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037
在語文教學中,最令人頭疼的應該算是作文教學。小學低段的寫話教學要求不高,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中段的習作教學難度不斷加大,各種寫作技巧被細分到各個年級段的小練筆和單元作文中;到了高段,更是要求學生能綜合運用習得的各種寫作方法創(chuàng)意地表達。我曾見到過學生在考場上因為寫不出作文抓耳撓腮的樣子,也曾改到過一些表達欠佳的習作……習作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攔路虎。不論是入職不久的年輕教師還是已有十幾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說到如何教作文,都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
其實,作文教學應該是一個系統的教學,并非以完成一次習作為最終目的。每一次完整的習作教學均應包括選材、構思、起草、修改等環(huán)節(jié),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相互關聯,缺一不可。我們可以把“修改”的前三個環(huán)節(jié)歸納為“寫什么”和“怎么寫”這兩個本質問題。選材就是解決“寫什么”的,構思和起草環(huán)節(jié)便是解決“怎么寫”的。這樣一來,學習難度相對降低了許多,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對于“寫什么”來說,“怎么寫”才是學生的學習難點,更是老師們的教學難點。因為“怎么寫”需要各種寫作技巧的支撐,學生會迷失其中,教師也會無從下手。為了找到教學突破口,老師們往往把本次習作的完成定為教學目標,忽視了習作教學的系統性,導致目標定位較低。如果把作文教學比作一座大山,那么這種較低的目標定位,就像是在作文教學這座大山的山腳下隨便挖了一個坑種了一棵樹苗。要想將整座大山變美,我想我們還是應該站在山頂,系統地有計劃地安排教學,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今天在山腳隨意種一棵樹,明天在山腰任性地載一株花……當然,這種隨意的教學,也可能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時候,但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會走很多彎路。課堂時間何其寶貴,哪有時間去走彎路,何不站在山頂來個“一覽眾山小”,看清楚山勢,做好規(guī)劃,按部就班地教學,讓自己輕松地教,讓學生輕松地學呢?
那么,如何讓學生輕松地學會“怎么寫”呢?我想還是應該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零亂的問題系統化。其實,無論文章怎么寫,都離不開記敘、描寫、說明、抒情和議論這五種表達方式。在教學中,我特別推崇的是將“表達方式”融入到習作教學中,即用“表達方式”教表達。
在小學低段的寫話訓練中,訓練得最多的便是“看圖寫話”。有經驗的老師們都會這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上都有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做什么?學生就會根據老師的提示寫出一段完整的話來,而這段話便是在訓練學生用記敘的表達方式去習作。當然,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圖上的人物(動物)他們長什么樣子,都說了些什么呢?他們(它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如果學生按照這樣的提示來寫,便會寫出圖片上人物或動物的外貌(樣子)、語言、心理和動作等描寫,在這里我們又教會了孩子描寫的表達方式。
教學中,描寫是最需要我們花大力氣訓練的。除了對人物的描寫外,還有對聲音和顏色的描寫,動態(tài)描寫,靜態(tài)描寫,場面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等。不得不說描寫的家族成員眾多,是個復雜的大家族。
其實描寫到位了,文章就變得“生動具體”了;描寫到位了,字里行間就能流露出“真情實感了”;描寫到位了,重點也就突出了,詳略也就得當了;描寫到位了,流水賬也就沒有了;那些所謂的“大白話”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單元習作也好,考試作文也罷,諸如此類的寫作要求也就達成了。不得不說,描寫真是個好東西,往哪兒放,哪兒就能妙筆生花。
在低段教學中,我們不必告訴學生這些表達方式的概念,但是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我們正在教學的是什么表達方式,到了中高年級,我們再告訴學生表達方式的相關概念,學生們便會頓悟、徹悟。
說明的表達方式會出現在中高年級,單元習作中也會要求學生用說明的表達方式去習作,所以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老師們可以結合例文有針對性地教學,教會孩子們一些簡單的說明方法如: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等,為習作打基礎。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后再來寫作,他們就能比較輕松地駕馭說明這種表達方式了。
到了六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和觀點。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抒情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就勢在必行了。閱讀課上,我們可以找出抒情和議論的相關段落,和學生一起尋找寫作密碼。
在教學抒情的表達方式時,我選擇朱自清的《匆匆》來做課例,因為這一課有較多抒情的內容,且大多都是直抒胸臆。如果老師們有單元備課的好習慣,定不會放過這一絕佳的教學機會。因為本單元的習作便是“讓真情自然流露”。其實,在真正教學本單元的習作時,我并沒有費太多的力氣去講怎么寫作文,因為在之前教學精讀課文《匆匆》時,我已做足了功課,教會了孩子們抒情這種表達方式。學生們輕輕松松地完成了本單元的習作,可以說是百花齊放,有寫與動物之間的情誼的,有寫與植物之間的情誼的,有寫與朋友、老師等,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的,還有寫與靜物之間情誼的……學生一旦學會了抒情的表達方式,寫出來的文章便能撥動讀者的心弦,便會感人。
無論是小練筆,單元作文,還是考試作文,甚至是口語交際,其實都是表達的呈現方式而已。既然是教表達,那么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把表達方式爛熟于胸,表達方式的教學就要貫穿在小學六年的語文教學中。
嘗試著用“表達方式”去教表達吧!老師們的作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系統,學生們的學習也一定會少走彎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