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楊陽
摘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目前,學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低效性,將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進行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德育的認知,保證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得到全面發(fā)展,也為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學方式。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義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有效的進行德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無痕滲透。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滲透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將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加強德育在高中語文課堂的無痕滲透,以此更好地達到以“知”育“智”的教育效果。
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意義
1.形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找到許多德育的突破口,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和思想道德水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如何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了解語文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美德和品質。語文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保持謹慎,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培養(yǎng)學生細心,認真的意識,嚴謹的態(tài)度,這些道德素質對學生未來的生活、成長和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教學效率
德育中包含了國家特色,語文教學實施階段滲透德育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F階段,德育教師沒有將學生的愛好、個人特點考慮在內,所以學生德育的興趣比較低,如若將德育融入其中,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內涵,還可以通過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利用網絡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改變以往對于德育的看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可以與情感、品質相結合,促進學生對道德品質的了解,而網絡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3.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網絡時代下,高中學生的價值觀被強大的網絡信息影響著,信息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進行語文教育時,通過消除不健康的思想,讓學生了解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助于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關鍵知識點,結合互聯網,促進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知識的快速融合?;ヂ摼W可以快速的分析出語文知識與德育教育之間的共同點,通過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來促進學生對德育正確的學習。
二、高中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的目標
第一,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學習方法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引導,確保擁有良好的思維方式,完善其個人的知識結構,同時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第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需要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然后在了解了其中語言文字的內涵之后,再對其進行靈活的運用來表達出個人的觀點。與此同時,該能力也是學生未來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前提,這對其以后的寫作表達以及閱讀理解等能力有著深厚的影響。
第三,實踐探究能力。生活處處皆學問,語文文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是相互關聯的,因此生活中的學問需要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唯有如此才能學到更多課本以外的語文知識,同時提高其個人運用所積累知識的能力。
三、高中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1.通過挖掘教材,引入優(yōu)秀文化
在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中,需要以學定教,以學生的認知需求,確定學習的目標;以學生的認知基礎,確定學習的起點;以學生的認知風格,確定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確定學習的重點,讓學習真正發(fā)生,讓學生真正成長。要實現德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無痕滲透,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例如,在進行《師說》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重點詞匯的教學后,要求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同時要求學生結合《勸學》等文章進行學習習慣、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品質進行探討,鼓勵學生了解古代人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反思,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同時實現德育教育。
2.利用信息化技術,引導學生發(fā)散思考
在進行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知識的融合時結合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更新教學理念。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利用現代化教育平臺,科學的進行學習小程序的設置,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中規(guī)范的設置學習,第一步是初次嘗試。鼓勵學生根據文章進行情感、品質的分析,教師在此過程中積極的引導。第二步,再次嘗試。教師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提出進一步的探索要求,激發(fā)學生投入新的探索。第三步,預設學習。例如,在進行《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認識的袁隆平進行介紹,然后結合文章內容,讓學生對袁隆平身上所具備的精神、品質進行總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播放對袁隆平進行介紹的短視頻,在激動人心的氛圍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對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3.豐富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品質
教科書是中學階段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更新教學理念,從而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可以指導和鼓勵學生獨立發(fā)現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且進行小組合作,并使用解決問題的思想相互碰撞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思維水平。例如,在進行《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工匠精神人物的搜集,評比哪個小組對工匠精神了解更加的透徹,引導學生進行工匠精神的學習。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需要對工匠精神進行總結,保證學生可以充分的了解課文所表達的內涵,實現德育教育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
四、結語
總體而言,高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教授,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語文學科教學的本質,促使學生能夠實現以“知”育“智”,為提升整體的德育奠定良好基礎。新時代的高中語文教師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引路人,在核心素質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更加需要發(fā)揮主導作用,以此更好地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朱莉;;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基礎教育論壇;2019年14期
[2]李玲;;潤心無聲 德育無痕——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下);2018年12期
[3]吳云;;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J];試題與研究;201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