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足以說明在教學中教學語言的重要性。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音樂課堂教學也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斷優(yōu)化推進,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的標準已經不僅僅在于教師巧妙的課堂設計和準確的音樂知識技能的教授,而逐漸聚焦于教師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把握應成為必備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教學;課堂教學;教學語言
一、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誤區(qū)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音樂教師課堂語言的拿捏既要有利口巧辭,也要邏輯嚴謹,更要具備藝術的細膩、精美。很多教師對課堂語言的把握停留于表層,不能真正為課堂教學服務,導致了很多失敗的瞬間。
(一)拖沓冗長的導入語言誤以為是開放自由的激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老師努力踐行著這樣的“真理”,狹隘地認為導入部分應多些導入語言,所以很多音樂老師將導入部分的語言過重過細的設計,反而適得其反。
例:蘇教版一年級音樂課《堆雪人》
老師首先“營造氛圍”似的說:“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么季節(jié)???能說說為什么嗎?”學生說出四季。
師:“那你們在喜歡的季節(jié)都會做些什么呢?”學生眾說紛紜。
師:“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謎底是關于你們在某個季節(jié)中喜歡做的事情哦。”出示謎語,請學生們念一念。有的老師會自己念,稍有經驗的老師會讓學生帶著節(jié)奏來念謎語。
師:“同學們真棒!堆雪人是我們在雪天里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哪些同學堆過雪人呢?你們堆的雪人又是怎樣的呢?”
這樣的一段談話少則五分鐘,長則近十分鐘。老師給了學生充分的交流時間,仿佛呈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卻忽略了對學生而言“精準”的提煉才是老師要教授的。適度且貼合教學需求的語言才是最好的,這樣的冗長會讓聽課者感覺“沉重”“疲累”。
(二)避重就輕的評價語言誤以為是達成目標的捷徑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崩蠋焸兌济靼自u價對于課堂教學的重要,課堂的實時評價更是層出不窮,漸漸地老師們在音樂課堂中也知道要“真正評價”,不再一概而論,但老師們對于意料之外的回答,時常會“避重就輕”一帶而過,急于把課的目標指向自己的“預設”,常常讓孩子失落甚至挫敗。
例:蘇教版五年級音樂課《未孵化鳥雛的舞蹈》
聆聽主題二之后,教師問:“你能想象到哪些情節(jié)和動作呢?”
生1:“我仿佛看到鳥在抖動,想要掙脫蛋殼的束縛。”
老師評價:“好的。”然后繼續(xù)請其他同學回答。
生2:“我覺得是……”。學生做了模仿小鳥的動作。
老師說:“對了,非常好,你的動作很形象!”
這位老師抓住了后一位同學的回答,“重點”點評,對前一位則敷衍了事。很顯然老師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是想要引出接下來的動作模仿,自然對于貼合教學“設計”的回答格外在意,而忽略了“亮點”。第一位學生的回答體現(xiàn)了對音樂敏銳的感知力,老師卻沒有重點評價。說明老師其實并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當中,沒有沉下來聽到學生們的回答,而是關注于自己的設計,但這樣避重就輕地點評,聽者覺得遺憾。
二、小學音樂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幾點建議
小學音樂教師作為學生藝術學習的啟蒙者,恰當、生動、具有感染力、親和力和專業(yè)說服力的語言,是學生們高效學習的基礎。這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精心設計”的。
(一)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要突出節(jié)奏感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備節(jié)奏美感,波瀾起伏方能令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合理的語言節(jié)奏不僅是教學語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標志,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1. 服務節(jié)奏教學需要
我們常用節(jié)奏導入的方式開始一節(jié)課,比如用猜謎的方式導入,作為音樂老師我們需要賦予這個謎語一定的節(jié)奏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朗朗上口,且不失音樂課堂的音樂性。
如謎語“雪花”,在課堂需要的情況下可以賦予它三拍子的節(jié)奏感念出來:
小小 白 花? 天上 栽 — , 一夜 北 風? 花盛 開 —。
千變 萬 化? 六個 瓣 — , 飄呀 飄 呀? 落下 來 —。
2. 營造教學情境需要
老師需要在講解重難點知識時放慢語速,在需要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時候放慢語速;而在需要帶動學生積極情緒的時候加快語速營造氛圍。教師的個人魅力在課堂的語言節(jié)奏把握中一覽無余。
3. 控制教學進程的需要
有經驗的老師能夠在課堂中“進退自如”,能夠準確把握學生的實時學習情況,進而選擇教學進程的快慢。例如,在學生們演唱歌曲的時候,有可能原計劃是分小組唱、齊唱、個別唱這樣的安排,而可能實際教學中學生就是有某一句唱不好,那么作為有經驗的老師,可以說:“我發(fā)現(xiàn),大家的歌聲還可以更好哦,讓我們再來一次吧?”或者是:“來讓我們仔細聽聽這句應該怎么唱,請同學們在心中跟著琴聲再來唱一唱?!?/p>
(二)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要具備標準性
音樂老師能說出字正腔圓的標準普通話是必備的能力。
聽過的一節(jié)優(yōu)質課,一位老師在課堂的開始就為大家朗誦了一首《鄉(xiāng)愁》,這位老師恰到好處的音量,標準的吐字發(fā)音,加上本身特有的深情音色,讓我們聽課的老師著實為她的現(xiàn)場朗誦贊嘆,如此這般學生才能投入到課堂中。
(三)音樂教師的課堂語言要重視導語,過渡語,結語
1. 導語要簡潔
課堂的導入是必不可少的標準環(huán)節(jié),在音樂課中教師的導語需要簡潔不拖沓,直擊目標。
例1:蘇教版一年級歌曲《小雪花》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看誰最先猜出來?!?/p>
例2:蘇教版五年級歌曲《七子之歌》
師:“同學們,老師要為大家送上一首小詩,請大家仔細聆聽,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p>
教師選擇了符合詩歌情境的背景音樂,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給學生念《鄉(xiāng)愁》。
這兩個都是比較成功的導入方式,內容簡短卻富有情趣,老師的語言簡潔卻在輔助手段的幫助下不失音樂性,讓整個課堂一下子被帶入了“規(guī)定情境”之中。
2. 過渡語要簡明
音樂課堂的過渡性語言要簡明,不能讓“接下來”“下面”等詞語頻繁出現(xiàn),緊扣教學目標,設定過渡性語言,讓整節(jié)課教師的語言,圍繞著總體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
例:蘇教版四年級歌曲《憶江南》
教師將整節(jié)課圍繞江南的“景、詩、歌、曲”四個方面的美而展開,所以教師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中都圍繞這四個主題。
師:“江南氣候溫和,季節(jié)分明,雨量充沛,居民的生產生活依賴著水,這種自然的環(huán)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極富韻味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的風貌與特色。”
師:“白居易在杭州和蘇州當過刺史,所以對江南的美景分外留戀,于是在他67歲那年寫下了這首詞?!?/p>
在對曲調進行分析時,師:“猶如江南小鎮(zhèn)的街巷寧靜,悠遠,又如江南潺潺的流水,靜謐而充滿生機,讓人留戀?!?/p>
3. 結束語可煽情
每一節(jié)音樂課都要有其最終的呈現(xiàn),它可以是學生的呈現(xiàn),也可以是教師的呈現(xiàn),但都需要一定的情感上的提升,無論是從音樂本身出發(fā),挖掘內涵,還是從課堂情境出發(fā),調動師生情緒,最終都要在整節(jié)課的結束之處有所交代和體現(xiàn)。所以教師課堂教學的結束語言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蘇教版三年級歌曲《開心里個來》
教師在最后的說唱歌曲聲中總結了課堂,說:“數(shù)板也在隨著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在變化,變得更加活潑、隨意,數(shù)板在歌曲中的運用使得歌曲更富有時尚、動感的氣息,受到大家的關注和喜愛,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說唱”。希望大家記住數(shù)板,喜歡數(shù)板,盡情享受數(shù)板帶給我們的開心快樂!”
這樣的結束語,從音樂的角度出發(fā),概括強調了“數(shù)板”的發(fā)展變化,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讓整節(jié)課得到升華。
說話是教師的必備素養(yǎng),在課堂上如何說話能讓學生們愿意聽,能讓課堂有魅力,這是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能力的體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彼宰鳛樾W音樂教師應該具備通過語言帶領學生們體驗更美、更妙、更真切的音樂世界的能力,走出音樂教師的語言誤區(qū),運用正確的方法,讓音樂課堂中的語言出自真心,引起共鳴。
參考文獻
[1]姚麗雅.“新常態(tài)音樂課堂教學過程觀重構:學與教關系的新認識”[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07).
[2]張軍輝.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魯東大學,2016.
[3]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