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知識分子身份認同的困境與自我救贖的方式

        2021-09-10 07:22:44魏家文
        百家評論 2021年2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

        魏家文

        內容提要: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是一部深入探討知識分子身份認同困境的代表作?!叭壳敝猩硖幉煌瑫r代的知識分子在急劇變革的時代中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和社會價值產生了懷疑,進而陷入到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的雙重困境中。為了擺脫困境,“三部曲”中的主人公以“桃源夢”為中心開始了不同的人生選擇,當知識分子面臨無力“救世”的尷尬時,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堅守自我的方式實現“自救”,不失為實現“詩意地棲居”的一種可供選擇的方式。

        關鍵詞:“江南三部曲”? 知識分子? 桃源夢? 身份認同? 救贖

        “身份認同”是一個外來詞,“身份”是一個用來標志和稱謂個體在社會中的位置及其地位的詞語,學術界對“身份認同”的含義有不同的看法,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身份認同指“個體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和對所歸屬群體的認知以及所伴隨的情感體驗和對行為模式進行整合的心理歷程?!雹龠@實際上是一個建立在自我與他者比較的基礎上不斷尋找自我與確證自我的過程,也就是說,身份認同是在與他人或群體的相互比較過程中逐步確立的。身份認同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其一是解決個體對自我生理和心理的認同,即“我是誰”的問題,其二是解決個體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的身份認同,即“我在哪兒?”的問題。中國知識分子身份認同問題的出現,源于傳統(tǒng)的“個人同一性和歷史連續(xù)性之感”②的消失,它與鴉片戰(zhàn)爭后日益凸顯的民族危機有關。在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機面前,中國知識分子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藥方,隨著西方現代思想的大量涌入,在舊的思想體系開始崩潰、新的思想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之際,知識分子普遍陷入迷茫之中,開始對自身的生命價值和社會價值產生懷疑,進而陷入到自我身份認同和社會身份認同的雙重困境中。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就是這樣一部書寫知識分子身份認同困境的代表作。為了擺脫困境,“三部曲”中的主人公以“桃源夢”為中心開始了不同的人生選擇,無論是《人面桃花》中父親陸侃的古典桃源夢、女兒陸秀米的普濟學堂夢、還是《山河入夢》中陸秀米之子譚功達的蘇聯農莊夢、《春盡江南》中綠珠的香格里拉夢都歸于失敗。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春盡江南》中的譚功達之子譚端午,不再像父輩那樣對桃源夢抱有幻想,而是以一種超然的姿態(tài)冷眼旁觀時代風云的變化,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堅守自我的方式為自己尋找詩意的人生,作家通過譚端午的人生選擇,為市場經濟年代身處社會邊緣的知識分子如何實現“詩意地棲居”提供了某種可供借鑒的選擇。

        一、知識分子的自我身份認同困境

        自我身份認同主要是指是個體對自我生理和心理體驗的認同,即“我是誰”。由于個體總是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群體中,因此在現實關系上,自我與他者構成相互映照的關系,正是在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個體才真正認識“自我”,也就是說,自我形象是以他人為鑒映照出來的。由于每個人所處的時代和人生經歷不同,自我認同的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知識分子由于受教育和所從事職業(yè)的影響,他們對自身身心變化的感覺更為敏感,更容易產生身份認同的困惑。作為一名學院型的著名作家,格非對身處社會變革時期知識分子的命運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江南三部曲”就是作家對身處社會變革時期的知識分子所遭遇到的身份認同困境及其為擺脫困境所進行的不懈努力歷史的文學呈現。

        “三部曲”中的開篇《人面桃花》中的父親陸侃是傳統(tǒng)官場失意知識分子追尋桃源夢的代表。官場失意后的陸侃回到家鄉(xiāng)普濟村后,準備在村子里修建一條用來連接各家各戶的風雨長廊,這樣全體村民出行時就可免受日曬雨淋之苦,計劃失敗后悄然離家出走不知所終。女兒陸秀米是民國初年追尋桃源夢的革命知識分子代表。秀米出生在一個傳統(tǒng)文化氛圍濃厚的大家庭,從小接受的是鄉(xiāng)村落魄文人丁樹則所篤信的儒家經典教育。身處深閨大院中的秀米在家人的庇護下雖然衣食無憂,但對周圍的世界一無所知,當她看到村子里的佃戶給她家交糧食時她感到無法理解;當她看到自己襯褲上的血跡時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快要死了,直到家中的女傭人翠蓮告訴她這是女孩進入青春期的標志后才消除了恐懼,自此以后,秀米開始了生理上的自我覺醒。在秀米的成長過程中,革命黨人張季元的出現促使了她心理上的自我覺醒。在認識張季元之前,秀米雖然身處深閨大院中無憂無慮,但她的視野也被局限在封閉的小山村。革命黨人張季元為之奮斗的大同夢激發(fā)了她對普濟村以外廣袤世界的向往,同時也在她心中埋下了桃源夢的種子。當張季元因為反清被捕犧牲后,為了繼續(xù)張季元未竟的事業(yè),秀米不惜賣掉祖?zhèn)鞯耐恋赜脕碣徺I槍支準備武裝起義,同時在村里修建具有桃源色彩的普濟學堂為窮苦的村民提供幫助。武裝起義的計劃失敗后,昔日紅紅火火的普濟學堂變得冷冷清清被迫關閉,秀米自己也被捕入獄。當出獄后的秀米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時,面對破敗的普濟學堂,秀米終于認識到:“她不是革命家,不是那個夢想中尋找桃花源的父親的替身,也不是在橫濱的木屋前眺望大海的少女,而是行走在黎明的村舍間,在搖籃里熟睡的嬰兒。”③秀米覺得自己此前如同一只迷失在花叢中的螞蟻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她仿佛大夢初醒一般決定與自己的過去徹底告別,“忘掉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所有人和事?!雹苡纱丝梢姡忝讓Α拔沂钦l”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覺醒、尋找、確立到最終否定的曲折過程。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春盡江南》,講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譚功達為代表的新中國知識分子在身份認同問題上所遇到的挑戰(zhàn)。譚功達是秀米在監(jiān)獄時所生,長大后的譚功達受母親的影響參加革命,新中國成立后,他從軍隊轉業(yè)后被任命為梅城縣縣長,這就意味著,譚功達的身份已經從戰(zhàn)爭年代為理想奮斗的革命者轉變?yōu)橹髡环降念I導干部,與那些出身工農的領導干部相比,知識分子出生的譚功達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角色已經發(fā)生了改變,這就使得他的言行與他的角色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反差。

        與官場中的務實派領導人相比,譚功達是一個富有革命激情與浪漫氣質的人。為了盡快改變梅城貧窮落后的面貌,他強行在梅城修建普濟水庫,為的是建成后發(fā)電解決梅城的照明問題,其動因源自他參觀蘇聯集體農莊時受到的刺激。在譚功達看來,蘇聯集體農莊隨處可見的煙囪和高壓電線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志,而這一切在梅城縣農村完全看不到。盡管周圍的同事對他不切實際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提出了反對意見,比如副縣長趙煥章就直言不諱地提醒他,“一路小跑奔向共產主義的論調是及極其荒謬的?!雹莸T功達不為所動,一意孤行,最終使得縣財政幾乎破產。實際上,作為一縣之長的他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首先要解決的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而不是在梅城復制蘇聯農莊,其行為完全是出于知識分子的革命激情,而不是出自地方領導的理性思考,其行為正如他的秘書姚佩佩調侃的那樣:“您隨農業(yè)代表團去了一趟高加索,見識了斯大林集體農莊的電燈電話,回來就逼我們修大壩發(fā)電,您若是去了莫斯科,還不得讓我們修克里姆林宮呀!”⑥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面對那些不愿意搬遷的村民,譚功達派出工作組試圖用武力將那些帶頭鬧事的人抓起來,結果遭到村民的聯合抵制,工作組成員最后被憤怒的村民關進了豬圈,成了轟動一時的民變事件。譚功達的失敗在于他沒有認識到,戰(zhàn)爭年代處理敵我矛盾的方法在和平時代已經行不通了。

        在周圍人的眼中,譚功達不僅是官場上的異類,而且他的私人生活也備受他人的非議。作為縣長的他一直是單身,本身就容易成為眾人議論的話題。在周圍同事眼中,譚功達對自己的感情生活缺乏明確的認識,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識分子的多愁善感與軟弱使得他的婚姻生活一團亂麻。他與女秘書姚佩佩之間的情感糾葛,使得他在關鍵時刻喪失了共產黨干部的政治立場,導致他因為包庇殺人逃犯姚佩佩而被捕入獄,最終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病死在監(jiān)獄。譚功達的失敗在于他沒有完成從戰(zhàn)爭年代為大同理想奮斗的革命者到和平年代主政一方的領導者的身份轉變,對“我是誰”這一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

        “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春盡江南》中的龐家玉(原名李秀蓉),則是市場經濟年代陷入身份認同困境的知識分子代表。八十年代的李秀蓉是一個喜歡詩作、富有浪漫氣質的大學生,她因為喜愛詩歌奮不顧身愛上了當時的校園詩人,但最終被詩人拋棄。大學畢業(yè)后的她改名龐家玉,在九十年代興起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率先下海,與他人合伙開辦私人律師事務所成為當地的“成功人士”。為了追求成功,龐家玉不惜用金錢和身體開道,在此過程中,龐家玉內心殘存的一點詩意逐漸被金錢吞噬殆盡。當龐家玉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時,她不幸患上了癌癥,患病后的她開始冷靜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最后的結論是:“除了生孩子之外,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厭惡的。”⑦在失去了精神家園的庇護后,她選擇以自殺的方式維護自己最后的尊嚴。從李秀蓉到龐家玉,她一直都在努力地尋找自我,但無論是八十年代對詩人的迷戀,還是九十年對所謂成功人士的追逐,都沒有讓她找到真正的自我,最終帶著對自己人生道路的否定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龐家玉的失敗在于她在追趕時代潮流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對“我是誰”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弄清楚。

        二、知識分子的社會身份認同困境

        社會身份認同包括種族、性別、文化、國家、職業(yè)等多方面的身份認同,對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文化身份認同的問題顯得有尤為突出和重要,這是因為作為“人類價值觀念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對象化”⑧的文化,被知識分子視為個體安身立命的根基和生活意義的來源。中國知識分子的文化身份認同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社會在西方現代化沖擊下開始被迫轉型的過程中,儒家文化因被視為阻礙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障礙受到猛烈批判而逐漸沒落,對廣大知識分子而言,一種新的文化上的鄉(xiāng)愁代替了過去游子思家的鄉(xiāng)愁。因此,當時代需要知識分子在現代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做出抉擇時,知識分子普遍陷入到文化身份認同的混亂中,這在“三部曲”的開篇之作《人面桃花》中得到集中呈現。

        《人面桃花》中的秀米在成長的過程中,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文化在她的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童年時代的秀米生活在普濟村的深宅大院中,父親為她請的私塾教師是一個篤信儒家文化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他迂腐而自命清高,實則坐井觀天孤陋寡聞。在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訓導下,秀米延續(xù)的是大家閨秀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對自己眼前的生活并沒有產生特別的反感,也沒有逃離家庭的想法。當革命黨人張季元出現在她的家里后,張季元為之奮斗的大同夢讓秀米的內心開始發(fā)生變化,她不再滿足于延續(xù)傳統(tǒng)大家閨秀的人生道路,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新的生活。當張季元因為反清被捕犧牲后,秀米在自家閣樓上發(fā)現了張季元留下的日記,張季元在日記中所透露的秘密讓秀米的心中精神恍惚,無奈中只能通過肉體的痛楚使自己的精神復元。從張季元的日記中,秀米才弄清母親與張季元之間原來有著不為人知的情感糾葛,而張季元在日記中所透露出的對她刻骨銘心的愛激發(fā)了她青春的覺醒,秀米的心,“像一片樹葉被河中的激流裹挾而去,一會沖上波峰,一會兒又沉入河底。”⑨張季元的日記給秀米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文化體驗,強烈的文化沖擊帶來的必然是文化休克,從閣樓中走出來的秀米感覺自己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她決定追隨張季元的革命道路。為此,她隨反清志士東渡日本學習現代文化,準備用武力推翻清朝的統(tǒng)治,但她對父親的桃源夢一直念念不忘?;氐郊亦l(xiāng)后,她用賣掉祖?zhèn)魍恋氐腻X在家鄉(xiāng)建立了一個具有桃源色彩的普濟學堂,但最終在地方政府的打壓下被迫解散。秀米的失敗在于她對“我在哪兒”這一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秀米試圖用西方的現代文化來改造中國社會,但她的最終目的卻是將傳統(tǒng)文人的桃源夢變?yōu)楝F實,手段和目的之間的時空錯位,意味著秀米在文化身份認同問題上處于混亂狀態(tài),導致具有烏托邦色彩的普濟學堂夢只能是曇花一現。

        “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山河入夢》中的譚功達是新中國成立后陷入身份認同困境的知識分子代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五六十年代是一個政治氛圍特別濃厚的年代,時代要求知識分子的思想行為必須從個人主體轉向集體主體,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知識分子普遍面臨著“我在哪兒”的問題。新中國成立后,從部隊轉業(yè)的譚功達被任命為梅城縣縣長,但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已經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對黨員干部的要求,但譚功達依然沉醉在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的古典情調中,導致他的日常言行根本就不像一個生活在新中國的共產黨領導干部,而是像一個生活在舊社會的多愁善感的書生,比如他經常翻看的是放在辦公桌上的《唐詩三百首》而不是黨報黨刊。在處理個人情感問題時,他像一個多情的書生一樣不忍拒絕他人的情感,盡管他從內心并不喜歡對方。在日常工作中與女秘書曖昧不清,甚至對女秘書提出的到海島上隱居的想法也欣然同意,即使在與并不熟悉的女孩子說話時,譚功達的多愁善感與處處用情也毫不遮掩:“他有時看看樹啦,有時候看看天上的云啦,可眼睛一旦落到哪個女孩子身上,立刻發(fā)了呆,漸漸就沁出一片青光來。這就是典型的花癡眼神。”⑩作為新中國成立后主政一方的共產黨干部在下屬眼中竟然成了“花癡”,這一帶有諷刺意味的評價,意味著譚功達在文化身份認同上依然停留在傳統(tǒng)士大夫文化階段,究其原因在于譚功達對“我在哪兒”這個問題缺乏清醒的認識。

        《春盡江南》中的譚端午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確立“我在哪兒”的知識分子代表。與他的妻子龐家玉拼命追求成功人士的做法不同,譚端午對市場經濟年代知識分子的現實處境有清醒的認識,對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始終持一種批評態(tài)度,比如他從“犧牲”一詞今昔不同命運的對比中發(fā)現,過去被人們視為歷史和文明一部分的“犧牲”,其價值意義如今面臨著被消解的危險,在譚端午看來:“正因為今天的犧牲者沒有任何價值,所以他們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犧牲者?!迸c父輩相比,譚端午對烏托邦的虛幻性時刻保持警惕,比如他拒絕加入他的哥哥王元慶投資建設的“花家舍公社”項目,對綠珠想到云南鄉(xiāng)村修建香格里拉的計劃提出質疑。對社會主流的主動疏離,使得譚端午能夠以旁觀者的姿態(tài)冷眼看待那些迷失在欲望里的蕓蕓眾生,在遠離世俗欲望的侵擾中保持內心的平靜。為此,寫詩和聽古典音樂成為他最好的消遣,平時交往的也僅限于幾個志同道合的詩友。在家庭生活中,面對妻子龐家玉諷刺他“正在爛掉”的人生,譚端午不為所動,反而為自己能成為一個“無用”的人而怡然自得。在日常生活中,譚端午把“你只有先成為一個無用的人,才能最終成為你自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除了堅持寫詩和聽古典音樂外,譚端午還通過反復閱讀歐陽修的《新五代史》來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古今對比中,他為自己所處的是一個欲望泛濫而詩意匱乏的時代感到悲哀,同時對那些迷失在欲望之中不能自拔的蕓蕓眾生給予無限的同情。與妻子龐家玉相比,譚端午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讓自己從世俗欲望的羈絆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詩意地棲居”,而他的妻子龐家玉則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迷失自我自殺身亡。

        三、救世與自救的選擇及其反思

        從總體上看,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與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社會變革緊密相關。知識分子身份認同問題的出現不僅與社會變革相關,同時也與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與自我選擇有關。受陶淵明的影響,中國知識分子身上普遍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桃源夢情結,它對不同時代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與人生道路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格非發(fā)現,“三部曲”中不論是以失意文人陸侃為代表的古典桃源夢、早前革命黨人陸秀米的普濟學堂夢、還是以新中國地方官員譚功達為代表的蘇聯農莊夢,都體現了知識分子“對新的理想社會或社會理想的一種實踐性的向往和追求?!碑斨R分子的理想追求失敗后,如何安放自己漂泊的靈魂,則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緊迫問題。從這個意義上看,“三部曲”的意義除了從烏托邦的角度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革命史進行反思外,還在于對在知識分子的“元話語”已經失去效用的市場經濟年代,知識分子如何從“救世”轉向“自救”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思考。

        《人面桃花》中的父親陸侃因為官場失意回到普濟村,他固執(zhí)地認為普濟村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所在地,為此他計劃在村子里修建一條連接全村的風雨長廊,其行為雖然荒誕不經,但他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娛,而是為了“救世”;女兒陸秀米用賣掉祖?zhèn)魍恋氐腻X在普濟村修建具有大同色彩的普濟學堂同樣是為了“救世”,那些衣食無著、無家可歸的村民在普濟學堂找到了安居的樂土;《山河入夢》中的譚端午立志把落后的梅城建成中國版的蘇聯農莊,雖然他的理想因過于超前而最終失敗,但其“救世”的執(zhí)著依然讓人感動;《春盡江南》中的王元慶將自己投資修的醫(yī)院免費送給地方政府,為的是讓更多的患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其目的同樣是為了“救世”。

        “三部曲”除了彰顯知識分子的桃源夢所體現出的“救世”理想之外,還對“救世”失敗后如何“自救”的問題進行了進一步思考?!度嗣嫣一ā分械母赣H陸侃在他追求的古典桃源夢失敗后選擇離家出走;女兒秀米在她具有大同色彩的普濟學堂夢失敗后選擇噤聲不語;《山河入夢》中的譚功達在他的蘇聯農莊夢破滅后迷失在與女秘書的兒女情長中;《春盡江南》中的王元慶在他的“花家舍公社”項目失敗后,選擇住在自己修建的醫(yī)院中自我隔離,但他們自我救贖的愿望最終都未能如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春盡江南》中的譚端午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堅守自我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安放靈魂的精神家園,他的妻子龐家玉則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迷失自我,最終在絕望中自殺身亡。從作家對二者不同人生選擇態(tài)度的及其最終結局的安排中,不難看出作家自己的思考:那就是當知識分子面臨無力“救世”的尷尬時,通過皈依傳統(tǒng)文化實現“自救”,讓異化的人性得以復歸進而實現“詩意地棲居”,不失為一種值得借鑒的選擇。

        這樣看來,譚功達人生選擇背后的象征意味就十分耐人尋味。眾所周知,在意識形態(tài)占據社會中心的年代,知識分子憑借自己所掌握的關于革命的神話和真理的神話這些宏大敘事一度占據社會的中心位置,成為大眾矚目的對象。但隨著中國社會進入多元化時代,尤其是當意識形態(tài)問題退居次要地位、經濟問題上升為中心問題的市場經濟年代,傳統(tǒng)知識分子賴于安身立命的元話語開始失去過去的權威性,話語權的旁落導致知識分子群體不可避免走向邊緣化,加上知識分子群體的分化,曾經薪火相傳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傳統(tǒng)在當下已經無法得到有效傳承,知識分子普遍面臨著無力“救世”的尷尬。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自己從無力“救世”的尷尬中解脫出來,重新找到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春盡江南》中的譚端午以自己的行為做出了回答,那就是:“一個清醒的知識分子必須隨時保持一種自救意識,永遠與現存的社會保持一段距離,保持一種自我生成的批判向度,這恐怕正是知識分子存在的全部價值和意義所在?!钡覀円穯柕氖?,當知識分子主動與社會疏離、把評判的重心由社會轉向自我時,知識分子的價值意義又如何彰顯出來呢?這也是我們在閱讀“江南三部曲”時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注釋:

        ①張淑華,李?,摚瑒⒎迹骸渡矸菡J同研究綜述》,《心理研究》2012年第1期。

        ②(美)E·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與危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

        ③④⑨格非:《人面桃花》,春風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第234頁,第232頁,第78頁。

        ⑤⑥⑩格非:《山河入夢》,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35頁,第12頁,第80頁。

        ⑦格非:《春盡江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版,第343頁,第106頁,第13頁。

        ⑧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頁。

        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頁。

        丁帆:《知識分子的價值定位》,《文藝爭鳴》1995年第5期。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莫言與沈從文鄉(xiāng)土小說比較研究”(15XZW030)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
        試論中美體育電影中的身份認同
        今傳媒(2016年12期)2017-01-09 18:55:59
        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曲藝傳播與身份認同
        大眾傳媒語境中商業(yè)主持的身份認同與價值取向
        人間(2016年31期)2016-12-17 22:43:22
        試論《永昌演義》作者李寶忠的身份認同和寫作立場
        云想衣裳花想容
        美國黑人女性戲劇的文化批評研究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6:02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chuàng)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27:36
        從后殖民主義解讀《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特的身份認同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女同 | 丰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专区| 少妇人妻无奈的跪趴翘起| 国产精品 无码专区|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国产白浆大屁股精品视频拍|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www|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一个少妇的淫片免费看|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午夜|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 av免费观看在线网站|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少妇毛片|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成在线成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韩日亚洲影视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成人|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蜜桃|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四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大av在线综合| 亚洲av日韩av女同同性|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va|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入口| 欧洲熟妇色 欧美| 中文字幕在线久热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首页一区任你躁xxxxx| 久久迷青品着产亚洲av网站| 最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av手机在线观看|