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南
摘要:在當今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該文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分析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具體的閱讀教學實踐相結合,分別從(1)課前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2)提出問題,搭建橋梁;(3)小組合作,擴展知識;(4)教師反饋,課后鞏固等方面來闡述如何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該文指出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其閱讀理解水平。
關鍵詞:建構主義; 初中英語; 閱讀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閱讀已經(jīng)成為增長知識,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作為語言輸入以及運用的主要手段。在整個英語體系教學中,閱讀教學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填鴨式”給學生灌輸文章知識,將文章碎片化處理。例如教授詞匯、翻譯篇章、分析語法,課后背誦等步驟。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沒有被調(diào)動起來,也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并建構有意義的知識的思維能力,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性、獨立性的思維方式和判斷能力。
隨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fā)展,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強調(diào)學習者自身對知識主動認知,探索實踐以及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的主動建構的現(xiàn)代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F(xiàn)代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提倡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要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情境,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1 建構主義理論
在20世紀90年代初,建構主義開始在西方教育界逐漸形成,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J.Piaget)。當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有:
1)建構主義知識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絕對不能將知識概括為準確的、固定的答案。例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問題的情境,展開會話等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新的平臺去擴展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從而讓學生對原有的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再加工。而不應當讓學生以固定的思維去一成不變地接受知識。
2)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并不是由教師直接向?qū)W生傳遞信息的過程,而是學生根據(jù)自己原有知識經(jīng)驗,在一定社會文化背景下下通過與其他人協(xié)作、會話,借助一定的學習資源,對新知識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而獲得的。
3)建構主義學生觀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應該是學生自己,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它強調(diào)學生在進入課堂接受新的知識之前,已經(jīng)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中積累了不同程度的知識經(jīng)驗。他們根據(jù)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地對所學新知識進行建構,將新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認知體系中。
2 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然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經(jīng)過調(diào)查和分析,將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幾個普遍性問題歸納為以下幾點:
1)注重應試能力
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仍受傳統(tǒng)英語教學理念的影響,認為有效學習即是拿高分,因此更加注重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將知識目標作為重點,注重講解文章知識點,以提高學生閱讀技巧和解題能力為目的,不僅忽視了閱讀課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忽視文章的背景知識講解的重要性,不利于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使學生誤認為閱讀即是做題,高分即是目的。
2)英語閱讀課教學模式單一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難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學生自己不會主動思考,難以建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這種模式混淆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將學生是課堂知識建構的“主導者”,教師是“輔導者”的角色顛倒,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錯誤地將“輔導者”變?yōu)椤爸鲗д摺?,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
3)忽視學生合作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能夠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同,對于自己所接受的知識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溝通與交流在知識的傳播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亦是如此,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相互分享思路,在交流中學會舉一反三。這種學習形式更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然而大部分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的往往是教師講解,學生聽并回答問題,缺少合作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極少采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形式,或給予學生討論展示的時間不夠充分,集體的智慧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難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3 結論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下的閱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模式,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輔助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zhuǎn)變?yōu)橐饬x的主動建構者,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小組合作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這也進一步表明,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 豐玉芳.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33-36.
[2] 李蕾.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中建構主義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0(24):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