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琦
1927年,在五四運動八年后的5月4日,藍天野在河北省饒陽縣出生。他的命運之途,便如同這個節(jié)日所象征的那樣,始終洋溢著愛國的感情、戰(zhàn)斗的意志和青春的氣息。即使如今已年過九旬,但他的心境和神態(tài),卻如青年一般,始終滿懷著對祖國、對生活、對藝術的無限熱情。
在舞臺藝術上,藍天野畢生追求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生路途中,他也像藝術家一樣,用無數(shù)的選擇與行動,認真雕琢自己的生命形象。
在災難深重的舊中國成長,藍天野從小就體會到家國羸弱之痛。15歲時,在日軍鐵蹄踐踏下的北平,他創(chuàng)作過一幅木刻版畫:一雙戴著鐐銬的手,正在極力抗爭。在青春迷惘年代,在面臨人生道路選擇的關鍵時期,懷著家國之痛的藍天野在共產黨員姐姐石梅的引領下,找到了自己的終生信仰。18歲時,他如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歲時,在晉察冀城工部領導下,藍天野參與成立北平劇聯(lián)黨支部,還發(fā)展自己的同學蘇民加入了共產黨,他們后來又參加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建設,在藝術道路上成為終生摯友。藍天野參與重組“祖國劇團”,出演李健吾創(chuàng)作的劇作《青春》。為塑造一位真實的農村老更夫形象,在姐夫石嵐——原解放區(qū)挺進劇社副社長的引導下,藍天野跑去京郊農村,與農民老伯聊天,觀察體驗,摸索正確的表演方法和理念。他和他的青年同志們,以祖國劇團的名義在北平戲劇運動中展開活動,廣泛團結聯(lián)系多個學校劇團,成為引導北平青年進步的核心力量。
《青春》演出后不久,藍天野被派到演劇二隊,以國民黨少校軍銜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也開始了他的專業(yè)演劇道路。在這期間,他開始與焦菊隱先生合作,出演了《夜店》《上海屋檐下》等劇。
在自己青春昂揚、風華正茂的年紀,藍天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成為新成立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的一員。
為了將北京人藝建成世界一流的話劇院,年輕的藍天野努力行動著。
29歲時,他從由蘇聯(lián)專家主持的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干部訓練班”學成歸來,在劇院領導的安排下,主持“演員學習班”,用半年時間培訓本院20多位青年在職演員,為北京人藝進一步統(tǒng)一表演方法、進行話劇民族化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藍天野和劇院的青年演員全身心投入藝術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在精心排演一部部話劇的過程中,成長為劇院的棟梁,成為北京人藝演劇風格的締造者?!恫桊^》中的秦仲義、《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韓邪大單于,乃至《家》中的馮樂山等等,都是他在中國話劇舞臺上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懷著“為祖國培育人才”的使命感,藍天野與蘇民一起,主持北京人藝1958年的“大班”和“81班”的表演教學,在關鍵的時間點,為北京人藝輸送新鮮血液。1984年,藍天野為剛剛畢業(yè)留院的學員排了《家》,以成熟的老、中年藝術家在藝術上傳幫帶,引導青年演員上路。
對舞臺藝術的激情,鑄就生命不息之火
作為北京人藝建院之初的舉措和傳統(tǒng),去工廠、農村、部隊體驗生活,成為演職人員獲得“豐富深厚的生活基礎”的重要方式。藍天野對這一切都充滿新鮮感和濃厚興趣:他曾在北京琉璃河水泥廠體驗生活。當燒制水泥的轉爐出現(xiàn)故障時,他積極要求與工人師傅一起,在極高溫度下,身穿石棉服,裹著濕透的棉被,進入爐內,用鋼釬擊打水泥“結圈”;在劇院演出不忙的階段,他主動申請到房山區(qū)崗上大隊,與大隊書記、全國勞模吳春山一起,在村里居住、勞動,與村民們相處半年多……
為了創(chuàng)造真實的舞臺氣氛與鮮明的人物形象,不管是作為演員還是導演,在體驗生活過程中,藍天野始終與工人、農民、士兵同吃同住,一起勞動、一起訓練,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獲得了扎實的生活積累,豐富了自己的人生。
為了探索與發(fā)展中國話劇民族化,創(chuàng)建話劇演劇的中國學派的藝術理念與實踐,藍天野將自己從幼年時期就培養(yǎng)起來的對京劇藝術的興趣與愛好持續(xù)終身,至今仍頻繁地觀摩戲曲演出,廣泛地汲取各劇種戲曲表演藝術中的精華,關心戲曲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并與眾多戲曲名家交往甚篤。
2008年,藍天野接受劇院邀請,義不容辭地擔任了北京人藝藝委會委員,重新煥發(fā)蓬勃的舞臺藝術青春。
2011年,在離開舞臺19年后,84歲的藍天野重新成為了話劇演員。在李六乙導演的《家》中,老、中、青演員同臺合作,接續(xù)北京人藝優(yōu)秀演劇傳統(tǒng)的傳承歷程。
87歲時,藍天野重新成為話劇導演,復排《吳王金戈越王劍》,強調“以史為鑒”的憂患意識;90周歲時,他導演創(chuàng)作《大訟師》,堅信“草野間良心未泯,廟堂上正氣必張”的力量。這兩部舞臺劇堪稱藍天野舞臺作品的“雙璧”。
藍天野的終生摯友蘇民曾經感慨,現(xiàn)在的演員很難擁有一種高貴氣質,而藍天野身上便有著這種高貴氣質。
如果不懂得什么叫作獻身,什么叫作氣節(jié),什么是忠誠于自己的信仰,也就不懂得什么叫作崇高,也就不會擁有生命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力,不會成就高貴的品格。
藍天野選擇將自己的藝術事業(yè)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他經受住了人生當中的歷次考驗,用畢生的工作,為黨和國家、為人民獻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摘自七一網(wǎng) 七一客戶端/《文藝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