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蘭
摘要:翻開小學語文教材,優(yōu)質的國學經典教育內容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及文化教育的最佳素材。在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下,國學經典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應以此為立足點,促進學生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本文將站在小學語文教學的視角上,分析如何利用國學經典教育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國學經典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
引言: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構成,依托出教材中帶有人文教育內涵的優(yōu)質素材,要求教師利用語文的獨特教學材料,增強學生民族意識及文化意識,將優(yōu)秀文化發(fā)揚光大。國學經典作品在語言、內容及思想內涵上都對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影響深遠,是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不可缺少的入手點。
1.深挖作品內涵,培養(yǎng)誦讀習慣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梢?,在誦讀經典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學修養(yǎng)和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古代詩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們仔細地欣賞、品味。在國學經典詩詞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內涵,感受古詩文所凝結的文化精髓?!耙恢嘁伙垼斔紒碇灰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等古人的名言警句,使學生自覺按圣賢的要求約束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經典詩詞中,還蘊含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膭钪菊芾恚w現了“吾日三省吾身”、“人貴有自知之明”的立人之道?!昂却嬷?,天涯若比鄰”使學生體驗到“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的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從“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中體驗那種辛勤為民、毫無私心、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梢?,一首好詩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聲情并茂的經典誦讀中,讓學生輕松記住一生受用的禮義廉恥,懂得謙卑,懂得真誠,懂得仁孝[1]。
在平時教學中,可采用多種方式,例如十五分鐘晨誦、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讀、古詩新唱等,讓學生咀嚼體悟,自然就潤養(yǎng)身心,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無形中得以傳承。此外,在學生誦讀的基礎上,國學課上還需做一些講解與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內涵。讓國學經典課堂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激發(fā)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學經典傳承活動中來,增長見識,修養(yǎng)身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延伸學習內容,打造交流平臺
國學經典作品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據的比重是較小的,課本中以白話文居多,這顯然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谶@一點,教師應當為學生們創(chuàng)建一個專門用于學習和交流國學經典作品的平臺,將課內外的時間均充分利用起來,擴充小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讓他們在耳融目染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健康成長。
如在班級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有關國學知識的比賽,充分利用教學樓走廊、教室墻面、黑板及手抄報等平臺,在上面抄錄一些國學經典作家作品、常見的借代詞語等內容。還可以張貼書法水平較好的學生的作品,作品內容可以是古代名人名言、詩詞佳作,也可以是文學常識、一句話評書等。形式上可以采取每周更新一次,每次涉及兩三個主題,以營造國學經典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對國學經典的學習興趣,進而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抓住節(jié)日契機,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
我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深入探究。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都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是當代學生卻往往盲目的崇拜外國節(jié)日,對我國節(jié)日的了解甚少。從經典國學作品中,我們經??梢钥吹接嘘P節(jié)日的內容,基于這一點,教師完全可以抓住節(jié)日的時機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深入弘揚民族文化,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比如,在重陽節(jié)來臨之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有關重陽節(jié)來歷的資料,制作手抄報,并組織一次特殊的交流分享會。會上,學生們介紹重陽節(jié)的來歷、節(jié)日習俗,相互分享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國學經典作品,一齊誦讀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從中感受節(jié)日中蘊含的文化、情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更進一步。此外,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時,引導學生誦讀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并給孩子們介紹清明節(jié)的習俗。學生從活動中感受到特有的節(jié)日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2]。多開展類似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將在班級內掀起一股國學作品的學習風潮,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起到熏陶作用。
4.誦讀經典故事,鑄就優(yōu)良品質
國學經典作品的語言和文字與白話文相比較難理解,這很容易挫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故而教師應嘗試提升教學趣味性,以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對故事的感悟中樹立深刻思想,獲得感悟,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3]。如《三字經》,很多小學生在上小學之前就背誦過《三字經》,但是那只是一種機械的背誦,他們對于《三字經》里面包含的故事內容知道得太少。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挖掘書中蘊含的故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查資料,尋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師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說故事,聽故事,就能通過《三字經》的學習,挖掘到文章里蘊含的德育思想[4]。此外,《弟子規(guī)》中孝敬父母、與兄弟姐妹友愛、謹言慎行、信守承諾等內容也應成為小學生日常行為守則的一部分,應該作為學生課上課下常讀的內容,讓他們理解著記憶,做到用《弟子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5.結語
總之,國學經典的學習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發(fā)揮國學經典的作用,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在課堂中為學生滲透國學經典的知識,在課下開展和國學經典相關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化對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學習水平,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歷史文化,滲透國學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行為規(guī)范的“四有”接班人,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張秀娟.淺談小學語文經典詩文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09.
[2]張俊爽.小學語文教學中誦讀經典的意義辨析[J].亞太教育,2019(4):66.
[3]唐艷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12.
[4]孟祥麗.探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J].中國校外教育,2017(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