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學作為經濟與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以及正確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原則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管理學的概念起源于西方,以此帶有西方的文化色彩,隨著中國的經濟和理論水平不斷發(fā)展,應當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元素,創(chuàng)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管理學,目前利用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就是改革管理學的有效途徑。管理學課程的思政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優(yōu)勢性,也是目前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管理學要研究適合課程特點的思政教育內容,切實完成改革的目標。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思政元素;管理學改革;課程建設;
引言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大會精神以及高等學校思政建設的指導綱要為高校課程思政課建設以及改革方面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也為思政課程的改革指明了具體的方向。目前高等院校關于思政課程的改革進展普遍加快,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高校德育教育的質量以及水平,完善了高等院校關于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以及提升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目標。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是我國未來管理行業(yè)的開拓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導社會發(fā)展的方向,也會對社會的價值取向作出一定的影響,因此管理學的有關課程不僅僅是管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基礎課程,也是關于學生未來社會價值取向的引導課程,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到管理學的課程當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一、簡要概述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
目前國內的許多學者和高等學校的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基本內涵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人認為課程的思政是一個全新的課程觀,也是將思政教育作為課程的一個核心要素融入到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內容當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也有人認為,課程思政是一種獨立的教學元素,需要在標準化的指導思想下對課程的定位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確定課程內容,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尤其要做到將政治認同和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與課程中的專業(yè)知識結合起來,來實現教書育人的實際作用。綜合下來看,課程思政要求的是對于思維的轉變,需要將原有的單調的傳授知識與能力的過程融入對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將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思政課程的內容進行協調,基本保持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的教學方向的一致性,主要是要做到政治思想和核心價值觀層面的契合,全面完成對于學生德育水平的全面化教育。
二、管理學課程思政的發(fā)展現狀
目前管理學這門課是經濟與管理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很多非經管類專業(yè)的學生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這門課作為選修的內容。管理學也是本科學生所需要選修的學科基礎核心課程,大多數學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yè)以及財經類專業(yè)都按照國家指定的質量標準開設了管理學這門課程,開課的時間都集中于大一的上學期和下學期,這門課程也是學生在學習專業(yè)核心課程之前的必要先導課。很多的高等院校將管理學這門課程設置為其他文史類或者是理工類專業(yè)的選修課,來加強管理學科和其它學科的融合,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知識和管理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加強管理技能在其他專業(yè)的應用。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管理學的教學內容和實際的脫節(jié)比較嚴重,很多高校在開設管理學這門課程的時候沒有設置實踐學時,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造成了一定障礙。此外教學內容中僅僅涉及管理學的有關知識,沒有針對思政元素進行有效的挖掘,沒有起到以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沒有實現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
三、管理學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一)是落實課程育人要求的具體舉措
早些年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的工作會上,教育部部長提出了四個回歸的概念,將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作為高校工作的檢驗標準。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教師的座談會上還提出,思政教育理論課的改革需要充分挖掘不同課程中所體現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從不同方面進行切入,全面實現教書育人和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這也是習總書記自從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對于高校課程和思政課程進行有效融合的再一次強調。課程思政能夠很有效的改變現有課程的實際效果,將現階段課程的教育性與思政教育進行融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與完善,這對于學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其次需要將以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政治覺悟和專業(yè)素養(yǎng),最終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有助于提升管理學課程內涵
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對于全面提升高等學校課程教育的有關通知,其中明確提出了要全面推動課程的建設,對于高?,F在的課程內容進行審核,淘汰其中教學意義不明確的課程 ,打造高校課程體系。管理學課程建設中如何提升課程的質量是目前最重要的內容之一,課程思政的建設方向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目前管理學課程理論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已經比較成熟,因此管理學課程的改革方向應當以價值塑造為核心,管理學課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應該是對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灌輸,應當融合對于學生價值觀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課程思政的改革方向能夠順利的促進管理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提升課程的實際內涵。通過課程思政可以使得學生充分理解管理的兩面性,一方面認識到西方的理論和實踐過程,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性質進行深度的把握,吸取其中經驗,并且加深對于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理解。其次也可以鍛煉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包括利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對管理問題進行有效地分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元素可以提升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認識,培養(yǎng)對于企業(yè)家們創(chuàng)新意識和愛國精神的理解,啟發(fā)學生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立場看待問題,用東方智慧解決問題,在黨的發(fā)展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管理經驗。此外諸如社會調研等的實踐內容還有利于學生吃苦耐勞等優(yōu)秀品質的培養(yǎng)。
四、管理學課程思政的難點
首先,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融入何種的思政元素,目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及國家戰(zhàn)略思想中有很多的實際方面能夠和以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進行融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用于管理學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及教學內容的編排,只有和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內容以及實踐內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才能夠更好的起到以德樹人的目的。對此就需要細致研究管理學中的教學內容,通過聯系實際內容實現與課程思政的完美融合。
其次,思政元素應當融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哪個具體部分也是一大難點。管理學這門課程所涉及的專業(yè)知識比較豐富,選擇合適的章節(jié)來實現思政元素的融合也是必要的,需要實現思政元素和課程中核心知識點的有效契合。課程思政并不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不是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每個知識點當中,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首先要做到對于管理學課程知識體系的全面把握,自然的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學之中。
最后。采用如何的方式來融入思政元素也是一大難點。實現課程思政的方式不能是對于政治內容進行簡單而枯燥的宣傳,應當將有關的內容融入到課程的知識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課程思政的根本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要做到對于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思政元素的講解要基于實施,最終實現自然的表達。教師要針對課程的實際特點進行考慮,選擇課前、課后或者是課下的形式對思政元素進行有效地融合,也可以選擇實踐教學的方式進行展開。其次還需要考慮具體的形式,是采取線上的形式還是線下的形式,實現自然的教學效果,因此這也是管理學課程改革的難點之一。
五、管理學課程思政的要點
(一)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
教師是推動課程思政方法的關鍵所在,因此首先要對教師的德育意識進行提高,明確課程思政的建設能夠獲得真實的成效。高等學校需要將課程思政的教學工作納入到關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培訓過程當中,通過動態(tài)化和長效化的培訓手段培養(yǎng)教師課程思政的教育意識,從而獲取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納入到課程時間當中去。管理學的任課教師大部分存在思政教育知識體系以及教學能力不足的情況,因此需要積極鼓動管理學的教師依托課程教學團隊和教研室,也需要加強思政課教師和專業(yè)課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共同組建管理學課程當中思政元素的課程成分,發(fā)掘其中的應用方法,將思政元素有機的融合到專業(yè)課的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當中。學院和院系以及教研室都需要開展全方位和多層次的合作,對于思政課程教育的經驗進行及時的分享,制定有關課程思政的標準,通過組織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座談會等一系列的形式來全面提升專業(yè)課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教師教學水平。
(二)優(yōu)化管理學課程大綱
課程的教學大綱是教學過程中最為核心的指導性文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對于管理學課程思政的改革,首先要對于教學大綱進行修改和完善,思考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貫穿到管理學教學體系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使得思政元素能夠和專業(yè)知識相融合。教材也是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的體現,同時也是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之一。因此可以參考馬克思注意理論的知識和管理學的課本進行有機的融合,對于教材中的重難點進行剖析,融合多種教材進行講解。教師應該首先對管理學的各種教材進行充分的研讀,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確定管理學的發(fā)展歷程,管理學發(fā)展中各個理論流派的不同意見,以及各個重要學說所產生的時代背景,將管理學的概念和知識融合其他元素進行講解,不能對于專業(yè)知識進行單調且乏味的講解。其次需要要求教師將管理學的教學內容放在社會制度和經濟發(fā)展的視角之下,融入課程思政的有關內容,修改課程大綱,將價值塑造和其他有關內容添加到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當中,并且應該在各個章節(jié)的講解之中都有明確的體現。例如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實踐這一章節(jié)當中,就可以凸顯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價值觀,包括對人友善真誠,講究社會公平正義等等具體思想內容和價值去向。在關于績效考核和培訓的章節(jié)當中就可以深化對于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的培育,豐富其愛崗敬業(yè)以及誠實守信的職業(yè)品德。因此可以看出,通過課程大綱綜合課程思政的實際要求,可以豐富課程本身的內容,避免課程內容的零散化。
(三)充實管理學課程思政素材
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當中,應當以管理學的課程大綱為準,將思政元素和課堂的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搜尋思政的素材,來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的素材庫。課程思政的塑材通常需要體現一定的時代性和思想先進性,種類則涵蓋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等等形式。思政元素的素材要涉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或者人物的先進事跡等等內容,課程思政的實際內容要貼合課程教學的有關內容,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做到自然和生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課堂的內容。
(四)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考核手段
通常的管理學專業(yè)課的考核方式為考勤、作業(yè)以及期末考試的綜合方式,這種考核方式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核比較側重,但是忽略的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對于管理學課程的改革方法當中,需要根據企事業(yè)單位的考核標準進行改革。期末考試可以和以往一樣重視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考核,同時在題目中設置需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辦法來解決的題目,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擴大課程實踐在最終考核中所占的比例,鼓勵學生對于實踐以及理論兩個方面的同等重視。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評分可以讓學生們進行互評,這個過程當中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其中實踐效果好的實踐項目,學生們也可以從中借鑒來獲得相應的經驗,這個過程重點考核學生們誠實守信以及友善互助的品質,這對于學生以后的職業(yè)道德養(yǎng)成具有很高的價值。
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管理學課程具有面向學生群體范圍廣的特點,但是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單一以及實踐項目匱乏的問題。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意見,需要將課程思政的思想融入到管理學的課程體系以及課程教學內容當中,培養(yǎng)學生群體的職業(yè)道德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也有助于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完善,最終為我國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專業(yè)知識以及現代管理水平的學生群體。
參考文獻
[1]張亮,廖昀喆.我國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形勢、問題與對策——基于南京大學的思考與實踐[J/OL].社會科學家,2021(04): 150- 154[2021-06-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008.C.20210531.1602.052.html.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3]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 50-58.
[4]趙富學,陳蔚,王杰,陳慧芳.“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五重維度及實踐路向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0,54(04): 80-86.
[5]劉雋,范國睿.高?!罢n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師生互動對于學生自我收獲感與滿意度的影響機理——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實證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05):117-123.
作者簡介:
葉曉君 出生年:1994性別:女民族:漢族 籍貫:廣東當前職務:人力資源專員 當前職稱:無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管理學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