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良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分析了初中名著閱讀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幫助學生和教師提高名著閱讀效率的策略,希望能夠解決碎片化閱讀、功利性閱讀等問題,也希望能夠為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一些幫助,為學生構建更好的未來而共同努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有效指導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5-295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現狀分析
(一)應試教育導致學生對名著閱讀抱有功利性態(tài)度
初中學生有升學的壓力,平時學習任務也比較繁重,對于名著閱讀的態(tài)度往往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得到高分,而不是為興趣而讀。教師也因平時學生幾乎沒有時間精細地將名著讀下來,在考試前將名著的知識點、考點整理好了直接讓學生背。學生考前突擊,死記硬背,對于名著閱讀功利性極強。
(二)科技發(fā)展引發(fā)的閱讀碎片化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便于攜帶的電子設備越來越普及,學生現在幾乎人人一部智能手機。手機在學生手中固然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方便他們查閱資料、了解新聞,但也同樣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學生還可以利用手機下載小說、刷短視頻、打游戲等等,甚至連名著都有每一章節(jié)的概要,可以讓他們直接了解故事梗概。這樣的碎片化閱讀,以及對所有內容都停留在表面的膚淺閱讀和學習習慣,對于初中生而言是極為不利的,他們很難靜下心思來認真閱讀原著。
(三)學生名著閱讀缺少有效指導
初中生課程相對緊張,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課堂上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指導,課下也不能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而且,在講解相關習題的過程中,學生由于沒有真正讀過原著,只是一味直觀地聽教師講解答案,將教師講解的內容機械地記下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習的過程,而對于名著閱讀這方面,學生明顯缺少自己學習的過程,也沒有獨立思考,自然也就沒有深刻的感悟。
二、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指導策略
(一)名著閱讀需要落實讀寫結合
在讀寫過程中,寫作無非是檢驗學生是否將讀到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東西的最好方法。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目的就在于開闊視野,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并在獲取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應用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在教學《昆蟲記》的時候,昆蟲記屬于科普類的文學作品,學生若是只讀書,難免會覺得有些枯燥,但如果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讀寫結合,每讀一部分就寫一篇讀后感,或者寫一些小小的體會。在寫作過程中,他們會將自己讀到的內容再度思考一遍,加深印象的同時,也能夠把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所用,還能夠深入思考法布爾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思維過程,以及這部著作想要表達的思想。
(二)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進行名著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閱讀書目的推薦。比如具有探險精神的、喜愛新鮮事物的學生,就可以向他們推薦《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等探險題材的名著;喜愛歷史、愿意鉆研的學生,則可以推薦他們去閱讀《紅巖》《長征》《創(chuàng)業(yè)史》等書籍。
在教學《駱駝祥子》的時候,駱駝祥子中,祥子與虎妞的感情線對于初中這個年紀的學生而言,反倒是能讓他們感興趣的一個焦點,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作品中二人的感情歷程,以及對感情的態(tài)度。學生在閱讀時,也能夠更加理解時代背景造就了這個故事的悲劇。
(三)教師需根據名著題材進行指導
閱讀不同題材的名著,應該有不同的方法,需要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在閱讀小說的時候,引導學生根據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進行閱讀。譬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的設定有什么意義?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起什么樣的作用?讓學生不僅僅是看個熱鬧,更要求自己領會出一些門道。相同的道理,詩歌、散文、戲劇、書信體、日記體等等,也各自有各自的特點,都需要用不同的技巧去閱讀。
在教學《屈原》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感知結構、把握沖突、品味語言”這三個步驟進行,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組。感知結構是粗讀一部戲劇首先應該具有的大致感覺。然后便是把握戲劇中最有藝術性的部分,即沖突部分,學生通過精讀這部分內容,最能夠體會戲劇的魅力。而對于語言的品味,也是閱讀戲劇作品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戲劇中的語言,都是經過錘煉的,每字每句都不是多余的,沒有無用的辭藻,都是對人物塑造、情節(jié)展開起作用的。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品味,讀懂了作品,也能夠運用到自己平時的寫作中去。
三、結語
現行部編版語文教材中設置“名著導讀”板塊,旨在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并希望以此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在教學實踐中常常發(fā)現,學生還是以應試為主,閱讀過程中功利性強,再加上電子設備的普及,大多都是碎片化閱讀,嚴重影響了閱讀的效果和效率,并不能起到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作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通過精讀名著將知識內化,通過對名著的分析提高自身素養(yǎng),進而從各部名著中獲得更多的養(yǎng)素,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費靖靜. 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6, 560(S2):290.
[2] 張靈飛. 淺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做法[J]. 課外語文, 2018, 000(004):19.
[3] 李美忠. 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J]. 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6(12):78-78.
云南省曲靖市羅平縣富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