些在生活中難以開展的物理實驗,進一步減輕成本,強化操作性。例如在教學《壓強》這一章時,教師要借助連通器原理證明水壓的作用,可以利用多媒體模擬三峽大壩輪船通過船閘的過程,學生清晰觀察“輪船上樓梯”的實驗,了解壓強的物理原理。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教學不應該局限在應試教育的圈子里,應努力培養(yǎng)綜合性的實踐人才。初中作為物理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對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觀察能力等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許多物理實驗需要準備大量實驗設備,不僅步驟繁瑣,也需要耗費一定的財力,為了減少物理實驗成本,教師可以用生活材料開展實驗,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蓋英帥.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290.
[2]蘇小剛.新課程下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