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 蘇蕊
摘要:家庭教育具有啟蒙與連續(xù)、全面與深入、靈活與及時的特點,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輔助力量、縱深陣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家庭教育融合,必須貼近生活,推進融合實踐;更新觀念,抓好師能提升。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家庭教育;教育合力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7B-0091-03
“家庭”歷來是中國人最核心的觀念,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庭教育在我國已有悠久歷史,家風、家訓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認知、思維和行為方式。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特別是在以學業(yè)成績作為終結性評價的趨勢越發(fā)顯著的時期,家庭教育的意識和功效被弱化。走進21世紀,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先進教育理念得以便捷地在民眾中傳遞,家庭教育開始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發(fā)揮其巨大的潛移默化作用。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家庭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指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小學時期作為一個人受教育的基礎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意識正在發(fā)生巨大變化,這一時期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時期。筆者認為,在時代需求下,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和家庭教育有效、充分地融合,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行為,幫助學生“扣好第一??圩印本哂兄匾囊饬x。
(一)家庭教育的啟蒙與連續(x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被稱為“啟蒙老師”。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家庭的教育與影響尤為突出,人的思想觀念、智力以及性格的發(fā)展都體現(xiàn)了一個家庭的教育觀念。家庭成員在長期生產(chǎn)與生活中,早已熟悉了有別于其他家庭的倫理道德觀念、為人處世規(guī)則以及生活習慣;下一代人將這些帶到自己新組建的家庭中,并影響下一代人。
(二)家庭教育的全面與深入
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雖然沒有系統(tǒng)的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但涉及范圍更廣,內(nèi)容更全面,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無形中影響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以及個性品質等,且更加注重“德”的教育。家庭成員之間了解最為深入,在教育中也更容易做到有的放矢。
(三)家庭教育的靈活與及時
家庭教育不受時間、場所、條件的限制,像親子游戲、促膝長談、家庭會議等,都可以隨時靈活地進行,這也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方法靈活多樣。并且在家庭中,家長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并予以干預,避免不良行為的持續(xù);通過孩子的言行舉止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并給予指導與教育,形成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二、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家庭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
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側重依據(jù)兒童發(fā)展需要,確定核心教育主題。以一年級上冊為例,核心教育主題是適應新生活。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同伴、新的生活方式很難很快適應,因此教材編排主要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角度展開,其中涉及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主要包括“玩得真開心”“吃飯有講究”“別傷著自己”“早睡早起”等,這些與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一致。教材編寫邏輯也符合兒童日常生活軌跡,依照“去上學—在學?!氐郊摇钡捻樞虬才艃?nèi)容,其中涉及上學時學生的情緒變化、上學路上的安全問題、如何與老師和同學相處等,這些都是兒童成長中會遇到的困擾,也是家長比較關心的話題。
(二)家庭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輔助力量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建立。首先,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單靠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遠遠不夠,學校需要與家長合作,為學生成長營造健康、輕松的氛圍,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形成教學共同體。其次,教材中涉及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需要家長與教師及時充分地展開溝通。最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需要家長在課堂之外予以配合,結合課堂所學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道德認知、行為習慣以及法治觀念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與教師一起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
(三)家庭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縱深陣地
家庭教育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家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方法技巧。道德與法治教學內(nèi)容可以開拓家長教育孩子的視野,增加家庭教育的專業(yè)性,擺正家長的教育心態(tài)。當下兒童都是家里的寶,有的兒童深受家長的保護與放縱,嚴重缺失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再加上有的家長本身三觀存在問題,與子女溝通時更是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道德與法治教學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和行為習慣,與教師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家庭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貼近生活,推進融合實踐
最好的道德與法治教材就是學生的生活,最好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就在學生的身邊。所以學校要切實貫徹新課程理念,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直面學生成長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緊密結合,逐步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1.學校要深刻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定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法治意識的發(fā)展,使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三觀。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學科教學的價值和特殊性,擺脫對升學率的片面追求。道德與法治教學應該是長期的、持續(xù)的,單單依靠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家庭的配合。無論在學校還是家庭,都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成長氛圍。
2.學校要支持家庭教育的融入。積極建設專題網(wǎng)站,向家長大力宣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家長支持的迫切性。并借助信息技術主動構建家校聯(lián)合的渠道,為家長和教師的溝通提供有效指導,加強家校合作,讓家長意識到自身的參與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及孩子成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