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惠興
摘要: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的過程,就是一個綜合性實踐的過程,學生在其中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成長。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涉及勞動的課文比例較大,在小學語文教學尤其習作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有益于語文教學作文的學習,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教育降低了習作教學的難度,從而提升了學生習作的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勞動實踐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勞動教育跟學科教育存在著天然的臍帶關(guān)系,“耕讀傳家”便是對這種理念最樸素的表述?!吨熳蛹矣枴吩唬骸袄杳骷雌穑瑸咄コ獌?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所謂“灑掃庭除”所謂的“能守一職”,都是對勞動教育意識的樸素闡述。
其實,勞動教育不僅是鍛煉人、涵養(yǎng)人的行為,更是促進語文學習、提升寫作能力的實踐。沒有剃頭師傅的勞動智慧,怎么會有“留發(fā)時烏云秀士,剃頭后白面書生。”這樣的絕對;沒有裁縫師傅的勞動智慧,哪里會有“剪綠裁紅春色,挑花繡葉儀容?!边@樣的美對。這些對聯(lián)本身就是一種勞動教育滲透語文的案例,筆者不禁有豁然開朗之感。
一、勞動教育對作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勞動可以點燃作文之智
小學生寫作難點有兩個,一個是缺少寫作素材,一個是寫不好?!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沒米下鍋”,這說明學生沒有寫作素材,難以寫好作文。陶行知說:“人有兩個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边@“雙手會做工”和“大腦會思考”可以解讀為因果關(guān)系。智慧就在雙手上,“勞動”可以啟發(fā)“教育”,這就是“勞動教育”。
(二)勞動可以直接反哺作文
本校是一所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學校,學生家里有一些菜田,教師與學生家長主動溝通,講清勞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了家長對勞動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認可。自從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勞動和簡單的田間勞動之后,學生日記和作文里的勞動和鄉(xiāng)野氣息便濃厚了起來。每一滴汗水里都有陽光般的智慧在閃耀,每一縷清風里都有香甜的汗水在鼓蕩,每一次勞動能力的提升都化作作文里自豪的成長。
(三)精細的勞動提升作文的精致度
前文提到,小學生作文難點有二,第一個是缺少寫作素材,第二個就是寫不好。有文學家說:“細節(jié)的才是文學的?!弊魑膶懖缓茫蛘邔懗闪魉~,多是因為在生活中缺乏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驗。尤其體驗,相對于隔靴搔癢的“看”,親身體驗和文學化的觀察才是最重要的。在勞動中,學生“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至少充分調(diào)動了各個感官,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全身的骨骼肌肉、眼耳鼻舌身意全處于發(fā)動狀態(tài),全身器官的協(xié)調(diào)帶來了對客觀事物和自身體驗的充分感知,勞動之后,身體上的感覺都會讓人久久回味。這種狀態(tài)下的寫作,自然是如泉噴涌、酣暢淋漓,自然是有情有意有感,令讀者也會從中體味到屬于寫作者的情感,這樣的文章自然是好文章。
(四)勞動促進了學生學習韌性的提升
語文學習尤其作文學習,尤其需要堅持不懈的韌性,“貴在有恒”。勞動中,學生必定會經(jīng)歷輕松、勞累、堅持、突破、自在的曲折發(fā)展過程,有了這種經(jīng)歷的學生,才能更深切地體味和堅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F(xiàn)在很多學生平時缺乏勞動鍛煉,他們很難體會到勞動中“痛并快樂著”的感受,自然對“痛”過于敏感,從而也更容易放棄。說堅守,難;說放棄,容易。從這個意義上講,勞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補差補懶”的效果。
二、勞動教育與作文教學融合的策略
(一)立足勞動:成為勞動小能手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學
“把每個學生培養(yǎng)為合格的勞動者,是教育的基本職責?!眲趧拥木殨嵘魑牡木?。所以,到位的勞動實踐指導便成為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育部頒布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淬煉操作。圍繞如何做的問題,注重示范與練習,讓學生會勞動。強化規(guī)范意識,注重從最基本的程序?qū)W起,嚴守規(guī)則,避免主觀隨意。強化質(zhì)量意識,注重引導學生關(guān)注細節(jié),每個步驟、環(huán)節(jié)都要精準到位。強化專注品質(zhì),注重引導學生對操作行為的評估與監(jiān)控,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終?!比绻麆趧訉嵺`指導不到位,既不利于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和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也無益于語文教學作文學習。
在開展勞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調(diào)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生的勞動教育當中,從個人生活內(nèi)務整理開始,到家務勞動,再到田間簡單的勞作,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家長要加強示范與指導,哪怕手把手地指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化操作,以收獲最佳的勞動成果和最佳的勞動教育效果。學生在習作中這樣寫道:“媽媽負責耕田翻土,我負責播種,我們種的是玉米和黃豆。我在每個坑里放五到六粒黃豆種,我東一腳西一腳地擺種子。我享受著蕭紅在祖父園子里想怎么種就怎么種的快樂情景,可媽媽卻叫我五寸遠放一粒玉米種,她說種植要有適當?shù)男芯嗪椭昃?,種植是有講究和學問的……”
種植是有學問的,勞動是有學問的。在實踐中親身體驗了勞動的學問,學生便會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收獲,勞動帶來的自豪感便會成為其作文中的源頭活水。
(二)立足語文: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須跟其他活動融合在一起?!毒V要》指出:“在開足專門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實踐環(huán)節(jié)中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yè)體驗重疊部分,可整合實施。”勞動教育跟語文存在著天然的聯(lián)系。據(jù)考古研究,人類最早的詩歌就誕生于勞動實踐中。
在語文綜合實踐中實踐勞動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習作的前提是必須有實踐基礎(chǔ),否則無話可寫,甚至是胡編亂造,與事情不符。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習作:《我的拿手好戲》,是“好戲”,又是“拿手”的,無論是關(guān)于興趣愛好的、手工勞動的,還是家務田間勞動的,都必須有長期的實踐,并達到了一定的熟練程度。期中考試之后,筆者就布置了綜合實踐任務,讓學生自行對全班學生的“拿手好戲”展開調(diào)查統(tǒng)計,然后“合并同類項”,相同的或類似的“好戲”所有者自愿組成小組,并創(chuàng)造條件在學?;蛟诩依镩_展“拿手好戲”預演,對熟練程度進行區(qū)分,并讓已經(jīng)熟練的同學指導不夠熟練的同學甚至不會的同學,讓他們也盡快從中獲得成功。在上課的兩周前,筆者讓全班同學舉行一次“拿手好戲”匯報會活動,學生的習作取得了成功。
小學語文教學尤其習作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習作教學的難度,提升了學生習作的質(zhì)量,小學語文教學也更加內(nèi)涵豐沛,較好地實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海靜.語文教育與多學科融合之我見[J].中國科技經(jīng)濟新聞數(shù)據(jù)庫 教育,2017(06).
[2]趙榮輝.勞動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3]郝紅莉.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成長[J].河南教育,2001(01).
[4]徐立群.試論語文教學中的勞動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1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