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萍
【內(nèi)容摘要】近年來隨著中考制度的不斷改革,相對于語數(shù)外科目而言,政史地科目在升學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容忽視。而歷史學科中考的范圍涉及中國史跟世界史兩大范疇,時間跨度、空間跨度都極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極大困擾,為此,如何教會學生靈活運用學習方法,快速有效地提高歷史科目的成績,結(jié)合這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各學科特點,談幾點思考與探索。
【關(guān)鍵詞】心態(tài) 教材 習慣 課后復習 考試
一、幫助學生擺正心態(tài),提高認識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本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無論學習哪一科目,作為學生都要做好吃大苦,耐大勞的思想準備。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讓學生知道以后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立志成為什么樣的人。學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將來想怎樣去生活,并且知道,只有通過不斷努力學習,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這樣才能主動去學習,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告訴學生,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的天賦異稟,優(yōu)秀的人總是在翻山越嶺,最終使人脫穎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堅持做一件事,而時間會看得見這一切。曾國藩曾說“凡人做事,便需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只有自覺地、堅持不懈的學習,才能在學習中充實自己、發(fā)展自己、提高自己。再次,要讓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教會學生每天每門課程,都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的學習目標,逐個認真完成,不會的問題,或者自己想不透徹的問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請教老師、同學,為自己每完成一個小目標而開心。學生只有真正融入學習中,把學習當作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學習中感受快樂,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最后,要讓學生真正從內(nèi)心改變對歷史學科偏差認識,知道歷史學科,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記錄著我們偉大祖先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巨大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我們學習它,不僅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更加能豐富我們的內(nèi)心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在當今科技日趨發(fā)達,各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教育學生要通過學習這條途徑改變自己的出身,尋找出路,要在學習這條路上跋山涉水,付出百般千般努力,任何企圖在學習中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舉動都是癡心妄想。
二、指導學生吃透教材,融會貫通
當前,書店的教輔資料五花八門,很多教輔資料編排精美,線索清晰,很多學生為了學習輕松,大量購買,依賴教輔,從而對教材的運用變得越來越少,甚至很多同學認為教輔資料歸納詳細,教師講的資料上全有,因此,上課三心二意,思想拋錨,覺得就算不聽教師講解,有教輔資料在手,他課后再看也來得及,這種學習方法害了一大批學生。根據(jù)筆者在學生時代的學習和當教師后的從教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教材由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編訂,知識點全面,文字精練,配圖形象生動,課本含金量很高,以歷史課為例,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多看教材的習慣,通過多看,把握歷史框架的整體脈絡和熟悉每章節(jié)的知識點,尤其要特別注意課本中的小字部分(課堂延伸、課堂提示)等,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了解本課學習的主旨和相關(guān)知識面的拓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要做到事無巨細,細中有細的習慣,告訴他們考試無外乎課本上的知識,扔掉課本一味地迷信教輔資料,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夠提高學習成績,歷史課如此,其他科目亦如此。
三、引導學生抓住課堂,培養(yǎng)習慣
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因為年齡和知識層次的影響,自制力較差,知識面較窄,沒有形成自己固定的學習方法體系。在日常學習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一方面務必要求他們在課堂中抓住每一分鐘,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充分明白教師講課的重點并強化記憶。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原本就不多,需要記憶的重點、考點更是少之又少,指導學生要聽清楚教師說的課程重點,當堂記憶,不要把學習任務全部壓在課后。歷史科目屬于文科范疇,要求記憶的知識點瑣碎龐雜,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在書本上做批注,并做好課堂筆記,課堂筆記就做在課本上,便于隨時翻閱。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熟能生巧,才能快速掌握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會讓學生受益終身,不妨讓他們試試。
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課堂,積極與教師互動。一節(jié)課的成敗,主要在學生,課堂效果的檢測,也在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但是現(xiàn)實中的課堂,很多學生坐在下面一動不動,不做筆記,不回答問題,不思考,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說,即使教師提出的問題,他知道答案,依然是不愿回答,這部分同學,有的是因為懶惰,有的則是因為內(nèi)心的自卑,害怕回答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首先就得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無論對錯,大膽回答問題,大膽向教師提出問題,教會他們以一種“質(zhì)疑”的態(tài)度去對待課堂,積極跟教師,跟同學互動,一開始可以刻意表揚課堂上積極參與的學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yǎng)成大膽參與課堂的習慣。大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才能真正融入課堂,深化對課本內(nèi)容的理解。
四、警醒學生課后用功,舉一反三
歷史科目涉及記憶的內(nèi)容很多,僅僅依靠在課堂上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第一、時刻警醒學生,要求他們課后認真復習,勤翻書,勤動手,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和背誦任務。第二、引導他們在背誦中要善于總結(jié)規(guī)律,探索方法。以歷史課為例,可以引導他們,按時間為主軸,將不同時期但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對比學習,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外交”為例,20世紀五十年代的外交政策便可放在一起記憶,1953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20世紀70年代的放在一起,如:1971年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建交,這樣聯(lián)系起來就便于掌握;也可以將歷史發(fā)展性質(zhì)較相近的史實放在一起類比記憶。如:“一戰(zhàn)”“二戰(zhàn)”爆發(fā)的根本原因相同,但性質(zhì)卻截然不同,兩次世界大戰(zhàn)都引起了國際格局的演變,而新的國際格局的產(chǎn)生,一方面暫時維持了世界和平,但另一方面,新的國際格局又可能引起新的戰(zhàn)爭,又如:學習“夏商周的更替”,三個朝代滅亡的相似之處在哪里?夏桀、商紂、周厲王三個人有什么共同特點?一目了然。如果學生學會這樣去歸納整理,學習自然會輕松很多;當然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編排歷史順口溜來巧記歷史時間和歷史事件,如“1898,戊戌變法”“1860,火燒圓明”等,告訴學生學歷史其實是不一定要死記硬背的,用心去看課本,整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過程和意義,理清歷史線索,背誦就簡單多了。通過學習方法的延伸,其他科目也可以運用,比如:政治科目的學習大多數(shù)都是對概念的理解,我們就需要引導學生,在掌握這些概念的時候,一定要進行適當?shù)穆?lián)系,要求學生在平時多看時事新聞,多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來拓展知識面。指導學生地理科目的學習可以通過觀看地球儀模型來學習地理經(jīng)緯度交替,季節(jié)溫度更換,大洋大洲成因,地形特點等相關(guān)知識。也可以通過準備小卡片隨身攜帶等方式來強化記憶??傊?,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很多,要善于總結(jié),因人而異,善于創(chuàng)新。
五、要求學生對待考試,心存敬畏
自從教以來,試卷分析我一直在做,每次考完試,我都會翻看學生的每一份試卷,試圖從中找出問題,總結(jié)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不會做題,答非所問,其實該記憶的內(nèi)容他們幾乎全部掌握,可一看見試卷,便不知道如何作答,材料解析題,完全不看材料,自顧自地去作答,選擇題更是盲目;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考試,敷衍了事,在試卷上亂寫亂畫,胡做一氣,要么就是整張試卷空白,一字不寫。
每一次考試,都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測,每份試卷,都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們在做題時,務必仔細認真,學會掌握一些做題技巧。比如在做選擇題的時候,指導他們不會做的題可以采用排除法;在做材料解析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審題,抓住題目或者材料中的關(guān)鍵信息,聯(lián)系課本內(nèi)容去解答問題,如果課本內(nèi)容遺忘或者不熟悉,一定緊扣材料,從材料之間總結(jié)答案,材料解析題切記空白或者自由發(fā)揮,亂寫一通。教師需要給學生著重強調(diào)的是,考試后的更正試卷錯題應該心存敬畏,很多同類題型在考試中重復出現(xiàn),而我們一些學生總是在同一地方跌倒無數(shù)次而不長記性。所以,對待試卷的敬畏心不僅體現(xiàn)在做題上,還體現(xiàn)在糾錯上,更正錯題的時候,指導學生們一定不能懶惰,要養(yǎng)成勤翻書的習慣,對于概念模糊甚至不會的題,一定要翻書找到答案。必要的時候準備一個錯題記錄本,將每次考試的錯題摘抄在上面,時常拿出來翻翻加深記憶。最后,就是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問題了,作為教師,應該告訴學生,試卷上的每一分,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不能投機取巧,不是期待教師的四舍五入。請他們靠自己的努力!
六、教會學生,從歷史中學會擔當作為
21世紀的今天,很多的孩子被幸福包圍,責任擔當意識缺失,教會學生從歷史書中,體會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學會責任擔當尤為重要??倳浽f:“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睂W習歷史,不僅可以知榮辱,明得失,懂進退,更能講正氣,有擔當,促作為。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割地賠款,喪權(quán)辱國,落后就要挨打,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不畏艱險,前赴后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完全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從此當家做主,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fā)展,到21世紀的今天,經(jīng)過幾代領導人的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舉世矚目,大國地位已不容撼動,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教會學生善于通過學習歷史知識,不斷培養(yǎng)唯物主義史觀,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zhì),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家國情懷,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新時代敢于擔當,奮發(fā)有為。
結(jié)語
總之,學習的方法很多,因人而異,但態(tài)度決定一切,學生年齡的特點,限制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深度,因此,更多地學習方法,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去不斷探索,教會學生會學習,幫助他們學習,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種良好的習慣,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王村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