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陳敏
摘要:以往的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常常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這對于具有抽象性強、邏輯性強特點的物理學科而言,很難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對此,教師如果能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這不僅能從根本上改善教學效果,還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物理探究學習中,積極對物理問題進行分析、探索,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以期能為廣大教師提供有價值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探究性學習;應用策略
物理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高中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臺上講、學生被動聽,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難以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針對此種教學現(xiàn)狀,物理教師應結合物理學科特點采取探究性學習方法,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改良和優(yōu)化,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物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他那就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yǎng),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接下來,本文將從以下幾點來談談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上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以促進高效物理課堂的構建。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高中物理知識有抽象、繁雜、難懂的特點,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物理知識較難,對物理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師作為物理教學中的引導者應率先轉變教學觀念,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橐陨鸀楸镜慕虒W模式,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創(chuàng)設物理探究學習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學習,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讓物理課堂充滿生命力,讓學生成為物理學習的主人,讓學生主動投入到物理學習中,使其在相應的物理探究情境中了解物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弄清物理問題的本質,形成對物理知識深層本質的認識,進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伽利略的理想實驗與牛頓第一定律》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提出簡單問題讓學生思考:“物體為什么有的運動,有的靜止呢?生活中,用力推車,車就進,停止用力,車子就馬上停下來.亞里士多德是怎樣解釋的呢?”然后在提出稍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誰能說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它有幾層含義?”接著,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提出這樣的問題:“牛頓比伽利略的結論進步了,體現(xiàn)在哪里?請舉實例運用慣性的概念進行分析;”教師循序漸漸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及時地設疑,于無疑處生疑,激發(fā)了不同層次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人到課堂學習活動中;與此同時,教師順勢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引導學生學習,可有效強化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裨益。
二、以實驗為基點,鼓勵主動探究
物理實驗作為高中物理探究活動中的關鍵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物理實驗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利用物理實驗進行積極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以實驗作為學生探究的基點,利用實驗,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欲望,完成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來進行探究性學習,更直觀的理解矢量、位移等物理名詞的實際意義,進而提升教學的效率,讓理論知識在實驗中得到驗證。同時,我們的實驗也應該注重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絕不能太過于脫離生活實際,那樣會增加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的負擔,讓學生對于探究性學習失去信心。
另外,所有的實驗并非一帆風順,時常會出現(xiàn)或這或那的故障,特別是有關電路的實驗,容易出現(xiàn)故障,有些不愛動腦筋的學生總在出現(xiàn)問題時不加思索地舉手發(fā)問,遇到這種情形不要立即給他分析,而要激發(fā)、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通過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探索實驗中出現(xiàn)的故障或問題,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開展小組合作,實現(xiàn)探究學習
合作課堂教模式的實質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都要充分發(fā)揮,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深入探究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合作學習方式是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有效途徑,在高中物理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力求讓學生能充分釋放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在課堂上主動思考、積極探索,深刻掌握物理知識,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與方法。
例如,在《互感與自感》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正式講解之前在黑板上寫出“什么是自感?什么是互感?”然后對本班同學進行分組,讓各組同學進行相互的討論和研究。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fā)揮,有的人思考恰當?shù)谋磉_方式,有的人瀏覽教科書,也有的人想舉出生活實例等等。在小組合作探究后教師可讓每組各派一位同學發(fā)表見解并給予合適的評價。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進行不斷的思索并使他們能夠相互了解各自的看法其對于“互感與自感”的含義也有了較深的領悟。而且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探究過程,了解他們的實際水平從而采取富于針對性的教學措施。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與同伴的合作交流、積極探究過程中,這不僅能啟迪學生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有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還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的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開展恰當?shù)奶骄啃詫W習活動,一方面可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掌握,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可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積極運用探究性學習手段,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傲.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析[J].試題與研究,2021(13):125-126.
[2]徐冬梅.試論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21(12):74-75.
[3]柯璋.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1(16):121-122.
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級中學 浙江 溫州 3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